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惠鹏

  摘 要: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努力追求创新素质的培养,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迅速提高数学解题能力,使教学变得高度有效?作者主要介绍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谈谈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努力追求创新素质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为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无疑可以使教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使教学变得高度有效。因此,我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几点做法和体会表述如下。
  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重视课本教学,端正创新认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我们一直沿用了“学生合着书,光听老师讲”的教学方法,有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便想方设法在课堂上讲一些新奇的内容,片面地认为说得天花乱坠就是创新,这其实是对创新的误解。其实,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别人是否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都是创新。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尊重课本,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发扬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
  3.创设充分条件,培养探索精神。第一,要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将教学过程变成机械兑现教案的过程;第二,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不要急于得到圆满的答案;第三,要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思考。
  二、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
  1.利用学生求知过程中的好奇心理,激发其创新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的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抽象的数学公式和图形就会变得生动而直观起来。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促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3.利用数学中的名人故事、历史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如果每堂课只大量灌输枯燥的数学理论,学生可能就会昏昏欲睡。而教学中如果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如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等,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适时保持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势头。
  1.创设氛围和谐、团结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首先,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漏互补、分组操作等环节,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2.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会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学生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比如: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3.坚持“三多”和“两少”的教学原则。“三多”:多表扬、多鼓励、多帮助;“两少”:少批评、少挑剔。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少给一些批评和挑剔,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不放弃对学习的兴趣,对成功的追求。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张梅玲教授曾说:“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损的创造毕竟是创造,要创造要发展不能一次求完美,但毕竟是在前进在发展,路是人走出来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面对21世纪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必要而且非常重要,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需要以教师为主导,又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教学相长,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97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