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寒假里的妙笔生花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毛海燕

  寒假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假期里丰富的活动、独特的体验,都是学生写作的好素材。语文老师们大多非常珍爱这个机会,往往会布置几篇寒假作文,一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二来鼓励学生记录下寒假生活,开学后分享成长快乐。但是,学生的寒假作文却往往没有明确的主题和内容,“一江春水向东流”式的草草记录让语文老师们扼腕叹息,唏嘘不已。如何设计好寒假作文话题,鼓励学生用敏锐的眼睛去捕捉素材,并能用童真的笔墨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呢?我在过去的教学中尝试了以下两个小妙招,收到不错的效果。
  一、乘冬风顺天时,应景而写
  北风呼啸、白雪飘零的冬天,给予学生的不只是温度的体验,还有视觉的盛宴。顺应天时,利用季节资源,我设计了以下话题:
  【话题一】赏梅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小朋友们,在冰天雪地之中,傲雪寒梅凌寒开放。踏雪寻梅,你远远地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走近细看,你又看到了什么呢?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用优美的笔墨来夸一夸寒梅吧!
  【设计意图】冬天的小区、公园里,梅花冒寒开放。那一树树一枝枝的芬芳,吸引着学生亲近冬天、走入大自然。设计这样的话题,引导学生从远观、近看来赏梅,再加以丰富的想象,从视觉、嗅觉和想象三方面夸赞梅花,字里行间透着梅花的清香:
  还没走近,一阵浓郁的香气便扑鼻而来,一转弯,便看到了一棵梅树。树上开满了粉色的梅花,远远看去,真像天上的一团红霞。(黄佳怡)
  你瞧,这一枝梅花上,有的已经全然绽放,像穿上了节日的盛装;有的娇羞忸怩,半掩半开;有的仍是花骨朵,在微风中频频点头。(郑启业)
  【话题二】冰项链
  “琢玉性惟坚,成壶体更圆”,冰是冬天赠送给大自然的礼物。试想若把小碎冰用丝线串起来,做成一条冰项链,是否胜过金银呢?小朋友们,你不妨找一些小碎冰来,用吸管吹出小孔,再用丝线把小碎冰串起来。这样别致的项链,你值得拥有!请把你制作冰项链的过程和心情写下来吧!
  【设计意图】冰,是冬天送给孩子们的天然玩具。如何利用好这一天然玩具,设计出有创意的活动呢?我借鉴曹文轩小说《青铜葵花》中的情节,设计了“做冰项链”这一活动。学生就地取材,通过亲自动手体验,最终制成晶莹剔透的冰项链,新鲜感和成就感溢满于纸。
  我呼哧呼哧不停地吹气,冰孔滋滋地冒着小泡,越来越大,没过一会儿,一个小孔便“贯通”了。哈哈,好一颗冰珠子!在阳光下闪着晶亮晶亮的光呢!(朱雨君)
  看着桌上的那几颗冰珠子,我迫不及待地把红丝线穿了进去,轻轻提起,哇,好漂亮的冰项链!这是我见过最美最纯洁的项链!每一颗冰珠子都闪着光,仿佛是一串星星项链,就连爸爸都一个劲地说好看呢。(王易雨)
  【话题三】晶莹世界琉璃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是冬天的精灵。让我们去赶赴这场冬天的盛会,尽情地欣赏雪景,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看到的写下来;你还可以和小伙伴打一场雪仗,堆一个雪人,把你们的快乐与大家分享吧!
  【设计意图】下雪,对南方的孩子们来说,是激动和惊喜的。利用雪资源,引导学生观察雪景,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孩子们用稚拙的文笔,谱写着与伟人毛泽东相似的雪的赞歌:
  你看那一头“骆驼”,驼峰又高又厚实,好似在秋天里吃了个饱似的。再看它胸前,还挂着一个银铃铛呢!(陈亿金)
  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又一团雪砸在我脖子里,那雪顺着脊背滑下去,冻得我直打颤。不过这时候我可顾不上那么多,赶紧顺手抓起一团雪,向他扔过去,正所谓君子报仇,该出手时就出手!(王雪纯)
  乘着冬风,顺着天时,梅花、冰块、雪花,都成了孩子们的写作之源。在踏雪寻梅中,在冰块变身中,在与雪共舞中,孩子们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馈赠,写下了篇篇美文,分享着童趣童真。
  二、庆春节秉传统,应时而作
  寒假,正逢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的排场,是传统节日中最盛大的。多种多样的习俗,丰富着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节前的采办年货,到大年夜的团圆守岁,孩子们经历并且感受着祖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在以往的寒假作文中,春节也往往是孩子们写作的素材之一。但是因为春节活动众多,学生往往不分主次轻重,大鱼小鱼一网打尽,最后反倒写成了流水账,实在可憾。因此,我将春节习俗细化,顺时设计了如下话题:
  【话题一】年货请进门
  时间过得真快呀,春节即将到来,我们又要开始年货大采购啦!请你和家长一起去采办年货,把市场(商场)里热闹的场面、琳琅满目的商品写下来,请把你的真实心情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场面描写,是小学生写作技能训练的一个内容。年货采购这样的大场面,正好适合这种训练。通过对市场(商场)上热闹场面的描写,以及对琳琅满目商品的描述,学生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喜庆气氛跃然纸上:
  我左手提着一大袋瓜子,右手抱着一袋花生,跟在爸爸后面拼命往人群中挤。原本就不宽的过道两侧,堆满了各种坚果和糖果。店家一会儿招徕顾客,一会儿补货,忙得脚不着地。(沈佳星)
  好不容易找到车位停好车,我们下来一看,呵,好家伙!哪还有路?地上摆满了小摊,各种水果,各种毛线衫裤,各种福字对联,摆得水泄不通,都不知道往哪下脚了。(蔡煜斌)
  学生通过与家长一起采办年货,亲身感受过节的热闹喜庆,在场面描写时能调动各种感官:视觉、听觉、味觉等等,将采办年货的忙碌和喜悦真实地表达了出来。
  【话题二】团子尺糕齐上阵
  在当地,过春节时都要做团子、尺糕等美食,请你和家人一起体验一次制作过程吧!把制作的过程、碰到的困难、你的绝招写下来与大家分享吧!
