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把脉综合实践课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晓芳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的必修性质的国家课程,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可这一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在农村小学受到了非常大的阻力,课时难保证,教师不专业,活动时间、空间和场地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学校就出现了两种不同声音:一种是指导老师喊综合实践活动难开展,难管理;另一种是学生天天盼着上综合实践活动所表现出的兴奋和激动。如何最有效地解决这一两难的问题,让这两种声音能和谐地统一,就需要综合实践指导老师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不断地实践和总结。找出问题的症结,开出药方,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
  关键词:课程资源;病症;开发;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学科,没有固定的教材、没有专业的教师、没有课程实施过程中课时量的保证。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这一些矛盾都一一突显。如何让综合实践活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突破课堂时空的局限,让活动向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环境延伸,真正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主动地动起来,活起来,从而让学生获得最直接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挖掘课程资源并加以开发利用,更好地促进教师学科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走进学生的视线,留在学生的脑海成为常态课。
  
   一、在课程实施和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一无所知”型
   在现形的教育体制下,我们农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就属于偏远学科,缺少的是专业教师对这一课程的了解和认识,缺少专业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校层面:排足课,排满课。(每周三课时)老师层面:这一节课也仅仅只是课表上的课,它成了一种摆设,不知道这门课程如何进行活动指导,如何开发课程资源,如何进行有效的活动评价。
  2.“随心所欲”型
  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使用最多的教材就是《劳动与技术》《人与自然、社会》,还有校本教材。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他们往往照本宣科,把教材内容进行泛化,看到什么就拿什么,讲什么,一味地把学生“关”在教室内,进行着填鸭子式的教学。或把综合实践课上成品德教育课、手工课,有甚者上成放羊式的活动课。
  3.“束手无策”型
  我们都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综合实践课程就是缺少相应的教材和参与资料,课程资源要靠师生共同去开发,如何实施要靠教师去探索。我们的老师都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能只停留在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如何进行活动指导,方案设定还需要长期的实践。
  
  二、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三种病症,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了一种既能治标又治本的良方,它有四味药组成,相信通过努力按要求定时定量服用,定能药到病除,重新焕发出综合实践课程的光彩。
  1.提高认识,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范
  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逐步推进的必然结果,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综合实践指导老师应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性质、基本理念、目标、内容、实施策略、评价方式等。组织教师学习讨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范及活动建议。学校可以成立一个综合教研梯形团队,以学校领导牵头,教研大组长为主全面展开各项工作,下设三到六年级各一个年段综合实践负责老师。检查记录各年段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多组织多开展各级类教研活动,多外出取经,多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做到优质资源共享。
  2.转变观念,挖掘多种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农村小学,教师以分评生、家长以分论校的思想根深蒂固。唯分数论、唯成绩论。评价一个学生好不好,不看能力强不强,只看分数高不高。我们要让老师和家长们转变观念,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综合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经历体验,积累经验;有助于学生认识自然、社会、自身和三者的关系;有助于学生获取新知,增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张扬个性,弘扬创新精神;有助于他们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个性品质。这个学科培养出现代社会需要的全面人才,每一个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1)学生即资源
  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都各有不同,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自由编成小队,小队一般以8~10人为宜,选有组织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队员当队长,负责全小队的统筹工作。每个小队必须有一个特色的小队名,有一句响亮的口号,有一个完整的活动方案。以小队承包制的方式来自主活动、自我管理,同时也可邀请其他小队成员一起参加活动。
  (2)教师即资源
  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特长,有的教师对书法有研究,有的教师对国画很精通,有的教师更是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有的教师吹拉弹奏样样在行。我们就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一种资源,由于教师自己对这一方面的知识有研究,因此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就会得心应手。
  (3)家长即资源
  每一位家长有着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他们的个性、兴趣爱好千差万别,拥有不同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他们这一庞大的队伍群体也是我们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课程资源。
  (4)校园即资源
  校园内各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主题,于教育教学活动中找主题,于少先队工作中找主题,从学生身边发生的故事找主题。
   (5)社会即资源
   “生活即教育。”社会生活是重要的丰富的教育资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炼成活动主题,从而开展一个个主题活动。
   3.创设活动,依托社团和校本课程有效实施
   对任何一所学校而言,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文化的有机构成,集中体现了学校特色。综合实践课要有生命力,要凸显特色,就得与校本课程、学校特色结合起来。我校是一所饮食教育特色的农村小学,学校在健康饮食教育方面有很多先进的做法。学校开展的班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学博会等,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和目标基本是一致的,它们可以互补,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以全校博彩饮食大社团为主线,充分依托各年级下设的六个健康饮食中社团来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并在中社团下分设各中队的小社团,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制订活动方案、有效实施活动计划。通过社团活动让社员们主动去采访、观察、实践、体验从中获取知识,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增强他们团结协作、合理分工的意识和能力。我们综合实践组结合学校的特色发展,成立了食育校本课程的编写小组,重点研究并开发编写了食育校本课程。这本校本教材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段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特点,精美的封面设计加上一则则由小故事引发的学生对健康饮食的思考,让学生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了解饮食文化,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校本教材中动手学做菜充分体现了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性特点。
   把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学校特色有机结合。学校开创了一条活动创特色,品牌求发展的教学新思想。全校师生积极联动,成立了六大类食育社团。在每个年段联合中队辅导员的带动下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一年级的和谐亲子社;二年级趣味童字社;三年级石年生态园;四年级的活力老字号;五年级的绿饮一家人;六年级的创新小字号。在每一个年级社团下每个班级都成立了一个个的小社团。在活动中队员们广泛开展了调查、采访、探究等实践活动,使饮食教育不仅在学校里搞,在家庭社区也搞的热热闹闹。
   4.整合学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的教师都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处处体现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根据我校综合实践指导老师的任教情况分析,往往都是由语文老师来担任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指导老师。那如何更有效地将综合实践与语文教学整合起来成了每一位老师认真研究的主题,他们把语文每单元中的学习任务和综合实践学习的主题相结合,分别由学生自己调查实践、确定主题、策划参与、组织排练、实践展示。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如《叩开诗歌的大门》,学生从搜集诗歌的来历、分类搜集诗歌、诗歌背后的故事,诗人的传奇故事、自编诗歌、给诗配画等自主性探索活动,小组合作编写完成一本本精美的诗集。综合实践与各学科之间携手,在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搭起桥梁,让学生应用所学学科知识,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来感受所学知识的价值和魅力,促使学生以积极心态投入到学习中,为各学科的学习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通过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挖掘课程资源并加以开发利用,更好地促进教师学科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活动性,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走进学生的视线,留在学生的脑海,并成为常态课。
  
  参考文献:
  [1]浙江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建议.
  [2]郭元祥,姜平.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与问题[J].基础教育课程,2006.
  [3]沈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教育参考,2006.
  [4]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Z].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斗门镇柯灵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51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