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用心聆听花开的声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禹艳红

  [摘要]前段时间,看到一幅题为《交流》的漫画。漫画中有一大一小两个人物,孩子的嘴被胶布封的严严实实,大人冲孩子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说着。我的脑海中马上浮现出了自己初入教坛时的那一幕:那天,上课铃声响起,我刚站到讲台上,平时极爱在老师面前“表现”的小刚就把手高高地举了起来,我懒得搭理他,示意他放下手后,便开始讲课。过了一会儿,他的手又举了起来,因为担心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我又一次武断地制止了他。快下课时,他再一次把手高高举起。此时我纳闷儿,他有什么要紧的事,会几次三番地要求发言呢?于是,我示意他站起来说,但他的话却让我感到羞愧难当,甚至无地自容!原来,小刚是要告诉我,我上衣最下面两粒扣子扣错了。此时,我为对小刚的误解感到羞愧,我为对那一次次举起的小手的漠视而深深自责。本以为以后这类错误不会再在自己身上发生,但没想到紧接着的一次教研课却给我带来了更深刻的反思……
  [关键词]聆听 花开 声音
  急于在老师们面前露一小脸的年轻的我,在请教了同年级的老教师们之后,备了一节自认为非常精彩的课,准备在轮到我讲教研课的时候,好好的表现一下。那节课我从上课铃响开始,滔滔不绝的讲到了下课铃响。从字词意思到教材分析,从思想感情到课外延伸,中间除了让学生站起来读书之外,没有让学生回答一个问题。评课时,教研组长说:“老师分析的头头是道,学生却听得一头雾水,老师按照自己的理解,做了一次精彩的表演,却忘了我们面对的是只有10岁的孩子。孩子对我们的讲解理解了多少,孩子心里有什么独特的体验,老师始终没有关注,这样的课堂对于孩子们来说是痛苦的,是收获甚微甚至没有收获的,这样的课堂华而不实。”教研组长的这一席话,唤醒了我这个梦中人。从那以后,翻阅教学杂志及书籍上名家与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观看教学光盘成了我常规工作的一部分内容,我在尝试着改变自己的课堂。在反复的学习思考与教学实践中我理解了“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组织者”的真正含义。课堂上我努力做到:把时间尽可能多的留给孩子们,认真倾听孩子的独特感受,努力从学生的反馈及追问中发掘出隐藏的文本资源,促进课堂上动态的生成。
  但在我的身边,还不乏这样的老师:课堂上,只许自己滔滔不绝的讲授,不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不允许学生提出任何质疑,不跟孩子们做沟通,剥夺孩子们发言的权利,刺伤孩子幼小的心灵。也有一些老师,自认为非常民主,给了孩子发言交流的时间与机会,但却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语,不能理解孩子所表达的意思,总是迅速的否定孩子,自己一锤定音。这样的交流,充其量只能是一种假交流。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以及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如果我们封上孩子的口,只让孩子做被动的接受者,孩子的创新精神将成为一口空谈,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将成为一纸废墨。为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我想,只要我们能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畅所欲言的空间,孩子讲给我们一个精彩的世界!
  当然,现今社会,“封孩子口”的还有跟孩子们最亲最近的家长们。相当一部分家长遇到问题,一味的指责孩子,并且不给孩子辩解的机会,甚至将“闭嘴”二字挂在嘴上。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尹建丽曾在她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本书中这样写到:无论家长们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如果经常向孩子提出“听话”要求,并总是要求孩子服从自己,他骨子里就是个权威主义者。这样的人几乎从不怀疑自己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正确性和不容否定性,他潜意识中从未和孩子真正平等过。但在孩子眼中,他们只不过是些“不听话”的家长。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有这样的论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么,教育不就是孩子与教育资源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吗?这二者之间的对话,孩子是排在第一位的。让孩子说,让孩子多说,是我们应该做到也是必须做到的。
  把学生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的课堂,就让学生来做主!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幸福的成长,让我们用心聆听花开的声音。
  (作者单位:河南省汝阳县实验小学)
  编辑/张华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36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