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变化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军成

  摘 要: 从2010年9月起,我省普通高中学校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信息技术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教育课程也同样进入到新课改当中。作者根据近期对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研究发现,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与过去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者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来和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变化
  
  一、课程目标的变化
  1982年是我国计算机教育的起点,到2000年10月25日则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标志。首先我们对照一下近年来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之间的变化。
  2000年我们使用的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课本中的课程目标是:通过理论教学,尤其是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使学生懂得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应用的基本技能,初步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了解对媒体技术的特点和应用,以及简单多媒体作品制作原理,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思维能力和简单的项目策划与实践能力。
  2004使用的泰山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是:采取任务驱动、社会调查、探索研究等多种教学方式,突出动手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培养他们收集、获取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上网收集信息。
  2008年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程》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学生具备迅速筛选和获取信息、创造性地加工信息和处理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应与读、写、算并列,培养学生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为目的。
  2010年新课改中我省使用的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指出:要求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有效地、负责任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在实践应用中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使自己辩证地分析和认识信息活动及某些社会现象,从中提炼出一些基本思想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能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
  通过以上的比较我发现,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目标上不断完善,不断发展,从要求学生掌握基本信息技术技能到要求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技能去处理信息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二、课程内容的变化
  我们对2000年到2009年的信息技术教科书内容的研究发现有以下共同点。
  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内容很少,只在第一章中简单地谈论到,课程的重点在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上,如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操作系统的概念及发展、Windows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网络操作,等等。我认为,这些内容与教科书名称都不相符,很多学生有这样一个疑问,课程是信息技术,怎么整个课程内容是计算机知识。没有真正体现如何让学生对信息怎样处理这样一个中心问题,没有使学生形成把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一种终生学习的思想。
  2010年的新课程内容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的很多老师都有点不适应。但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信息技术课程。课程真正体现了信息技术这样一个中心问题,如在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教程中就谈到了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下)、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安全六章内容。培养学生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认识;如何在生活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如何去表达信息;如何去管理信息等与自己生活亲密有关的问题,真正体现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比较,我发现,信息技术课程在量方面增大了,对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区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更加注重了,对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信息技术提高了要求。
  三、课程评价的变化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主要侧重于总结性评价,如省上统一组织的会考,而新课改却是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新课标增添了许多新的评价观点。
  1.新课程标准强调过程性评价方式和表现性评价的设计。新标准关注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或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综合性地以此作为评价依据,全面评估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2.由于新课程的模块化,每个模块的教学目标及内容的差异,应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量规。可以通过现场观察、档案袋或成长记录的方式,系统客观地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自然情景中的真实表现,也可以设置特定的作业、项目或任务来引发学生某种特定的行为,搜集有价值的评价信息。
  信息技术新课程中,对学生过程性评价的加入,我认为是一个最大的进步,因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那是一生的问题,而不是为了考试,这一点真正体现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终身学习目标。
  四、教学方法的变化
  新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发生了变化,这就促使每一位信息技术老师在自己的教学方法上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的学习方式比较单一,被动地接受知识,很难有创新思维的产生,而且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我们知道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团队意识个体,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传授,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其效果肯定更差,因为信息技术的传授其实践性非常强,纸上谈兵是非常难以理解的。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我们信息技术老师改变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授模式,转变自身的角色,从原来的讲授者,转变成为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要带着学生去实践、在实践中获得信息技术知识。这种教学观念、角色的转变,必然教学方法得以改变,使教学更加活泼生动,知识的学习方法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了学生。新课程标准中常用的方法有: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都体现了这些新思路。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课程的变化,给每一位信息技术老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新的思考。如何正确理解与实施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也是各位同行共同商讨的问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06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