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课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桂珠

  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数学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就应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一、激发兴趣,诱导参与
  针对学生年龄小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引进愉快教育的机制,在教学方法上要力求新颖别致,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例如,教学“小数的产生及意义”一课,教师首先可让学生用米尺量桌面的长度,问学生桌面的长度是多少米。学生经过亲自动手操作。都满怀信心地说测量的结果是一米多。教师便不失时机地问:“不够一米的部分怎么表示呢?”这时,学生纷纷展开了讨论,并得出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教师这样教学,容易诱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设疑激趣,也是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一种常用手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有疑问的地方,教师如果能抓住机会,适时地加以点拨启发,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同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一课,教师在教学前让学生运用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说一说“3264÷16=24"的计算结果对不对,设下“计算结果错在哪里”的疑惑,然后用满怀期待的语气说:“老师要请你们来当一回小医生,给这道题治治病,并说出它病在哪里。”学生听到老师要请他们当“医生”,都产生了强烈的参与欲望,激起了想学的兴趣,并团结一致,共同圆满地解决了所遇到的疑难。
  二、创设条件。参与探究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我们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但更要启发学生有疑可问。因此,教师要多方面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
  如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把木棒操作、竖式演算和语言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小棒操作,帮助学生理解退位的道理和计算方法,然后结合操作写出竖式,说明演算过程。这样,学生通过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学习探究活动,印象深刻地学到了知识和掌握了技能。
  创设辩论情境,诱导学生积极参与,也是创设条件的一项内容。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教师先出示一大一小两个三角形,问:“哪个三角形更大?”学生很容易地答出。教师再问:“哪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更大?”这时学生就开始辩论了:有的说大的三角形内角和更大,有的说小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更大。最后,通过量角器的测量,一致得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一样大。
  三、判断矫正。强化参与
  通过辨析、对比,让学生明确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该怎样矫正,强化学生参与意识,从而加深对数学法则、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比例的意义”一课中,教师可出示下列各题,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比例,哪些不是,为什么。
  3:2=9:6 3:1<5:1 16÷8=2 5:1=25:5
  学生在自主练习以上习题后,得出以了比例的特点:(1)必须有两个比;(2)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从而进一步理解了比例的意义。
  四、因材施教,激励参与
  要让学生主动地发展,教师就要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激励参与。我们可运用分层分类的办法进行:对于优等生,要激励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对于中等生,既要让他们乐于参与,又要让他们在“跳一下”的前提下“摘”到“果实”;对于后进生,应采取鼓励表扬为主的方式,注重发现后进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让他们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可请后进生上讲台,在教师的帮助下动手操作,感知圆柱侧面如何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使其感到无比的惊奇和欢愉,为学生后面的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才能达到最优化。
  (作者单位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西芹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40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