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自主性游戏中教师的适时指导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盛志凌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尤其是自主性游戏,它对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有着其他活动所无法替代的功效。自主性游戏适应幼儿的发展,适应幼儿的学习特点,是愉悦性和教育性的统一。在幼儿自主的游戏世界里,如何把握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并在尊重和支持中引导幼儿健康发展,是教师在游戏中关注的重要点。那么,幼儿游戏时,什么时候需要教师的指导,什么是适当指导,怎样才能了解孩子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呢?我想,观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关键的一环。教师多数时间应是观察者,观察幼儿玩的内容,交往情况,玩中有什么问题等,教师可以适时介入。盲目介入会打断孩子正在进行的游戏,会影响幼儿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及伙伴间的相互作用,会让孩子对教师产生依赖或反感。而教师的适时介入,以幼儿心理特点和发展的需求为依据,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孩子开展游戏,则能更好地培养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一、合作性培养与指导
  
  合作性是指个体社会交往中与他人分担、共享的心理倾向,协同活动能力以及集体主义和利他性的价值倾向。在未来社会中,只有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的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合作是幼儿健康心理的一种表现。因此在自主性游戏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需要合作完成的材料、环境,让幼儿在与同伴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合作的需要,并获得合作带来的快乐。
  一天,在游戏时,阳阳和超超在积木区为一辆小汽车争抢起来,开始我并未马上介入,希望他们能够自己解决,可谁知正处于情绪激动状态下的两个孩子谁也不让谁,竟要大打出手了。我赶快走过去,果断地将汽车拿到手里,告诉他们:“你不让他,他也不让你,干脆放我这儿吧!”他俩见状都噘着嘴摇摇头,看样子很后悔。我又故意说:“反正你们老抢也玩不成,放我这儿不是挺好吗?” 阳阳说:“我们不抢了。” 超超也期盼着看着我。我缓和了一下口气问:“怎样才能两人都玩上,又不打架呢?” 阳阳说:“商量,我玩一会儿,他玩一会儿。”我又追问:“什么叫玩一会儿?” 阳阳说:“20圈。”考虑到时间太长超超就玩不成了,我建议玩7圈,他们同意了,两个孩子又玩起来。
  由于我的适时介入,不仅解决了矛盾,更重要的是我用结果反馈法让孩子们意识到不轮流、不谦让、不合作玩所带来的结果是两个人都玩不成,从而让他们理解了合作对每个人都是有意义的。为了让幼儿学会主动合作的技能,以实现幼儿从被动合作到主动合作的过渡。教师不仅要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理解、平等的环境氛围,而且要用尊重的话语、善解的眼神、和蔼的表情感染幼儿,并让幼儿学习一些语言或非语言的交往方式,克服合作中的障碍。幼儿在愉快、自主的游戏氛围中展开充分的想象,开启智慧的大门,亲身感受自己的力量、同伴的帮助、朋友的支持,体验到成功的游戏离不开朋友,有趣的游戏离不开伙伴,合作游戏能给大家带来快乐。
  
  二、思想品德培养与指导
  
  教师要注意在游戏中加强幼儿思想品德的培养。角色游戏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教师要指导幼儿在游戏中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对待集体、对待劳动的正确态度。
  案例:娃娃家里小朋友邀请我去做客,饭菜已摆了一桌子,“爷爷”在扫地,见我一进门,“妈妈”和“孩子”都招呼我坐下吃饭,而挂爷爷牌的小杰还在忙。我忙站起来说:“爷爷岁数大了,您先坐这儿吃吧!”我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他们孝敬老人的意识。看到我这样尊敬爷爷,当孙女的婷婷赶紧过来说:“爷爷您辛苦了,我帮你捶捶背吧。”说完伸出小手给小杰捶背,小杰乐得眉开眼笑,他也从中意识到了在家应该尊敬长辈的道理。
  过去丰富幼儿有关娃娃家的知识经验时,教师常常请孩子回家观察后,再通过示范、讲解教给孩子怎样做才像爸爸妈妈,然后让孩子照方抓药地去玩游戏。孩子只是被动地学习和模仿,游戏玩得很像,但却失去了孩子的童稚和想象。今天,我们不再采用集体示范而尝试用行为影响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孩子了解一些社会行为规范和我国崇尚的传统美德。
  
