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恰好才是真的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和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课件应用逐步成为常态课堂教学的普遍行为,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课件制作也成为考探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现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内容,成为许多竞赛活动的重要赛项,如历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NOC)都将优秀课件纳入多媒体教学工具评选的范畴,成为教师赛项之一,其对课件的制作与课堂运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引领与推动作用。从教学系统来看,课件制作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一样,精细的课件制作才会有精彩的课件应用,而课件的“意味色声形”等诸多方面的适合、恰当、正当,才是课件制作的精细所在,正所谓“恰好才是真的好”!
  ● 应用意图要明确
  意,即意图、思路,指课件制作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或者说课件应用要达成什么样的层次。江苏省苏州市电教馆原馆长金陵将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定位为三个层次,初级层次为“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级层次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高级层次为“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若只停留在初级与中级层次,则课件更多地“辅助了教师的教”;若突破了高级层次,则课件应用更好地实现了向“辅助学生的学”的转化。我以为,教师如果在此方面有较深入的思考,课件制作的思路会更明确,更有层次感,制作的过程中会更多地考虑选择合适的技术与平台,精心设计学生学习活动,利用课件来丰富学习资源,拓展学习路径,激发学生思维,实现多样化互动,促进课堂生成。
  然而,实际的情况并不容乐观,当前大多课件仍停留在“情境创设”、“知识呈现”、“课堂练习”等辅助项目上,互动性不强、学生参与度不高成为课件的典型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当然要从技术上着手,教师应掌握一些工具软件的交互性开发技术,如PPT、Authorware、动态网页的交互技术,还应会选择与使用一些互动性强的平台,如交互式电子白板有利于互动生成,Moodle教学平台有利于丰富学习活动、实现多样评价等。但真正要解决的还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能力方面的问题,因为技术是死的,活化技术得靠人,技术本身并不能解决课堂的互动问题,只有教师精心地设计互动,有效地组织与引领,课堂教学才会有真正的互动,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 学科本味要凸显
  味,即味道与感觉。味道与感觉的好坏源于课件的品位与学科味。其实,课件的品位涉及的内容很多,如结构大气、色彩协调、声音动听等,而这里要谈的品位,更多的是强调知识内容的科学性与素材组织的适切性,这是因为,如果课件中出现了知识性错误和素材的组织性错误,制作得再好也失去了品位。学科味则强调课件能体现本学科的课程特征、学习特点和学习策略,能够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设计。在课件的制作中往往会出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科学性问题,如拼写、语句等知识性错误,图片、网页链接错误,素材组织的适切性问题也可以归并到科学性范畴内,如英语课Different countries的教学,一位教师用“大笨钟”、“埃菲尔铁塔”、“自由女神”、“长城”等图片引出the UK、France、the USA、China,而另一位教师却用“贝克汉姆”、“萨科齐”、“奥巴马”等人物的图片引出,很显然前者比后者要适切得多。二是滥用技术,偏离学科教学目标,在课件中存在“唯技术而技术”、将教学异化为技术的展示的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认真研习教材,摸清知识结构与认知规律,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知识性内容和素材组织的科学性问题;另一方面以学科教学为中心,展开“资源”、“软件”、“硬件”等的筛选、组织与应用工作,切不可堆砌技术。在苏州市交互白板应用研讨会上,上海市教科院蒋鸣和教授曾指出:“新技术的应用不是新一轮的做课件、放课件,电子白板的应用≠多媒体播放+白板特有的技术功能演示。而是要根据学科教学的需要,创设对话与交流的环境,创设更多的师生交互的机会,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促进生成。”的确,只有立足学科本位,从学科教学需要出发,合理地选用技术,才能冲破“唯技术而技术”的藩篱,走上“技术为优化学科课程目标的达成服务”的正道。
  ● 色彩搭配要协调
