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缝制猫头鞋》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材四年级上册《手缝》。
  [教学背景分析]:
  小花鞋是童鞋的一种,品种多样,可用来欣赏,更多是用来给周岁左右或两、三岁的幼儿穿的。其中,虎头鞋、猫头鞋是流行在民间的一种传统艺术,在民间有驱灾避祸的说法,现在仍以吉兆为主,表达了长辈对后代的祝福之意,祝愿小宝宝健康、茁壮地成长。然而,近年来这些民间传统艺术却由于不被重视,得不到很好地传承,而逐步走向消亡,现代小学生更是对此了解甚少。设计《缝制猫头鞋》一课,有助于宣传“猫头鞋”这一民间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我国民间艺术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思路]:
  《缝制猫头鞋》是苏教版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上册“手缝”一课的延伸与拓展。劳动与技术课程强调每个学习者都应通过现实的亲自操作过程获得直接经验,获得操作体验,是建立在操作基础上的知识、技能、态度、方法、能力的综合学习。因此,在本课教学中,主要以学生操作为主,在缝制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一些针法,巩固“纸工”中一些剪裁技巧。通过“欣赏激趣”、“指导探究”、“动手尝试”、“评价巩固”、“演示指导”、“拓展延伸”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猫头鞋的制作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增长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猫头鞋”的造型、结构,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敏感和具有从事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的自信心、克服困难的意志。
  2、知识与技能方面:
  初步学会一些简单的针线操作技术,巩固“纸工”所学的剪裁技术。学会猫头鞋的缝制方法,缝制出造型简单的猫头鞋雏形。
  3、过程与方法方面: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4、行为与习惯方面:
  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促其具有认真、细心、精确、严密地技术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猫头鞋”的造型、结构,学会猫头鞋的缝制方法,缝制出造型简单的猫头鞋雏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学会缝制造型简单的猫头鞋雏形的基础上,仿造制作原理,想象设计出更有创意、充满童趣的小花鞋。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猫头鞋、制作工具及材料
  学生:事先粘好的“布骨”(多成布片粘在一起晒干而成),各色碎布片,各色丝线、棉线,面糊或固体胶,剪刀,各种型号的缝衣针,顶针箍,备用色纸若干。
  按学生掌握手缝技术的熟练程度进行分组,搭配排列座次,形成八个“合作小团体”,有助于开展合作、讨论,相互学习、补充,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
  
  师背诵儿歌:“猫头鞋、虎头鞋,穿在脚上真可爱;爷爷疼、奶奶爱,小小儿郎长得快……”
  师出示一双猫头鞋:小朋友们,这就是刚才儿歌里所唱到的小猫鞋,你们看。(同时点击课件,出示猫头鞋的图片)
  (通过儿歌、实物展示、图片展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问:从刚才的儿歌里,你听懂了些什么?学生回答。
  小结:是的,猫头鞋穿在小孩子的脚上,表达了大人对他们的祝福,希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引导学生回答,通过教师及时小结,让学生了解猫头鞋的寓意:表达长辈的后代的祝愿。)
  提问:看到这么一双双漂亮、精致的猫头鞋,你们喜欢吗?想不想自己也制作一双一样漂亮的猫头鞋呢?(诱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二、指导探究
  
  1、师组织:首先请大家拿出桌上的猫头鞋,分组进行观察,看一看,
  猫头鞋有几部分组成,有哪些特点?
  学生从各个角度观察猫头鞋,捕捉信息。教师巡视,指导观察。
  师:其实,做一双这样看似复杂的猫头鞋,一点不困难,只要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揣摩猫头鞋的造型,相信大家一定都能成功的。
  (教师有意识的鼓励的话语,有助于学生克服制作猫头鞋的畏难心理,同时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
  2、师提问: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小结:鞋帮(鞋面)、鞋底,猫头鞋主要的特点是有:眼睛、鼻子、胡须、耳朵,尾巴。
  3、提问:那么,你认为缝制猫头鞋的步骤应该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推荐代表说说本小组的设想。
  学生谈论、交流,教师巡视。
  学生代表回答,说说本小组的制作设想。
  4、师小结:总结同学们的设想,一般可以按以下的步骤进行(课件出示制作步骤):
  (1)按所提供的鞋样,用剪刀在“布骨”上剪出鞋面、鞋底。
  (2)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的布片粘在鞋面和鞋底上,使猫头鞋更美观。
  (3)将鞋面和鞋底缝制在一起,形成猫头鞋的雏形。难点是,猫头部分的对折、翻折缝制,及针法的运用。
  (4)用同色调或喜欢的颜色布片做一根“猫尾巴”。用多种色线做成猫的“胡须”。用黑色纸代替黑色绣花,剪两只“猫眼睛”,用白纸代替白色绣花,剪一个“猫鼻子”,用布片折叠缝制“猫耳朵”。
  (5)将“猫尾巴”缝到鞋子的后跟部位,将“猫眼睛”、“猫鼻子”粘到相应位置,再缝上“胡须”和“猫耳朵”,一只猫头鞋就做成功了。
  (这个环节旨在复习剪刀的使用技巧,提醒使用剪刀的安全性;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制作猫头鞋,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用剪纸代替绣花,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三、动手尝试
  
