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善于运用“错误资源”,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段宏嫄

  摘要: 学习错误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了学生学习的情况。教师应善于利用课前预设错误资源,善于捕捉课中错误资源,善于课后反思错误资源。但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看中那些准确无误的资源,对学生的错误资源往往加以躲避,在课堂教学中不敢暴露学生的错误,更不要说去寻找、利用、开发这些错误资源。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本文提出教师应善待学生的“错误”,抓住这种数学教育契机,让错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
  关键词: 数学课堂 错误资源 教育契机 反思
  
  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我们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面对学生已出现的错误进行换位思考,不斥责、挖苦学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实现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从课堂教学出发,正确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分析评价,使其从错误中体会成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现阶段对待“错误”的态度
  
  当前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教师对“错误”唯恐避之不及,课堂教学追求的效果是“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稍有闪失,便自责不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或板演,有些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使之不出一点差错,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的教学中,即使是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有些教师也有“高招”使学生按其设计的正确方法去解决,这样就掩盖了错误的暴露和纠错过程。
  面对课堂的学生资源,部分教师往往看中那些准确无误的资源,对学生的错误资源往往躲避,在课堂教学中不敢暴露学生的错误,更不要说去寻找、利用、开发这些错误资源。结果课堂教学一路凯歌高奏,而学生上课一听就懂,但是真正做题时却错误不断。
  
  二、“错误资源”的作用
  
  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并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巧妙地加以利用。
  (一)巧用错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
  我在教课堂上提倡几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这样,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就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他们在宽松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活跃,敢说、敢做,敢问。
  面对学生已出现的错误,教师应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替学生想想,想想学生此时的心理状况和情绪。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断引导学生在反思中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及鼓励下,敢于正视错误,增强战胜困难、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正视错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许多教师视错误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或“快刀斩乱麻”,以一个“错”字堵上学生的嘴,接二连三地提问学生,直至得出“正确答案”;或亲自“上阵”,把答案“双手奉上”,或“堵”或“送”,都是置学生的实际于不顾。可以想到,不拨“乱”反“正”,不让学生经历实践获得体验,阻住了学生迈向“错”的脚步,也就打击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巧用错误,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培养学生发现意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创造性思维是教学重要目标之一。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给学生假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发现意识的有效途径。
  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本来就应该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利用错误这一资源。在上面的例子中,我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
  
  三、如何有效利用“错误资源”
  
  (一)显示错误,防患未然。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故意制造一些美丽的错误并主动呈现错误,引导学生从认识角度,凭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找错、知错和改错,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纠错欲望,让学生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比较、判断、思考甚至引发争议,让学生在错误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究,从而让学生了解并改正,预先实行控制,那么课堂就会展现出它真实、精彩的魅力,学生也因此兴趣盎然。
  (二)诱导错误,引发深思。
  教师应善于恰当设置一些“陷阱”,甚至诱导学生“犯错”,使其“上当”,当他们落入“陷阱”而还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时,指出他们的错误,并通过正误辩析,让他们从错误中猛醒过来,记取教训,往往能收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高度的情感反差,伴随着明显的正误对照,自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故意出错,引起质疑。
  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探究的过程。教师应主动呈现错误,让学生的心理泛起涟波,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课堂上教师有意“出错”能有效地调节教学气氛,让平淡无奇的课堂变得更具诱惑力。教师应通过故意暴露错误,并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甚至发生争论,进而引发探究。教师故意出错,把学生引入矛盾的困惑境地,能使学生对自己的认知产生怀疑、自主反思,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失败中找出原因。
  (四)将就“错误”,因势利导。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因此教师就要考虑如何利用好这些“错误”化弊为利,应经常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将错就错”的训练,“化错为正”,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修改错误。这不仅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错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扬长补短,拓宽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五)建立错题库。
  教师可要求学生准备一本较厚的笔记本,把平时作业及形成性练习中做错的典型性错误找出来,把错误的习题从作业本或练习纸上“剪切”下来,“粘贴”并整理“编辑”在笔记本上。教师可要求学生整理的同时认真分析,寻找问题的症结。这主要有四个部分组成:1.错误原形;2.分析原因;3.标明解题的正确方法(最好有完整的分析过程);4.提出改进的措施。
  数学错误伴随数学学习存在着。对于错误,我们要站在数学价值的角度上重新审视,灵活地运用于数学教学当中,发挥数学错误的积极作用,挖掘内在的“闪光点”,对其新的探究与发现,为学生创设新的学习机会,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新的教育契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55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