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聪蕊 赵存章

  一、留守儿童的定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农村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对这些在成长的道路上缺乏家庭温暖、没有父母照料、被留在农村的孩子,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
  河北的一位留守儿童在一篇作文中这样写道:“我们在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监管教育严重缺失,这已成为制约“留守儿童”有效管理、影响其健康成长的严重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健康成长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因为他们的成长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事关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稳定、下一代健康成长、和谐社会的构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因此,如何解决好“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时代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二、家庭教育模式及其缺失带来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有以下五种模式。
  1?郾“单亲”教育模式,是指由于父母其中一人在外务工,使子女长期处于母亲或父亲单一的教育下,从而影响子女人格的全面发展。该模式可分为两种情况:母亲一方监护子女,即家庭中父亲外出务工,母亲在家里照看子女,这种情况在农村比较常见。由于缺少家庭劳动力,母亲要担负更多的家务劳动,对子女照顾的时间及精力不够,对子女的学习情况关心不够。父亲一方监护子女,即家庭中母亲外出务工,父亲在家里照看子女。这种情况,使家庭教育的缺失表现得尤为突出,父亲教育的态度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子女的性格形成,生活上对子女照顾不周。相比而言,母亲单方监护子女要优于父亲单独监护子女。
  2?郾隔代教育模式,在农村中也较常见。指孩子父母两人都外出务工,由祖父母隔代照管。该教育模式下的留守儿童的年龄段起始为1岁,甚至更小。长期的隔代教育,导致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关系较差,乃至出现子女与父母交流困难的现象。但是,祖孙代际之间年龄相差大,代沟明显,特别是祖辈的文化水平有限,对留守儿童的学业方面监护不够,祖辈较多溺爱孩子,不注重对其品行和习惯的培养。
  3?郾委托教育模式,指父母把留守儿童委托给祖辈以外的亲戚、朋友甚至老师照管。这种教育模式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波动注重不够,留守儿童难以找到家庭归属感,更易产生心理问题,不利于留守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
  4?郾同代教育模式,即农村留守儿童由哥哥、姐姐等同辈人监护的一种现象。该家庭教育模式也存在着很多缺陷,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主要表现为在进行同代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年纪轻、阅历少,同代监护人很难在留守儿童面前树立家长的权威,给家庭教育带来困难。
  5?郾自我教育模式,主要指留守儿童没有他人的家庭监护、自我进行监护的过程。这种模式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影响较大,存在着心理、行为、人身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隐患。鉴于此,农村父母很少愿意使子女处于该模式的家庭教育下,自我教育模式在各种家庭教育模式中相对最少。
  三、家庭教育缺失带来的问题
  由于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在发展方面出现多种问题。
  1?郾农村留守儿童的认知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集中表现为学习知识的能力方面,即对知识的接受、理解和运用能力。有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的不足3%,成绩中等或偏下的占80%以上,学习困难成为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共同问题之一。此外,辍学现象也比较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留守儿童生活在家庭教育缺失的五种模式下,长期与父母分居,缺少父母的管教,自觉能力较差,得不到他人的督促与教导,只是“填鸭”式地被动学习,导致留守儿童学习兴趣较低,甚至一些留守儿童放任自流,最终厌学、逃学、辍学。农村家庭教育在保证留守儿童接受相应义务教育的同时,未能很好地发挥其功能。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2?郾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在行为养成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道德行为每况愈下。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行为较差,由此引起的不良行为也经常发生,例如破坏课堂纪律、抽烟、打架斗殴等。(2)习惯行为问题普遍存在。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习惯行为不良,例如不讲卫生、挑吃挑穿、乱花零钱;部分留守儿童习惯行为较差,不听长辈教导,我行我素,说谎骗人,小偷小摸等。不良的习惯行为最终导致留守儿童成为“问题儿童”。(3)极端行为问题凸显。集中表现为农村留守儿童在未成年人犯罪率中占的比例较大,亲情关爱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犯罪剧增。
  3?郾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主要表现为因家庭情感缺失所引起的心理问题。由于家庭功能的弱化,父母缺少和留守儿童在感情上的交流和沟通,忽视对孩子心理的教育和疏导,使他们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在内心缺乏亲情和信任,从而心理扭曲发展,并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如人格障碍、性格孤僻、自卑、情感冷漠、失落、封闭等。外在表现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较差。亲子教育有利于孩子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也正是亲子教育不足的表现。
  四、解决方法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存在,且范围大、影响广。解决“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难题,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必须共同努力、通力合作、相互配合。
  1?郾家庭方面:(1)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虽然父母在外打工,但父母也要多多关心留守在家的孩子。在外打工期间,父母要定期给孩子打“亲情电话”,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2)在监护人的选择上,父母最好不要同时离开家,让祖辈或其他亲友来照顾孩子,因为若孩子同时缺少父亲和母亲的关爱,对他们的学习、心理等方面都没有好处。最好是能让母亲留在孩子身边,因为母亲相较于父亲来说更细心,对孩子的照顾也更加周全。(3)父母和监护人要定时和学校、孩子的班主任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和行为情况。(4)父母要和孩子做朋友,多交流谈心。
  2?郾学校方面:(1)注重沟通,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在寒暑假等合适的时间,召开家长会,与家长交流沟通。(2)为留守儿童建立档案,详细地登记其父母外出情况、家庭成员及监护人情况。(3)多组办一些活动和比赛,增强学生间的团队配合,让孩子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4)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都参与进去,加强纪律性教育,培养孩子们文明的学习、行为习惯。(5)由于留守儿童长期和父母分离,缺少父母的关爱,很多孩子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因此学校还应加强心理方面的辅导,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3?郾社会方面:(1)政府通过一些政策,留住外出务工人员;(2)增强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更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要充分协调和发动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并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89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