  1、提问:按同学们所设想的步骤,能不能缝制出猫头鞋呢?下面就该轮到同学们大显身手了,你们准备怎么完成呢,小组内有怎样的分工呢?
  2、学生分组讨论、各自分工。
  3、分组动手操作,播放轻音乐《茉莉花》。
  4、教师巡视。
  (让学生自己分工,也是体现学生组织能力、合作能力的手段之一。播放有地方特色的轻音乐《茉莉花》,为学生创设优美、恬静、亲切的活动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家乡民间艺术的情感。)
  5、在学生基本完成的时候,安排以下环节:
  提问:同学们,在制作猫头鞋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解决这些困难的?还有哪些在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困难,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1)指名说在小组内缝制猫头鞋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2)提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困难,在小组间进行解决。
  (这样的环节设计,旨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小组成员的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运用集体的智慧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评价巩固
  
  视频展示台展示学生作品,评价。

  师:眼看着一双双精美又可爱的猫头鞋在同学们的手中诞生,老师佩服同学们的心灵手巧,佩服同学们精诚合作的精神。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吧?老师给你们机会,哪一组先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呢?
  学生展示作品,并做简介:作品是哪一组制作的,本组成员是怎么分工的,选用了哪些材料,是怎样进行布片颜色搭配的等等。
  1、组内自评。本组成员感到最得意的地方在哪里,不满足的地方又在哪里等。(着重引导学生看到作品的优点,以鼓励为主。)
  2、小组间互评。小组间成员通过比较作品进行评价,说说本组作品的优缺点,评评别组作品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等。(意在让学生通过作品比较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3、教师评价。(用客观的、赏识的眼光看学生的作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大的环节上给予指导性的建议,激发学生制作出更完美的作品的欲望。)
  
  五、演示指导
  
  1、师: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老师的缝制猫头鞋的步骤以及注意点。
  2、教师在视频展示台前演示猫头鞋的缝制过程,边演示,边讲解,提示注意点。如:剪刀使用的技巧和安全性,缝制过程中针法的使用技巧,猫头鞋各部分连接时要注意位置摆放合理、美观。
  学生观察,学习技巧。
  3、在老师的演示指导下,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再一次进行完善。
  (这个环节充分显示教者的主导作用。)
  
  六、拓展延伸
  
  1、提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呢?
  指名回答。(及时捕捉信息,了解反馈。引导学生了解猫头鞋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掌握猫头鞋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谁再来复述一下猫头鞋的制作过程?
  指名回答。(当场巩固所学,加深印象。)
  3、(课件再现猫头鞋图片)你们能不能再动一下脑筋,按照制作猫头鞋的步骤,创造出更多不同造型的童鞋呢?谁来说说自己的创意。
  指名说。(引导学生按照猫头鞋制作的步骤,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说说其他造型的童鞋的创意。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
  4、师小结:请同学们课后去思考、去实践。同学们可以到商店的童鞋柜台查看,可以去民间手工艺术展览馆参观,也可以跟身边的一些民间艺人学习,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去搜索,寻找灵感,相信通过小朋友们灵巧的双手,一定还会制作出更多精美的、造型独特的童鞋。到时,我们举办一个童鞋展览,老师相信你们每个人的作品都能展示在大家面前。(用这样的形式调动学生再次投身实践的热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民间艺术的思想感情。)
  [课堂教学行为和效果评价]:
  本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以学生为主,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和劳动技能的提高,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综合实践课的特点。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体现生活性、实践性。
  “缝制猫头鞋”这一教学内容,从生活中获取教材,丰富了劳技活动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实践的热情,激发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先组织学生对实物――猫头鞋进行全面观察,再动手操作,强调学生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考察”“探究”“设计”“制作”“评价”“想象”“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
  二、教学环节的设置体现开放性、探究性。
  课堂问题的设计具有开放性,如“你认为缝制猫头鞋的步骤应该是怎样的呢?”、“你认为本组作品有哪些优缺点、应该怎样去完善呢?”、“你们能不能再动一下脑筋,按照制作猫头鞋的步骤,创造出更多不同造型的童鞋呢?”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提供了广阔的时空,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广度。教学设计能面向学生生活实际,使全体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提高技术素养,又给部分有能力的学生留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劳动与技术学习的主人,他们是劳动体验、动手操作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引导者的作用。通过组织学生揣摩“猫头鞋”的构造、制作步骤,分组合作完成作品,再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让学生在探究和摸索中领会技巧、学会方法,在动手尝试中学会合作,在评价中学会探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42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