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习、学好语文的基础,在小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并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为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方法。
  【关键词】 探究 自主学习 参与意识 问题教学 合作学习
   Investigation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reading teaching
  【Abstract】 Student's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be decided by good reading ability. Good reading ability is study, learn a good language of foundation, in the small language reading teaching process, we want to train the student's self-educated ability and frontier spirit and encourage and strengthen the activity of the language practice of student's independence, obtain knowledge and become ability in the practice the activity. For this, this will beg we have to hard study to contribute to promoting a student the independent investigation studies of new method.
  【Key words】 InvestigationIndependence studyParticipation senseQuestion teachingCooperate learning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会。”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其基本理念就是要重视探究学习,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让学生不仅知道知识的内容,还要知道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教师指点下,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发表独立见解。引导学生参加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方法。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认识。
  
  1 注重课前预习,独立寻疑,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叶老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的到这是一个借派凭,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取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如《白杨树》一课,学生提出:“在荒无人烟的大戈壁为什么能长出这么直这么大的白杨树?”“哥哥问爸爸后,爸爸为什么微笑就消失,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等问题,通过课前预习研读,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使教师变包场为导演,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注重明确目标,创设自学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学习目标都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自学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自己的自学目标,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情景,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如教学《穷人》,教师在上课之时兴奋地说:“昨天大家预习了《穷人》这篇课文,听说大家都有许多感受,谁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同学们争着举手。学生提到本课所要学习的目标:“桑娜的品质可贵,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作者对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得特别精彩”等,师相机说:“那就请同学们想想对这篇课文你最想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同学们即联系自己的感受定下自学的目标与方法。老师即兴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目标与方法开始自学。显然,全班同学们的积极性在新课一开始就被调动起来了。
  
  3 注重学生质疑,进行“问题教学”,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如《小音乐家扬科》在最后一段的阅读后,学生提问:扬科死时为什么旁边躺着树皮做的小提琴?扬科前面说过,只要有一把小提琴,用他的一切去交换都行,怎么会死不瞑目呢?扬科快要死了,为什么还要写燕子在唱歌,姑娘们在唱歌呢?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互相议论,自主探索解决。这种教学既真正达到以学生的问题不断提出为教学的开始,至学生韧而不舍地解决问题为成功的归宿,教学就十分有效和积极。
  
  4 注重多读感悟,品味语言,进行自主地阅读获取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文章的感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由地进行阅读。如在引导朗读《圆明园的毁灭》时先让学生选择文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句进行自由品读,然后交流共同欣赏,有位学生选择的语句是:
  圆明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该生读得声情并茂,教师顺势启发:刚才这位同学读时注意到了声调有高有低,语气有轻有重,速度有快有慢,现在再请他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时表情怎样,哪轻哪重……再想他为什么要这样读。该生再读后,教师并不急于让其他学生评价,而是让他们学着也开口读读这句话。结果学生以微笑的表情读出了对圆明园绝妙景色的欣喜,“金碧辉煌”重读出殿堂的光彩华丽雄伟壮观;“玲珑剔透”轻读出亭台楼阁的小巧奇妙、景色怡人; “热闹街市”高声快读出“买卖街”的欢快;“田园风光”低语缓读出流连山乡村野的舒畅。最后,教师又安排男女生交替读。至此学生在对词语的揣摩、比较中领悟圆明园景色的千姿百态、万种风情;另一方面学生在错落有致,或高亢放读,或浅唱低吟中自主地获取语言的“意义与情味”,自由地表达感受。
  
  5 注重自读感悟,讨论交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的独立学习,是让他们独立学习,是让他们独立思考去发现去感悟。阅读,没有学生的独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在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协作学习,伙伴的交互作用,而在相关内容的理解,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具有关键作用。阅读并非全是个人的事,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点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拨,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书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划划归纳,在学生独立感悟詹天佑爱国精神和杰出的智慧才华的前提下,让4人小组自行确定选择詹天佑某一个方面的内容,合作学习,讲座筛选,设计战板,布置画面和解说词,设计操作,合作为“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事迹展”的讲解做准备。学生就是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加深理解,进行自主读书,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6 注重鼓励评价,激发兴趣,树立坚定学习的信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平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如:对学生的朗读评价,不采用“读得不错,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要根据学生朗读实际水平评价:“读得有感情,把诗人的心情都表达出来了。”“语言很准确,并且没有漏字。”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采用鼓励、引导、点拨开窍。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可用“敢于积极发表意见,但思路要换一换。”“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分贡献,另一半,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得出来的。”教师的评价还要特别注意鼓励后进生主动发言,而且在发言的质量上不要提太高的要求。这样来进行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以良好心态进入学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76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