  【设计意图】美食作为过春节的重头戏之一,也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鼓励孩子们参与到美食的制作中,无论成功与失败,都是一份独特的体验。与此同时,还能追溯美食的寓意,理解过春节时人们的美好祝愿与期盼:   团子可不那么好做,不但不能露馅,还要搓得圆,这才叫团团圆圆。可是我的团子偏偏不听我的话,好不容易把开口封上,才搓了两圈,又裂开了。我只好又在开口处补上一团面,好好的团子被我整得像贴了块创可贴似的。(陆慧)
  读着学生的文章,想象着他们两手白白的米粉做传统美食的样子,真让人忍俊不禁。因为学生亲身体验了一回“美食家”,因此也更能写出真实的感受:成功的、失败的、兴奋的、沮丧的……那么真实,那么富有童心!
  【话题三】其乐融融团圆饭
  除夕之夜,家人们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你家的团圆菜有哪些呢?家人们又是如何敬酒、品尝团圆饭的呢?请把家人的表情、动作、语言等写下来,再现当时的情景吧!
  团圆饭作为春节的主角,在大年三十隆重登场。想象那丰富可口的佳肴,觥筹交错间的祝福,多么温暖人心。在以往的寒假作文中,学生们大多将团圆饭一笔带过,而忽视了很多细节。我通过设计这一话题,引导学生关注吃团圆饭的细节――丰盛的菜肴和家人团聚的温馨情景。引导学生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这阖家欢聚的一刻。
  火锅冒着热气,爸爸和爷爷干了一杯又一杯,两人的脸都红得像关公似的。奶奶拍着爷爷的肩膀说:“老头子,你就别逞能啦!你再能,能喝过儿子吗?”爷爷这下可不服气了,睁大眼睛对奶奶说:“小看我?我年轻时的海量你又不是不知道。儿子,来!今晚咱爷俩不醉不归!”(张予晨)
  【话题四】祝福在红包中传递
  小朋友们,每到过年,我们都会从长辈手中接过压岁钱,今年请你也为家人们准备小红包吧。你可以用自己的零花钱,也可以从收到的红包中拿出一部分来,让亲人之间的祝福在红包中传递。请写下你收到红包时的心情,你怎么为家人准备红包的?怎么送的呢?家人有什么反应呢?
  收红包,是孩子们津津乐道的美事。但是在以往的学生寒假作文中,学生大多只会写收到的红包数目,却鲜有关注心理的描写。通过此设计,引导学生将观察视角转到自我内心,收红包前的期待、收红包时的喜悦、想拆又不好意思的尴尬……为了增进亲人间的感情,让孩子学会付出爱,我还要求孩子也给家人准备红包。将简单的单向收红包,转变成双向送祝福。这丰富了孩子们的情感体验,也让孩子们有话可写。
  爷爷到底给了我多少呢?我一边陪爷爷看电视,一边把手插在裤袋里捏着那红包,感觉挺厚实的。500?好像不止。1000?好像又没那么多!我真想马上跑到卫生间去拆开来看个究竟!(孙金辉)
  【话题五】最炫是烟花
  过年了,你一定有机会看到绚烂的烟花吧。你看到的烟花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它们像什么呢?你能用排比的句式写下来吗?另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大家有什么表现呢?你自己参与放烟花了吗?什么感受呢?
  放烟花,是孩子们参与春节最直接的方式之一。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天空中绽放,给孩子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一些小型烟花的燃放,也给孩子们增添了过节的乐趣。我通过设计这一话题,意在让学生捕捉转瞬即逝的烟花,通过排比的句式,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所见到的烟花写下来。也鼓励孩子们把自己燃放小型烟花的感受真实记录,与大家分享。
  只听“砰砰”几声,一朵朵五光十色的烟花在黑夜中绽放。你看那朵黄菊花,花瓣一个劲地向外舒展,就像给夜幕别上了一朵漂亮的头花;你看那火树银花,真像流星从天际划过;你看那降落伞烟花,红色的小伞在风中摇曳,仿佛要把精灵送到人间呢!(王雪纯)
  这样的春节话题还有很多,例如:年前大扫除、过年大团拜、走亲访友等等。
  把春节习俗细化,犹如将瞬间定格,孩子们在定格中放大自己的独特感受,关注到细枝末节。正是这些细枝末节,传递出浓浓的年味和祝福。
  
  仔细一盘点,我们发现寒假写作素材是如此丰富,如此灵动。我们不妨借着大自然的礼物,借着传统节日的喜庆,为孩子们量身定做一套寒假作文设计。这样的设计既丰富了孩子们的寒假生活,也为孩子们炼就一双发现习作素材的眼睛提供了帮助,让孩子们真正我手写我见,我手写我心。开学时当你阅读着一篇篇美文,孩子们充实的寒假生活犹如电影镜头一般在你面前放映。寒假作文,让距离不再是距离,让写作走出了课堂,走向了生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7641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