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雪莲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的一部分,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从高职教育的整体出发,并根据高职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各种教育资源,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尊重、信任和积极进取的成长环境,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综合教育实践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有下面五种:
  
  一、宣传教育模式
  
  1.课程教学。开设《大学生心理修养》或《大学生心理健康》等相关课程,列入学生必修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全面地了解心理发展规律,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
  2.学科渗透。任何一门学科教学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如旅游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这些心理学理论均可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应用,可对学科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增强知识的系统化和进一步的深化,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知识宣传。学校通过黑板报、橱窗、广播、电视等各种形式和途径宣传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全面了解和促进他们的成长。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有针对性地加以宣传。
  4.文化渗透。校园文化可以说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它大致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物质的层面,即学校的建筑风格、教室的布置、校园环境等;二是行为的层面,即师生、生生、教师与家长间的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言行;三是意识的层面,即教育理念、校风、校训、班风等,通过无意识的感染、熏陶、认同等方式往往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个性等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组织管理模式
  
  1.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在新生入校时通过专业的心理调查问卷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提供第一手材料,做到心理问题的早发现、早预防和早干预。筛选出重点人群,加以辅导、关注或干预。
   2.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立全方位、多途径的立体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有效预防和处理高职学生的心理危机。在校内形成有效的协作组织管理机制,纵向的是“学校一院系―班级―公寓一寝室”五级化预防网络,横向的是由“教务处一学生部(处)―后勤处”组成的“教学―教育一管理”的一线的预防,上至学校、院系领导,中到心理健康老师、任课老师、辅导员、班主任、医生,下到宿舍管理员、寝室同学、清洁工组成强大的、立体的、交互的预防网络体系。
  3.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制度。确立心理危机干预人员,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实行校系心理危机学生月报制度、心理异常学生及时报告制度、来访学生心理信息反馈制度、心理危机产生时的干预制度等,从而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或是进一步恶化。   4.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胳询)中心。聘任或是培养一批具有一定专业素养和工作经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配备相关的设备或用品,设立心理咨询热线和QQ,开展咨询接待工作。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具体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调适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5.组建心理(健康)协会。可以组建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指导下的心理(健康)协会,对会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加以培训,提高会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引导会员对同学开展适度的朋辈互助活动,助人自助。
  
  三、咨询治疗模式
  
  根据调查可知,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背景大多是适合辅导或是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对于有严重心理障碍或是精神障碍的,要转介到专业医院,不能越俎代庖,否则会延误治疗时机,甚至导致不必要的危机事件的发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学会正确掌握病与非病、健康与不健康、正常与异常的区分;学会和应用咨询的技巧,对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或咨询;学会诊断或是界定和转介。同时,要配合医生做好对患有严重心理障碍或是精神疾病的学生的康复和追踪工作,促进和保持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四、实践活动模式
  
  1.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参加文体活动不仅使人心情舒畅,促进人际交往与合作,还可克服心理上的一些人性弱点(胆怯、焦虑、犹豫等),提高对不良刺激的承受力,培养勇敢、果断的良好心理品质。尤其是参加体育活动,既可以提高身体健康身体素质,又可以增强人的意志力。
  2.参加素质拓展训练。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往往重智商、轻情商,加上中小学受场地、环境的影响,加上大多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相互忍让、宽容、体谅的思想和行为,意志力相对较弱。素质拓展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相互协作的思想与意识,提高集体凝聚力,学会宽容和体谅,增强意志力和生存能力等。
  3.投身社会实践活动。投身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提前了解社会,知己不足,学习上变得更主动,为毕业就业做准备,还可以增强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发展自己,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其他活动。如积极参加各项社团、竞赛活动等。
  
  五、立体网络化模式
  
  单一、封闭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可能完全有效地完成其基本任务,应寻求更多的教育合作伙伴。
  1.校内立体网络化。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舆论宣传资源、物质资源、校园文化资源和课堂教学资源等,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个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校外立体网络化。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和发展的因素都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形成合力,各方面力量密切配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别是要注意利用所在城市的社区资源,构建一个综合的、密切协作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网络平台。
  3.高校园区网络化。总的来说,我国目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是严重不足,如师资缺乏、经验不足、设备场地受限、信息资源短缺等,只有学校与学校把资源加以整合才有可能摆脱目前的窘境。如一个学校的师资是有限的,一个、二个人员是很常见的,所以他们大都觉得比较累,尤其是值班,若校与校合作,那就可以减少值班的次数,提升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使得他们有精力投人达到工作中。如果可能,建立全国的资源共享平台,如集体备课、集体讨论,提高了信息渠道的畅通和资源的利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单一的教育模式的效果是单薄的,只有综合以上五种教育模式,并与时俱进地开展全方位的、综合性的,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主导的教育模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69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