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项目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梅梅

  摘 要:职业技术教育中项目课程模式的目标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满足企业对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本文主要从项目课程模式的教学内容、教学材料、教学环境,对高职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效的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 项目课程 教学改革
  
  项目课程模式的目标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满足企业对职业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其对学员的培养目标是:懂理论、更有技术专长、与一线岗位无缝对接的技能型应用人才。如何看待项目课程的开展,结合笔者根据自己多年高职院校教学体会,对开展项目课程改革进行的一些改革措施进行探讨。
  一、课程内容实用化
  项目课程应立足职业岗位要求,基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构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行动化的学习项目为载体,学生的学习以行动为过程,在自我构建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实施方案、教学保障、教师队伍都围绕完成该项目课程而建设。课程结构围绕完成项目工程所需为主导:用则学,所学即所用;不用则弃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构建。项目模块,在主模块下分设基本专业技能训练模块、操作专业技能训练模块等。课程实施:围绕教学目的提出学习任务――现场认识、感受学习对象――分解学习目标――各个击破(学、验、练结合)――综合演练――考核结束。
  二、教材体系工程化
  学生拿到手的教材是由项目课程工程目标引导下的模块化教材,教材体系应重新构建。内容多少要以够用为度;内容的形式要立足直观;理论的阐述,要以能够讲清概念、阐明原理,认清技术性能、参数对使用的要求为度。理论叙述上突出“用”字的同时保持理论的相对完整。对一些难以讲清的概念,在不影响学生掌握正确操作或使用要领的前提下,只使学生知道“是什么”,不求学生知道“为什么”。形式上,项目课程以一两本手册式文字教材为主,辅以必要的电教教材。编写上,将掌握技术技能所需的理论知识,穿插分散在应用技术、技能知识之间,使其构成一个整体,自成系统。
  三、教学环境模拟化
  1.教师教学方式转变
  教师不再简单地划分为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实作实习课教师,而是每一个项目课程有一个主讲老师,若干名辅导老师。主讲老师是该课程实施的领导者,也可作为本门课程主题项目的策划,同时他也要成为本次项目的客户,也成为项目终结的审核。辅导老师应该是某一分项目的行家里手。为此,学校应该拓宽师资队伍建设的渠道,一方面要制定教师理论学习计划,通过轮番进修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一方面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让教师到一线企业、公司带岗轮训。
  2.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项目课程模式教学突出的特点就是现场教学。为此,就要保障现场讲课、实习、实作所需要的教学场所和设备。教学设备要紧跟时代的发展,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保障体系建设中,应把工厂作为学校教学保障建设的一部分,纳入教学规划,分项目、有选择地在工厂进行教学。
  3.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项目课程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行为形式上与传统的学习模式相区别,学生大部分时间不是抱着书本坐在教室被动听老师讲课,而是以行动为主的主动自我构建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完成工作化的学习任务为基础、在有目标的行动化学习中积累实践知识、获取理论知识。使学生自愿参加到学习中来,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四、结束语
  项目课程是任务引领型课程,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是一项非常复杂的长期工程。目前,项目课程模式在高职院校已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这些成绩也不断地完善和充实着项目课程理论体系。项目课程模式教学将在高职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2]李青.基于建构主义的情景教学的探讨与认识[M].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3]黄慧文.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M].南京理工大学.2004.
  [4]徐国庆.理论与实践整合的职教课程模式探析[M].职教通讯.2003(9):10~13.
  [5]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3.7.
  作者单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技术与艺术设计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64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