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迁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迁安市狠抓项目建设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坚持以发展促就业,以全民创业带动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就业
  中图分类号:F01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4(C)-0129-01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河北省迁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基本实现广大农村户均一人从事非农产业的就业目标,全市农村劳动力人年均收入显著提高,但和国际劳工组织所倡导的实现人的充分就业、体面就业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一、迁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
  近年来,迁安市狠抓项目建设,加快城市化、工业化步伐,尤其是在中等城市建设的推进过程中,不断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坚持以发展促就业,以全民创业带动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取得长足发展。据统计,截至到2009年底,全市总农户15.8万户,农村劳动年龄总人口34.8万人,从事非农产业19.2万人,有就业愿望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2.8万人。
  二、迁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特点
  一是转移的渠道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随着国有企业的改制,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渠道已由过去养殖业、乡镇工业和建筑业为主的结构向工、商、建、运、服等多元化方向发展。二是转移的时间由临时性、季节性向固定性、长期性转变,基本上是实现了长期的稳定就业。据调查,目前迁安市从事非农产业农民17.3万人。其中从事长期、固定性工作的人占75%,从事临时性工作占25%。三是转移的地域以市内为主、市外劳务输出对农民吸引力不大。随着中等城市建设步伐加快,迁安市小城镇和民营企业吸纳能力逐渐增强。2003年以来,仅迁安市新建钢铁企业就累计吸纳了农村劳动力近7万人就业。但从市内地域情况看,由于资源、区位地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各乡镇之间劳动力转移水平差异较大。四是转移的层次由体力型逐步向知识、技术型转变。以前迁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是以外出从事装卸、搬运、挖土方等体力劳动为主。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劳动力就业观念陈旧,择业竞争意识不强。首先,认为只有到大中型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才叫就业,不屑于去商贸流通社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就业;其次,农民因循守旧走出去闯市场自主创业不去想也不敢去做。2、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低、专业技能较差。目前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90%以上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大多数没有专业技能,劳动力供给与市场需求难以匹配,限制了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3、劳动力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有待提高。受师资、场地、教学设施及农村劳动力的思想认识等因素的影响,短期内迅速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还不太现实,技能素质的提高还需要一个渐进过程。4、就业性别歧视问题依然较严重。
  四、下一步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认真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各相关部门,继续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1、统筹城乡发展,牢固树立大就业观。树立大就业观念就是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打破传统观念,统筹考虑城市人口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在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相关政策,建立开放、有序、竞争、统一的城乡一体化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尽快实现公平就业和平等就业。2、加强宣传引导,健全组织、落实相关责任。我们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积极引导广大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宣传就业政策,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和自主择业,实现多形式就业。建议市政府成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对各乡镇制定详细的目标责任考核,切实加强政府部门在此项工作中的责任意识,为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加快农民增收确立强有力的组织保障。3、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项目建设,增加就业岗位。要尽快改变我市经济一钢独大的产业结构,加快钢铁企业整合,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结合治污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做精做强钢铁产业。大力开发新兴产业,第三产业和社会服务业,适度发展劳动密集型无污染、低能耗企业,配合“122”富民工程加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及大型农业加工型企业建设,以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为载体,增加就业岗位,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升级改造,在发展中加快解决就业工作中的结构性矛盾。4、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针对我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单一、文化素质较差的现状,我们要进一步落实全民免费培训工程,着重推广实用性技能培训,引导各类培训机构按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设置培训内容,特别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引进高技能人才提高师资水平,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培养一批技术过硬就业竞争力强的新型农村劳动力,帮助他们实现稳定就业。5、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将城乡一体化就业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一规划,按照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实现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要高度重视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机构队伍建设,加大投入,并逐渐向社区、村一级延伸服务功能,健全基层服务平台。加强信息化建设,尽快形成覆盖城乡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6、规范企业用工管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以宣传贯彻《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为契机,督导企业依法与所有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实施劳动备案制度。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在工资、保险、安全、劳动时间等方面的合法权益,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作者单位:迁安市就业服务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07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