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初中生物教学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玉珍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人就是指“教师”和“学生”。学生是生物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则发挥着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考虑许多其它因素――即影响学生学习生物的内部因素。初中生对于新接触事物的好奇心非常强,求知欲和可塑性也很强,初中阶段正是培养他们兴趣的最佳时期。也就是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鼓励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围绕学生的发展实行因材施教。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是保持协调发展。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协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初中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发展是一个智力、经验和态度等方面的持续变化过程,它源于教师教学备课和授课过程中的决策、课后的反思以及评估。其中,教师教学决策的变化是教师发展的目标和核心。教师决策由四个要素组成:意识、态度、技能和知识。在这四要素之中,意识是第一位、起决定作用的,它激发和调控其它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有了发展的意识才能产生积极的态度;有了积极的态度,才可能有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教学决策的水平也才能得到提升。迄今为止,初中生生物教学并没有取得令人十分满意的成绩,归根结底,是由于生物在中考中不甚重要的地位决定的,没有了应付考试的直接目标,许多初中老师和学生都对生物抱着随便学学的态度,所以要搞好生物教学,当务之急是重新明确初中生物教学的目标,让目标来指引教学方向、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指引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等。
  另一个方面就是学生生物学科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初中生物教学是要促进学生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全面学习。只有让学生在生物认知目标、学习兴趣、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等各个方面协调发展才能够实现教学目标。
  初中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生物学科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当代初中生物教育过程中,学生决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或跟着教师去认识需要认识的东西。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施教者。第一,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学生对自己的看法,对生物课和学校的态度,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或促进自我和其他学生的生物学习。第二,学生在生物课堂上观看各种演示实验或进行实验练习时,总是互为对手、互为目标、互为手段,互作校正,也互受影响。第三,学生通过“问题”以及动手实验,为课外学习寻求指导等行为均可以直接、间接地引导、督促、启发教师去学新的知识和技能。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质,构建学生健康完整的人格和培养其优秀品质。可持续发展也要求初中生物教学不应该将简单了解作为终极目标,尤其是不应把随便学学当作教学的终极目标。生物教学应该以生物为工具引导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和领域,培养应对社会问题的能力。
  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是实行统筹兼顾。初中生物不仅是一门了解性的自然学科,也是拓宽知识、认识自然、亲近自然、欣赏自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生物课程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生物学科素质培养和生物基础知识的传授,考虑学生使生物获取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需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86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