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哲学视野审视下的旅游规划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针对当前旅游规划领域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用哲学的观点试论旅游规划未来理应发展趋势,论述了马克思哲学与旅游规划的辩证关系,阐述了旅游规划寻求突破的方法论,拟建了以哲学理论为基础的旅游规划理论。
  关键词:哲学;旅游;旅游规划
  中图分类号:BO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3(c)--0150--02
  
  一、哲学与旅游规划的关系
  
  (一)哲学的内涵。1 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建立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发展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世界作为研究对象,以发现世界的一般内容和形式、一般规定和规律,创立基本哲学概念,确立系统化的哲学理论为基本内容的社会科学。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是把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旅游规划的关系。1 马哲对旅游规划起科学指导作用。旅游规划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需要掌握的各类知识也是纷繁复杂。各个领域都亟待有一种科学的指导思想能为旅游规划的后续发展添砖加瓦。中国是承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国家,中国的旅游规划也理应从马克思哲学的角度出发,来更好的实现旅游规划与旅游产业实践的对接。
  2 旅游规划有力地反作用于马哲。实践表明,旅游规划的实践操作与探索又反作用于马克思哲学,从而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哲学体系的内涵,使马克思哲学内容更为丰富、更具实践指导性。总之,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辨证统一的关系。
  
  二、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中,全国各地的旅游规划工作不仅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追溯我国旅游规划工作近30年的历史,我们的旅游规划确实不仅仅脱胎于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而且至今仍然保留着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的许多很有价值的精髓;同时,伴随环境艺术等新兴学科专业与实践领域的兴起,各方面的人才的宝贵经验不断地丰富着旅游规划的技巧。在旅游规划的指导下,旅游产业实践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摆脱了当初“没有规划瞎指挥”的年代。江西的庐山、杭州西湖、苏州园林等旅游景点的蓬勃发展便是旅游规划对旅游产业实践成功的典型案例。然而,就近30年我国旅游规划在对旅游产业实践活动起到有效的指导的同时,旅游产业实践也向旅游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对旅游规划参与方之间协调提出新要求。旅游规划大多是规划部门与当地政府或投资商合作,当地政府或投资商大多站在自身的利益角度看待旅游规划的可操作性,关注的投资回报率,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而作为旅游规划师则需要全盘考虑规划体系的各个环节,并非“顺杆子爬树”,只投当地政府或开发商所好,就投资谈投资。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唯物辩证法中提到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只有甲方与乙方在旅游规划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上达成一致的态度,才能使旅游规划更加快速的投入到旅游实践过程中,指导旅游实践。
  
  (二)对旅游规划的三性提出新要求。旅游规划的三性是指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现今的旅游规划不仅仅是用文字的形式进行表述,更多的是使用图形、模型、精确数字做支撑。然而在旅游实践过程中,在旅游规划中预测的数字与现实比较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旅游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仍需提高。市场客源、经济回报,从调查分析到规划预测,所谓精确的计算,准确的数字,这些理论的高调落实在实践中都难以成为旅游规划的最终依据,也使得旅游规划的可操作性意义变得空洞。
  
  (三)对规划内容与现代规划学的新要求。就规划的具体运作而言,目前的现实是,由于委托方要求的差异,我国的旅游规划所表现出的多种多样,发展目标规划,其重心常常是经济目标的预测和投资回报率的计算,这应该是经济师的工作;而小地域景区景点规划,常常更接近于园林设计的总体规划,这应该是风景建筑师的工作;而旅游市场拓展规划,规划的是市场的开拓与运营,实际上这是市场营销专家的专长。很显然,这些规划工作都不是传统的规划方法和技能所能够完成的。然而,现今的旅游产业实践需要旅游规划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这就对我国现今的旅游规划在规划内容与现代规划学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对规划体系自身的新要求。现今我国的旅游规划存在着的“旅游主题空心化”、“目标市场简单化”、“开发项目雷同化”、“规划内容单一技术化”的问题,经过旅游产业实践的证明,这些问题不仅已经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而且已经影响到旅游规划的声誉。例如,有位旅游局局长曾指出:“当今我国很多地方的旅游发展规划在分析境外客源市场的时候,都保持了高度一致:一级市场港澳台,二级市场东南亚,三级市场欧美日等等,却不愿根据自己的实际,如当地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向性、当地在历史上与海外的联系等等,对旅游客源市场进行细分,有针对性地提出市场开拓的政策措施。在市场开发上,想把所有的市场都占下来,漫天撒网,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于一事无成。在资源开发上也是一样,想把所有的家底都翻出来,遍地开花,都是大路货,无法吸引人,还破坏了资源、破坏了环境”。我国旅游规划在自身体系和内容方面有待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寻求突破
  
  (一)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指导旅游规划。旅游规划在付诸旅游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在于发展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或限制性,一方面在于规划方的认知局限性,一方面源于委托方的高期待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部分离不开整体,全局高于局部。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在我们现实旅游规划操作中,规避旅游规划的风险,需要编制规划的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企业与规划队伍,甚至规划所涉及的相关利益者群体的共同努力。这就需要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进行思考,将各方面的力量汇聚在一起,达成共识,才能使旅游规划在未来旅游产业实践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二)用联系的观点指导旅游规划。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坚持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片面地看问题。
  在我们实际旅游规划制定中,应该从联系的观点出发。要“跳出旅游规划旅游”,“跳出区域规划区域”,不要把旅游规划体系中的各部分内容自我束缚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因为旅游发展并非仅仅是开发几处资源、建设几个项目和功能分区的问题,而是应该考虑在地方社会经济体系中旅游产业的地位与分工,考虑旅游与区域共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同时,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完善旅游规划体系。从注重旅游市场调研向注重游客游憩心理,从注重资源的条件向注重资源异质化方向发展,推动旅游规划体系的逐步完善,以期能从根本上敦促旅游产业实践的进行。
  
  (三)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理指导旅游规划。在现今的旅游规划制定中,时常出现规划方为了“讨好”委托方,只要委托方有需求,规划方总能提供针对委托方需求的规划方案,无论这些需求是否合理。这就是为什么一些规划产品沦落为委托方的“作秀品”,或招商引资的“宣传品”,而不能转化为现实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原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指出: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规划工作中,善于把握规划标靶的不确定性或限制性,善意地告诉委托方,甚至学会说“不”,这是旅游规划编制、管理和实施的起点和归宿,也是规划方最起码的职业责任。
  
  (四)用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指导旅游规划。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我国旅游规划在自身的摸索过程中,借鉴了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风景园林规划等相邻学科专业的研究,并为己用。在将来的旅游规划设计中,一方面,横向汲取各专业规划与实践经验,各学科交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非套用公式,这些只是帮助旅游规划成长的催化剂,而非决定因素;另一方面,纵向汲取世界旅游规划成功经验,汲取经验的过程,涉及到理性的分析,而非盲目“克隆”国外成功案例,我国旅游规划需要“原创”,而非个性的复制。
  
  四、总结与讨论
  
  只有清楚的认识到我国旅游规划近30年成功与失败,才能让旅游规划更好的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只有用逆向思维,不仅看到了旅游规划对旅游产业实践的作用,并看到了新时代旅游产业实践对旅游规划提出了新要求,才能辩证的思考旅游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将科学的唯物辩证法运用到未来旅游规划中,才能促进旅游规划与旅游产业实践问的弥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15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