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数学回归生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合理使用生活资源,在数学学习和生活情境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借助这座桥去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使本来抽象枯燥的内容变的有趣味性和现实性,让数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 数学学习 生活 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也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周围平凡的事物用来设计成数学问题,让学生理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以情景激趣,促自主学习
   1、创设引入情境,学数学新知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例如,在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我是给学生讲故事作为课始:从前,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3月1日一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定了一个规定。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鱼要休息一天。"年轻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鱼要休息一天。"有一位住在城里的亲戚想在他们两人同时休息的日子里去看望他们。那么在这一个月里,这位亲戚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你们会帮他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
   师:看来怎样找出这些日子,得讲究一些方法。老师给大家提个建议,同桌位同学可以通过分工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位同学找老渔夫的休息日,另一位同学找年轻渔夫的休息日,然后再把两人找的结果合起来对照一下,这样就可以比较快地找出两个渔夫共同的休息日了。
   以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倍数"的实体模型,让学生借助"日期"这一具有实际意义的"数",初步感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体会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思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初步感受问题的挑战性,产生与人合作的需要。同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提出建议,引导学生通过有序思考和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下面"正式"学习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提供了现实素材,积累了直接经验。
   2、创设问题情景,明数量关系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在于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因此,要求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把数学学习内容转换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
   3、创设参与情境 ,解应用难题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形;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有关数学的现象,并能解决一些基本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
   二、掘生活资源,促主动探究
   1、优选生活例子,增强合作探究能力
   数学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者是揭示出的规律。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敢于捕捉、获取、积累知识,这是他们日后进行创新活动的前提和起点。只要教师多动脑筋,多想办法,给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就一定能让学生亲近数学,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
   2、善用生活经验,学有价值的数学
   教师要尽量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能从生活中引入的,尽量从生活中引入。每一个人,从他出生开始,就已经离不开社会,而社会正是一个大课堂。所以我们更应该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从中筛选出恰当的内容组织实施"大课堂"教学,所谓"大课堂"教学就是组织学生走出课堂的教学,到现实社会中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三、与生活联系,体验探究乐趣
   1、在生活中体验探究数学的乐趣
   我们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答现有的数学问题,即课本上已经经过数学处理的问题。学生只要按照学会的解题方法,一步一步地去解决就可以了,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的来源和作用,更不需要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生在不断反复机械地操作下,虽然能熟练地掌握各种题目的解题技能、技巧,但一碰到实际生活却显得不知所措,特别是一些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在一堆反复操作的数据符号前,自然而然产生了一种乏味、厌学的情绪。长期这样,学生就有可能产生一种对数学的恐惧感,因此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在数学应用中、在生活实践中使知识得以验证、得以完善。
   2、在生活中分享运用数学的喜悦
   数学教育既是一种科学教育,又是一种文化教育。虽然科学也是文化,但文化不一定是科学,科学的数学与文化的数学是不完全一样的。文化的数学既包括纯数学,也包括数学科学以外的关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行为、观念和态度。这种行为、观念和态度对学生来说,只有在参与社会生活后才能得到潜移默化地接受。
   总之,新时代的数学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数学知识,还需要丰富的生活体验。将冰冷的数学题变成有趣,鲜活的解题情境,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90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