  色,即颜色、色彩,课件中的色彩要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意境,吸引学生的眼球,更要能清晰地表达主题和要义,方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若要在吸引力与表达力之间作取舍,则清晰地表达教学的主题与要义是色彩运用的关键所在。在课件制作中,色彩的搭配应避免两个“不当”,即“颜色选择不当”和“图片处理不当”:①在颜色的选择上要关注两点,一是要关注背景色与前景色的对比反差,保证课件内容的清晰。如一些教师关注了色彩的斑斓,却忽视了课件内容的清晰,当背景色与文字颜色对比与反差小时,在计算机中观看还算清楚,但经过投影设备的衰减,在大屏幕上就很难看清楚了,也容易造成视觉疲劳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颜色的选择上要注意搭配,如黑白、蓝白、红白对比大度一些,而黄白、蓝黑、红黄则不宜组合使用。一般而言,背景色应柔和一些、素一些,再配上深色的文字,看起来就会清晰、自然、舒畅。二是要关注色调的冷暖与教学主题的适配性。特别是在一些涉及情感熏陶的课件更要关注,如纪念汶川地震时要让网站披上黑纱,而国庆、新年等要让网站喜气洋洋。②在图片的处理上,要注意图片大小、色调的匹配。有时图片在课件中会占较大的篇幅,如果大小不作处理、色调不作选择,会直接影响视觉效果,从而影响课件的教学功效。因此,课件中的图片要有一定的景深,主体对象要清晰,还要做适当的剪裁,以突出主体对象;图片尺寸基本一致,呈现风格也要一致。只有这样做,才能确保色彩搭配的协调性,让课件既具有吸引力又具有表现力。
  ● 声音配置要适宜
  声,即配乐、配音。课件的声音主要用于渲染学习氛围、示范朗读、声音展现与听力训练等,如背景音乐、视频与动画配音、文本诵读等。虽非每一个课件都会涉及声音,但凡用到声音,则要保证声音清晰、流畅和饱满。然而,课件中声音的配置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声音时重时轻,杂音重;声音渲染过头,过多使用掌声、类似于“你真行、你太棒了”等赞誉之声,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声音的播放不可控,想放时放不了,想停时停不下来等。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在声音的获取上求质量。声音素材可从相关网站与光盘资料上获得,也可以自行录制,但一定要采用标准的普遍话配音,英语使用标准的美式英式配音等,解说要准确、生动、清晰,相关的动画与视频文件中的音频应与图像同步。二是在音乐的处理上要得当。声音文件不宜过大,要避免杂音、不失真,声音文件的采集质量以不低于11.025KHZ 16bits,mono为宜,尽量使用MIDI格式而少用WAV格式,这样体积会小,也利于编辑。三是在声音的运用上应恰当。课件中应少用或不用背景音乐,若使用背景音乐则要提供开关按钮,方便声音的调控。涉及的配乐,要能与主题匹配,起到情感激发的作用。值得强调的是,我们不提倡完全用音频来代替教师的朗读示范,更不赞成用音频评价来代替师生间的互评,因为教师的现场朗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师生间语言的评价会让学习更深刻。
  ● 组织结构要合理
  形,即形式与结构,统称组织结构。课件的形式因制作软件的不同而不同,如PPT演示文档类、电子白板互动课件类、网页网站类等,而课件的结构也因制作软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我们发现,在课件制作的组织结构上往往存在三个误区:一是求难,认为制作技术难度越高,制作水平就越强;二是求大求全,课件几乎囊括课堂教学的所有内容、所有环节,致使课件结构庞杂,教学对课件的依赖性大,一旦没有课件,教学就无法继续;三是求异,标新立异、求花哨,在课件上放一些无谓的动画,如转动的光盘、跳动的娃娃等,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课件的制作中,我们要让形式为内容服务,就要强调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就是要努力做到“因需而用”、“简洁明了”、“统一规范”。所谓“因需而用”,就是因需选择软件和平台,在软件、平台的选择上没有技术高低之分,只求合适与否,因为“技术与教育的结合应该遵循教育的先进性,而不是技术的先进性”,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目标需求,选择不同的课件形式;所谓“简洁明了”,就是要课件的整体脉络清晰、文字精练、主题突出,不能把所有的环节用课件来体现,也不能把所有的内容搬上课件,更不能让课件成为教材的翻版,对此,我们要抓重点、善提炼、促互动,让课件有突出的主题、简洁的表达、灵活的应用;所谓“统一规范”,就是有统一规范的架构,如版面规划的结构性与层次性、文字属性的一致性、图形图像尺寸统一性等,大胆丢弃一些对教学不起作用的对象,只有从架构、内容等方面整体把握,课件的组织结构才能合理体现。
  总之,课件制作要关注的方面很多,各方面也相互联系、互为依托,在实际制作中,广大教师也在力求做得更好。但是,课件制作要切实从参赛行为转化为常态教学行为,并在“意味色声形”上做得恰到好处,还有一个不断积累与提升的过程。尤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养成一个随时随地积累“教学积件”的好习惯。一张合适的图片、一段合适的音频、一段合适的文本、一段合适的动画与视频,都会是我们极好的制作素材,有了这些素材,我们只要选择合适的平台,恰到好处地进行组织,就可以更快更好地制作出课件,更好地服务教学,这才是我们致力的常态化方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888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