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情绪变为学生成长的翅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冰梅

  情绪人皆有之,就像一个影子跟着我们,左右着我们的工作 、学习和生活。消极的情绪使人厌烦消沉,影响工作、学习效率;积极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则能调动人们身心的各种潜能,对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起到推动作用。实践证明,中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相反,不良的情绪和不健康的心理则有碍于
  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影响或导致学生不良情绪产生的因素
  
  1.社会环境。
  总体来看,学生主要生活在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环境中,三者都易对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素质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一些社会环境不利于学生健康情绪的产生,如网吧、游戏机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而这些场所往往对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诱惑力,学生一旦出入其中,就往往受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影响,从而导致心神不宁、精神迷惘,甚至误入歧途,给心理、生理造成严重伤害,影响学习情绪,导致学习产生障碍。
  2.家庭因素。
  家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成长的港湾。幸福和睦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学生良好的情绪的产生和形成,相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或家庭的变故会使学生的情绪低落、压抑,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重创。现在离异、下岗家庭的子女受家庭因素影响,心理消极而对学习失去兴趣的现象较为严重。家庭的变故容易使这些学生学习生活偏离正常的轨道,多舛的生活容易使他们过早地打消学习热情,得过且过地打发日子。而且个别学生心中往往有被抛弃感,进而可能演变成抑郁、敌对的情绪,并把这种情绪转嫁发泄在他人身上。
  3.个人因素。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虽然不再像小学生时期那样幼稚单纯,但他们的脑部各项机能并没有发育成熟,调节能力仍很差。因而,在面对多种压力和刺激时,有的学生情绪易产生波动,时而热情豪放,时而郁郁寡欢;有的学生脾气暴躁,冒险逆反;有的学生孤独寂寞,意志消沉;有的学生依赖从众,情感脆弱;有的学生自卑烦恼,多思多虑;有的学生嫉贤妒能,难以自控;有的学生由于过分紧张、焦虑而引起学习困难;有的学生则由于体征变化、异性交往、情感误区引起青春烦恼,等等。中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失衡或失调。他们并不像成年人那样善于控制和掩饰自己,常常喜形于色,情绪落差极大,特别不稳定。情绪不稳定是青春期共同的心理特点,它容易对中学生学习和生活带来直接影响,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影响学习精力,甚至影响与他人的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影响。
  
  二、改变学生情绪的办法与对策
  
  1.加强管理力度,合理引导学生。
  改变社会环境,禁止中学生出入“三厅一台”,同时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充分利用电教、音像和班会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增强学生的自制能力,让学生树立立志学习、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理想和抱负。
  2.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全面了解学生。
  搞好学校和家庭的互动,及时掌握学生的情绪动态,实现学生的情绪动力转换。针对学生的不良情绪,及时搞好家访,掌握学生家庭情况,因人而异,制定对策,并及时缓解学生的家庭压力,转化和增进学生学习情绪,尽最大的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使学生摈弃杂念,及时迈到静心如一、勤奋学习的良性轨道上来。
  3.了解学习心理,把握学生的情绪脉搏,让情绪变成学习的内在动力。
  (1)教师要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学生,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你。教师要热爱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要从内心感到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是一种享受,要用爱来营造师生间的良好气氛,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要正确地看待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对学困生更不能讽刺挖苦,而要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教师要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做到既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可以信赖的人。教师既要成为学生的良师,又要成为学生的益友,把握住学生的思想脉搏,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所遇到的矛盾、困难,教师要热情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其从不利不快之中寻找积极因素,树立自信乐观和信念。
  (2)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作过多过细的限制,虽然能达到整齐划一的效果,但无疑会使学生因为害怕违反各种规定而产生紧张和压抑的情绪,丧失了自由表现的机会,抑制了主动创新的动机。因而,减少不必要的规定,还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有益于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得以生动活泼地发展。
  (3)留给学生适当的自由。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学生也不例外。每天起床、上学、吃饭、写作业,似乎安排得井井有条。但刻板单调的生活与青少年活泼的本性产生了巨大矛盾。学生需要自由,渴望独立,因而教师要留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留给属于学生自己的天地。
  (4)同学之间的交往对其情绪发展与调节具有重要作用,能给他们以情绪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应付生活中出现的种种紧张和压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同伴交往,指导、培养、锻炼他们的交往技能,帮助他们掌握各种交往策略,学会与同伴和睦相处,真情合作,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交往能力。
  (5)师生的交往也是双方互动的交往。调查表明,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中情感成分比较重。他们对自己喜欢的老师常作出积极的反应,而对自己不喜欢的老师往往反应消极。由此可见,教师努力保持与学生的良好关系,用期望的目光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情绪的形成和教育的有效实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47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