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潘曼丽

  摘要: 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着国家信息化建设大发展的新形势。为了适应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适应信息化建设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是值得研究的大课题。本文主要谈谈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课 教学改革 探索与思考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计算机已成为一种现代通用的智能工具,作为新世纪的现代人,必须拥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21世纪的青年可以利用计算机通过各种渠道、手段来获取所需的知识和信息。大学生承担着未来国家的建设重任,作为培养国家栋梁之材的高等院校就是要在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培养一批有能力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大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对于提高21世纪大学生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是挑战与机遇并存。首先,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各领域工作的发展愈来愈依赖于信息技术,要求大学生有更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更强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能够在今后工作中将信息技术与本专业紧密结合,使信息技术更有效地应用于各专业领域,这为我们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其次,全社会的计算机普及热潮为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外部环境,促进了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向纵深发展,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提高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起点,为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水平创造了很好的条件,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再也不能沿用原来的模式;第四,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大量用户界面友好的应用软件的出现,使广大非专业人员学习和使用计算机变得更加容易,为计算机的普及与提高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第五,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和大学校园网的普及,既为计算机基础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辅助教学手段,也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了要求。
  
  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探索
  
  1.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
  由于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面广人多、专业各异、学时少,无论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都与计算机专业有很大不同,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为培养跨专业人才奠定良好的计算机基础,而且理工类与文科类、经济类也互不相同,因此,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计算机教学,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针对这种情况,同时为了便于管理,我院根据自身的特点制订出建立在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之上的,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教学内容各有侧重点、教学方法各异的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目的,制订出计算机基础教学理论与实验教学的一体化管理办法;以校园网为依托,逐步形成网络化教学体系。
  2.不断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高校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应该怎么开?原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是从零起点开始的,内容是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和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基本操作。随着中学开设相关的计算机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仍然从零开始岂不重复?我们改用大学IT教材,主要介绍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将知识的灌输和积累过程转变为知识的指导与求知过程,原来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内容也没有完全抛弃,而是作为实验内容由学生自行上机练习,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动手能力。
  3.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计算机应用教育,所以要吃透“应用”一词的含义。应用、使用和操作不是同一概念,目的是培养学生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应当培养学生能够独立学习、举一反三、掌握规律。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善于举例,善于归纳,善于启发学生思考。
  教学手段和方法有了重大的发展,彻底摆脱了单纯使用“粉笔加黑板”进行讲授的阶段,全部采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不仅把计算机课程讲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同时可扩大课堂容量,节省教学时间。开展优秀课件评选活动,对优秀课件进行推广,同时又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进行改革创新。
  4.加强实验设备管理,搞好实验环境建设。
  计算机基础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通用素质与能力,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所以在对学生进行信息教育的同时,突出和加强实验环节是培养学生自主动手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前提。几年来,我们教研组一直在挖掘设备潜力、提高设备利用率、加快设备更新上下功夫,同时在保证学生每人一机的前提下,下大气力搞好实验软件环境的建设;在学院设备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通过组建Win2000无盘工作站等措施,既保护了已有资源,又满足了不断发展的实验教学的需求。
  5.编制合适的实验教材。
  为了提高实验教材的针对性,提高学生上机实验效率,我们教研组编写了结构合理、针对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实践教程》,并开始酝酿新的大学IT实验教程,组织编写了《C语言程序设计实训教材和上机指导》。
  
  三、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1.课程设置计划应根据专业特色进一步细化。
  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将逐步从原来的理工科专业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文科专业开设数据库技术进一步改革和细化,特别是对艺术类和体育类学生,应充分考虑其基础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应与其专业相适应,例如,美术专业的学生可开设图像处理课,音乐专业的学生可开设网页制作、多媒体技术课等;还可改革选修课的选课方式,结合专业特色,从任选课发展为任选与必选相结合的方式。
  2.实验教学模式应向开放式方向发展。
  随着学分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校园网络环境的不断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应改革已有的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指导教师的授课方式,在完成教学计划和实验项目前提下,向自由选择上机时间、地点和指导教师以及网络教学的方式发展,走一条开放的实验教学之路。
  3.加大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的力度。
  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必须进一步加大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的力度。与专业教师相比,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师进行科研、教研的面相对较窄,深度相对较浅,但是应当在如何与相关专业相结合、如何培养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等方面开展研究,闯出一条特色鲜明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路子。
  
  参考文献:
  [1]张彬,蒋涛.浅析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6.
  [2]赵志刚.关于《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思考[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
  [3]武茜.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06.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35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