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家庭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文摘要: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其中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这两个要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儿童社会化的外在条件,从创建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创建和谐的家庭关系、提高父母的文化素养、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家庭文化氛围及父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五个方面阐述。第二,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是儿童社会化的根本保障,从教子应爱严结合、采用民主教育方式、注重挫折教育、重视发展非智力因素及满足其交往需要等方面加以展开论述。
  关键词: 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 儿童社会化
  
  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决定了一个个体从出生的那时刻起,便开始了社会化。简单的说,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关于社会化,国内外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美国心理学家墨森则认为,社会化是儿童学习社会性情绪、对父母亲人的态度、道德感和道德标准、自我意识、性别角色、亲善行为、对自我和攻击性的控制、同伴关系等。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心理系安娜?萨恩森博士认为,社会化就是指儿童学会怎样生活、怎样工作、怎样爱别人、怎样接受别人的爱。从以上各种表述中,社会化概念非常笼统。其中包含着丰富内容,有语言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道德社会化及政治社会化等方面。[1]本文着重从整体上来说,家庭因素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尤其对儿童的个性形成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社区环境、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及儿童的同伴群体。而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作为社会的子系统,作为儿童社会化的起点,家庭为儿童提供第一次人际交往,第一项社会规范,第一个社会角色等诸多第一。因此,家庭作为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家庭中的父母参与广泛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方式和方法,及他们的个性特征、职业、文化素养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这些影响“对于家庭中的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和体质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甚至对于他一生的成长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现阶段,独生子女家庭占绝大多数。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愈来愈重视子女的发展,并且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已意识到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对子女的健康成长、良好的个性形成具有非常重要作用。而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则容易使独生子女产生诸如任性、自私、自制力差、生活自立能力差、孤独、懦弱、自我为中心、不能适应集体生活等不良的性格特征。因此,这一问题的提出,无论从国际竞争的大环境还是从孩子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方面来讲,不但具有时代意义同时也具有现实意义。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儿童社会化的认识,尤其在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两个大方面。
  
  一、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儿童社会化的外在条件
  
  1、创建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一个整洁卫生的家庭生活环境能通过视觉刺激在孩子的心理上产生愉悦的感觉。而家庭环境的整洁和宁静易于形成孩子稳定的、协和的、有条不紊、轻松自然的性格特征。因此,父母应尽可能使房间陈设协调、布局合理、摆放整齐有序、墙壁清爽,最好挂一两幅有文化底蕴的字画,这样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更利于孩子形成讲究卫生、做事有序的行为习惯。
  2、创建和谐的家庭氛围。儿童生活在缺乏应有家庭温暖和教育的环境中,很容易形成孤僻、冷漠、自私等不良性格,进而导致行为出现偏差,最终影响了儿童自身健康发展和规范社会化进程。相关研究已证实这一点:波尔德(J?V?Bowldy)调查发现,58%的品德不良的儿童来自缺损的家庭(双亲离异或不全),破裂家庭中子女的犯罪率比一般家庭高;相反,良好的家庭气氛和和谐的家庭关系更有益于儿童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更有利于儿童获得爱,也易于使他们给予他人爱。有研究表明:家庭和睦的孩子,则性情安宁、活泼愉快。
  3、提高父母的文化素养,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家庭文化氛围。既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又与孩子朝夕相伴,故其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俗语道“有其父,必有其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说明提高父母文化素养的重要性。首先,增加社会责任感。供孩子上学是自己应尽的义务,也是孩子的权利。其次,要转变陈腐的教育观念。再次,父母应“知己”又“知彼”。为孩子树立榜样,根据其孩子自身的素质条件、兴趣爱好、心理个性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儿童身上的不良性格往往是父母不良性格的翻版,因此,父母应尽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自觉抵制和清洁文化污染,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文化氛围,以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健康发展。
  4、父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塑造儿童的优良品行。作为社会人,在生活中都不可避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如果不能正确的面对和及时解决,势必造成心理紧张而导致不良的情绪状态出现,如攻击、冷漠、固执、投射等,这些不良情绪有时候自觉不自觉地带到家庭中,这不仅对自己的身心造成一定的损害,而且对家庭成员特别是儿童造成很大的伤害。儿童的某些攻击性、冷漠、固执等不良品行有可能就由此而习得并加以内化。因此,父母应学会从积极的一面看待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困难和问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样不仅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也有利于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们知道,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如果说良好的家庭环境是提升和优化儿童社会化的外在条件,那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就是儿童社会化的根本动力。只有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儿童社会化的提升和优化。
  
  二、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是儿童社会化的内在保障
  
  1、采用民主教育方式,形成良好性格。一般来说,父母民主、友好的教育态度,使孩子形成独立的、爽直的、互相帮助的、亲切的性格,并且有较强的交际能力。相反,如果父母过严,期望值过高,孩子则易拘谨、畏缩、不合群、呆板、怯懦或倔强执拗。这一结论正和日本一心理学家研究的双亲教养态度与儿童个性的关系的研究结果相吻合。同时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A?L?Baldwin)等人进行的母亲养育态度与儿童个性关系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2、注重挫折教育,让儿童茁壮成长。现在有些独生子女,因为有了父母作为“保护伞”,成长历程一帆风顺,基本上没有经历过任何困难和挫折。孰不知生活是一个五味瓶,一旦自己独自面对生活,稍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可能一蹶不振,甚至采取极端的方式。故父母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应有意识为其创造经受挫折的机会,锻炼其承受挫折或失败的心理能力。只有这样孩子才能飞的更高、更远。
  3、注重发展非智力因素,促其全面发展。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今天,家长都特别注重智力发展,却往往不太重视信心、兴趣、信念、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其实,非智力因素也影响一个人的智力、性格。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兴趣的重要性。同时,我们要树立“先成人后成才”的思想。如果连做人都不会,又何谈对社会有多大贡献呢?
  4、满足孩子交往的需要,塑造完善人格。作为独生子女,虽然在情感上占有优势,但内心不免孤独。他(她)有交往的需要,尤其与同龄小伙伴交往。而有的父母认识不到这一点,将其封闭在家或让其一味学习。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模仿”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多东西他们往往是从儿童伙伴那儿学来的,不仅学到知识,还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得到快乐。其实,这也有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总之,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开端,意味着迈出了社会化的第一步,对其一生将会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因此,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能完善儿童的性格,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而且更有效地促进其社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孔德英.浅谈家庭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J].少年儿童研究与教育.
  [3]于晶.儿童社会化发展中家庭要素的优化与提升[J].教育科学,2003(3)
  [7]李建新、阳春.家庭教育对儿童性格形成的作用[J].曲靖师专学报,第1期
  [8]叶奕乾、杨治良等.图解心理学[M].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215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