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初中新课改的难题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登军 于可润

  国家新的课程标准为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学课程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作为中学教师,应深刻地反思我们的教学历程,从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课程教学观。目前我们的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侧重思考农村初中课改的一些难题,并谈谈解决的办法。
  一、农村初中学校存在的问题
  1.观念转变慢
  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改革的障碍都是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目前农村中学的部分老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十分严重,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习惯于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新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新的教育理念没有树立起来。备课、上课,对原有的模式轻车熟路,得心应手,不想也不愿去改变,形成了一种难以扭转的惯性。
  2.提高教师素质难
  教师是新课改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素质的高低关系到课改的成败。而现在农村中学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离新课改的要求还有差距。在农村中学一些优秀老师留不住,都跑到一些好的学校或被一些好的学校挖走。一些新毕业的优秀师范生又不愿分配到农村。不少老师不能安心从事教育工作,对教学业务不加钻研,对新课改漠不关心。
  在当前,一提起新课改,农村中学的老师都能说上几句行话,如“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但是这些新课改理念一旦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只是摆摆架子,走过场而已。注重形式而没有实际内容;个别老师没有真正把握课改的实质,对一些课改理念只是简单的套用。如有的老师上课时学生座位由“排排座”变为“方阵座”就以为变成了自主讨论学习;有的老师整堂课师生一问一答就以为叫做师生互动;有的教师认为把过去“你坐下”改为“你很棒”就以为是尊重学生人格。有的老师课堂活动热热闹闹,而提问回答却静悄悄,华而不实。有的教师干脆照搬过去的那一套。如果课堂教学没有实质改变,那么实施新课改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已。
  3.考试制度和教学评价改革严重滞后
  老师、家长的最大担忧,是目前实行的课程改革没有与考试改革相配套。2003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倡导学校自评,使评价成为促进学校自我发展的动力。但透过这一评价改革方案,基层学校与一线教师很难从中得到可具操作性的办法。评价改革不能到位,已在一些实验区产生了相应的负面影响。据某国家级新课程实验区的一份调查,中学校长们一致认为,如果抛开中考,真正按照课程改革的目标发展,的确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但从学校现实的发展出发,不能不重视考试和升学率。家长们也感受到了课程改革在孩子身上发生的积极变化,但他们普遍怀疑,按照现在的这种考试方式,实验区的孩子如何与全国其他大部分学生相抗衡?
  4.课堂教学形式化
  追求形式化的课程教学,导致课堂教学有“为探索而探索”或“将探究学习绝对化”的倾向。有的课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开展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些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有些地方形成了一种程式化的“新八股”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现状与发展相比。一些学校和教师更重视专家的意见与看法。一些地方的公开课、示范课因此出现假象。
  5.教学条件改善难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一项教学活动的正常有效开展都需要一定的教学设备、教学手段来实现。然而农村中学现有的教学设备十分落后,许多学校没有实验室、没有药品、没有器材;更谈不上演示实验了。图书室藏书少得可怜,而且大多都已过时,教学资料严重匮乏;没有前卫的现代教学设备,教室仍然是传统的黑板加粉笔。这样,教育资金的不足、教育资源的匮乏、教学设备的落后已经严重影响农村中学新课改的深入推行。
  另外,亟须在农村小学中年段全面开设英语课程,才能与初中七年级衔接。避免英语容量大,教学时数不够,学生接受不了。
  二、农村中学新课改路在何方
  新课改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大势所趋,它不会因为个别学校、个别人存在的困难而停止,观望、等待、埋怨都是错误的。我们只有认清形势,积极面对,找出应对措施,才不会被新课改的浪潮所淘汰。
  1.立足现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虽然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存在着一定困难,但是人的因素才是最根本的因素,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现有的条件下,深入领会课改的精神,找准优势,扬长避短,因陋就简,就地取材,灵活运用,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同样也能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如果坐等万事俱备再课改,我想就会丧失改革的大好时机。
  2.大力加强自学自研
  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机制,形成一种制度,有指导、有检查、有落实,通过自学自研来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原有的知识储备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教学要求,要求教师通过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贯彻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教学新理念,这是一条投资少、见效快、行之有效的方法。
  3.加大投入,强弱携手,协调城乡发展
  教育摊子大,投入资金少,这是不可否认的现实大难题,但我们也要看到城乡教育存在着越来越大的差距,因此,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鼓励城市优势学校帮助农村薄弱学校,强弱携手,最终达到城乡共同发展,这已是刻不容缓的事实,也是我们践行“三个代表”的重大举措。
  4.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建立有利于教师、学生、学校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同时要注意运用各种宣传手段,特别是新闻媒体的作用,引导公众关心和支持新课改,积极争取家长和社会的参与和配合,为新课改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总之,新课改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既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明确改革进程中难免有曲折受挫的时候。我们相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农村中学的课改一定会更深入、更成功。
  作者单位:
  四川省西充县莲池乡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74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