  三、自信心培养与指导
  
  游戏中幼儿自信的感受来源于成人对孩子的尊重和诚挚的认可与夸奖。幼儿对于教师的关注是十分敏感的,教师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眼神都会对幼儿产生暗示作用,或积极的、或消极的。因此,在与幼儿一起游戏时,我很注意自己的言行,尽可能举手投足都让幼儿感到自己与老师是平等的、受重视的。幼儿在老师的尊重和信任中,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相信自己一定能干了。对于有退缩行为的幼儿,我以拳拳爱心接纳、理解和帮助他们,用微笑来缩短距离,用鼓掌来传递信息。在游戏过程中,寻找每个幼儿的闪光点,恰如其分地让幼儿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时时用“你真棒”、“你真能干”、“你试试”等话语鼓励幼儿,抚爱、宽容的话语始终伴随着他们,使每个幼儿都会这样想:老师相信我能行。
  在美术角里,婷婷拿着蔬菜印章兴趣盎然地在白纸上印着各种颜色的花纹,印好后她拿起剪刀快速地剪着。忽然我发现她眼泪汪汪站在那儿,因为她想把印着好看花纹的纸剪成一件漂亮的衣服,在纸的中间剪了一个洞,结果不成功就想去玩别的。我觉得她的想法非常好,应当保护她的求知欲并帮助她成功,于是我叫住她:“你的想法真好,我也想把你印好花布做成各种漂亮的衣服,那多好呀!”“可是我剪了一个洞。”婷婷回答。“那你想想把中间洞再剪大一点,打开看看,变成了什么?”婷婷打开一看,高兴地喊起来:“老师,我衣服没剪好,倒剪出一条裤子来了。”我也情不自禁地为她拍起手来,孩子终于尝到了成功的快乐。
  当孩子在探索中遇到困难时,我用启发引导法帮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启发引导是培养幼儿主动学习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问题启发幼儿动手动脑,自己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新的认识和知识经验。由于孩子年龄小,他们有时虽然发现了问题,却因能力有限无法自己独立解决而放弃了探索,这时最需要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我的适时介入不仅是给他们带来了成功,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追求真知的精神,这对他们的终身发展都是有利的。
  
  四、创新意识培养与指导
  
  创新意识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所必备的,而在自主性游戏中让幼儿常尝试创新,来培养幼儿创新意识,也成为我们所探索的新课题。幼儿的创新意识、探索行为受其年龄和社会经验所限制,在自主性游戏中则常常表现为顽皮、淘气、任性、不按常理做事等等。
  在“巧娃娃”活动中,其他小朋友都在认真的串珠子,而一位小朋友却把串好的珠子撒了一地。我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询问他为什么把珠子撒在地上,他回答说:“我想看看珠子撒到地上会滚到哪里。”我当即肯定了他的这一探究行为。所以,面对幼儿有创新意识的尝试,即使是有缺点的,尝试是失败的,也应宽容、理解,并通过帮助、启发,给予幼儿继续探究的信心和机会。教师始终要以宽容之心来看待幼儿的各种创新行为,使幼儿敢想、敢说、敢探索、敢创造。
  幼儿大多喜欢听“好话”,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成人的鼓励。幼儿在行为上是他律的,最容易受到教师言行的暗示。比如一次游戏时,许多幼儿用插塑积木搭各种形状的物体。有个幼儿只搭了一根直线,便面露难色。这时我走过去对他说:“挺好的,这是一条蛇,又像金箍棒!”这个幼儿马上在直线下面添上“爪子”说:“我搭了条龙。”一会儿又添上翅膀说:“我又搭了架飞机。”教师的鼓励消除了幼儿的自卑感,激起了他创造构建的兴趣。教师对幼儿有创新意义的行为及时给予强化,经常地、及时地给予幼儿鼓励和支持,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创新探究的兴趣、信心和勇气。
  身心健康是二十一世纪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教师在培养智能型人才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在自主性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是一次新的尝试和探索,相信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孩子们将更自信、善合作、求创新,逐步成为新世纪最强健的主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31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