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葛再红

  目前的中国英语有四种并存的状态。1.按汉语习惯说出的英语与其本族语者的英语并没有区别。2.有些中国英语虽然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英语本族语者的习惯,但符合语法。3.有些中国英语虽然不符合语法,但是可能符合英语本族语者的习惯,能被接受。4.有些中国英语目前确实还没有被所谓的“规范英语”接受,但是对于英语本族语来讲意思十分清楚,理解不成问题,或者一经解释就会明白,并且对于中国人来讲学习起来不费工夫,用起来得心应手,能够发挥语言作为工具的功能。实际上我们应解决的问题是后两类,因为它最能体现中国特有的、难以改变的语言思维习惯,也最有中国的标记。
   1.教育体制的改革
  要改变这些问题,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升学选拔标准,当前我们的教育走的是功利性道路,老师学生千方百计都在提高考试的分数,钻研应试能力的提高,虽然我们可以找到理由:中国学生太多,考试是效率最高的方法,但是我们还是要对培养人才这个百年大计负责任,在当前的体制下,还是能找到许多改善的方法,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前很多学生局限于教育体制而无法实现自我突破。其实谈素质教育有很多是在当前体制下实现改进的,最关键的就是学习的精神。教育首先要培养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严谨的治学风格,这不仅是对科学家的要求,更是对理工科学生的要求,任何教育阶段,任何专业学生都应如此。从大学出来的学生,最大的区别是在于对待事物那种严谨的态度,如果说我们的教育,由于大众化带来了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这种严谨治学、追求科学的人太少了,教育可以应试,教育可以是现实主义,但教育不能是功利主义。
  2.坚持中国文化教育的导向
  英语教育可以说是许多学生实现梦想的工具,国外好啊,作为当代大学生,是很有必要出去看看,学习国外先进的东西。学习英语甚至是出国,都是要坚持增加阅历、学习知识这个目标,而要想掌握别人的东西,首先就要掌握自己东西,学习英语首先就要掌握好自己的东西,两种文化有相同之处,可以融会贯通起来,但掌握好自己的东西,才能更好更快地吸收别人的东西。
  3.英语素质教育的突破
  (1)读书看报能力。现在英语六级或者其他考试,越来越朝提升阅读能力这方面靠近,这是应该坚持的,试卷的设计要接近实际运用的环境。
  (2)实际运用能力。巩固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运用,在英语学习中,还要敢于突破。国人学习外语的进程,可以说大致有三个阶段。①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依靠母语学习外语,如借助本族语的讲解、注释,依靠口头、笔头或心头的翻译,使用带有翻译的词典及参考书等来理解外语。这时的翻译活动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即便是有意识的翻译也是缺乏系统意识、敏感意识和批判意识的非自主行为。②通过外语学外语的境界,如阅读外语的注释、讲解、参考书、原著、外语讲解的词典等等,提倡用外语思维,体会外语的精神,利用外语建立外语的规则系统。③能在外语和本族语两种语言系统之间建立联系(不是孤立的词语对号)。在两种语言间自如地来回转换的境界,这是外语学习者终生追求的目标。一般认为,以上三种境界虽然可能有交叉或平行,但是大体上可以代表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阶段。但是,外语教学通常在前两个阶段尽可能地避免翻译。具体的做法是,代表第一个境界的阶段,可以尽量缩短,有人甚至主张跳过或绕开直接进入第二境界。大多放弃第三阶段的追求,认为第三个阶段严格说已经属于翻译专业修养的范围,唯有第二境界是英语学习者的中心。这个发展模式将翻译放在最高的阶段,这就人为地划定了学习者的禁区,我们不仅追求考试的高分数,而且敢于朝着更高的学习目标迈进。
  (3)重视语言技能的提高。英语教育中应将各种能力训练结合起来。如果将这些能力分割开来,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将口语、翻译、阅读、写作教学作为教学手段和教学目的统一考虑。口语能力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从口头交流的顺利进行到能够积极有效地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外文资料。翻译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外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的实践标准是把握翻译教学成功的尺度。基于翻译可以作为翻译能力培养也可以转化成语言其他能力的手段这一认识,我们应思考大学外语教学中的翻译实践标准。我们认为外语教学以语言能力的增强为首要目标,通过翻译建立学生的语言能力机制,以语言的运用能力为验证语言能力的标准,因此翻译实践能力就是语言能力的验证标准。
  4.重视自主学习与批判性思维精神的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教育的使命是培养批评性和独立的态度,这一态度已经被确立成为当今许多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而我国的“批判性思维”教育和研究起步较晚,“只在近三、四年,才有对国外批判性思维教育的零星介绍出现”。
  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类选修课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可谓是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带有批判性思维技能训练的语言文化类选修课,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其批判性思维精神;另一方面,在主动的逐步增强的“批判性思维精神”驱使下,学生又能够在学习中不断强化其批判性思维技能,进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人文素养以及思辨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52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