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审视阅读考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阅读考级;阅读本质;精神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25-0066-02
  随着全民阅读观念的提倡和传播,一股阅读之风正席卷中小学。各地学校相继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阅读考级便是学校开展课外阅读的方式之一。那么,阅读考级中的阅读是真正的阅读吗?什么又是真正的阅读呢?
   1.阅读考级中的阅读不是真正的阅读。
   阅读考级强调对阅读数量、阅读技能的把控,其实质是将儿童视为背诵机器,将阅读视为一种功利化的手段,其功利性主要有以下表现:
   第一,效率至上。阅读考级中每个等级都规定了学生需要背诵的内容,同时规定了学生的阅读总量。[1]“级”体现了对阅读数量、效率的崇拜。在阅读考级中,儿童不再是自由的个体,为了达到相应的“级别”,他们须死记硬背文学知识,但儿童不是可以任意填塞的容器,这种方式忽视了儿童作为生命个体的内在意义。
   第二,价值偏离。阅读作为教育的一种途径,应该遵循教育的本义,即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作为人的内在价值及幸福追求,但阅读考级却与此价值相偏离。在阅读考级中,儿童阅读的目的在于升级,学校施行考级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我们需要扪心自问,考到了最高级,学生真的就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了吗?那些为了考级而死记硬背的知识、重复刷过的题目,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取得较大的提升,但是却无法让他们产生阅读兴趣,形成卓越人格。
   第三,标准化模式。阅读考级强调严格的考级标准和模式。学生在考级时需进行口试和笔试两项测验,口试主要是检测课外读物的背诵积累,笔试则侧重相关事实性知识的默写。当考生考评合格时,学校会颁发相应的等级证书,如果想要申请跳级考试,仍需要从低等级依次考取,以高一级的测试为准。[1]由此可以看出,阅读考级侧重以事实性知识为主的纸笔测试,强调学生对文学常识、诗词内容的记忆;同时,阅读考级模式单一,抹杀了学生的个性,阻碍了学生的多向发展。
   2.真正的阅读是关乎人格和幸福的。
   真正的阅读是关乎儿童人格和幸福的纯粹精神活动。
   阅读关乎学生的人格发展。教育承担着培养理想人格的责任,而阅读活动作为达成教育目的的一种手段,应该从根本上维护教育的本真目的,即追求智慧、使人向善、教人成人。[2]学生阅读书目中的许多故事、人物,都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着人性中光辉的、美好的德性,这些美好的德性构成了一个人的整体人格。一个人只有拥有完整的人格,才能显示出与整个生活相匹配的价值。因此,以儿童整体生活的意义观照,阅读应该指向他们的人格发展,而这些人格能够帮助他们追求幸福生活。那么,什么是幸福的生活呢?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體,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3]幸福生活的必备前提是健康的精神,而阅读能够滋养的健康之精神主要表现为两点,即养成卓越的人格和塑造积极的生活态度。
   3.真正的阅读是纯粹的精神活动。
   首先,从阅读的主体看,强调主体自觉性。儿童作为阅读的主体,只有在非功利目标的引导下,自由自觉地参与阅读,才能真正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这里的主体自觉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主体性。儿童拥有作为完整个体的自由。人是自由存在者和自由发展者,即人拥有作为人的自由天性,能够进行自我培育与发展,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同时,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使他们天生喜欢自由探索。鉴于此,学校的阅读活动应该尊重学生的阅读自由,减少学生阅读的外部压力,应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主要目标,帮助学生成为独立、有追求幸福生活能力的人。第二,自觉性,即自觉的阅读心向。真正的阅读强调阅读主体的自觉参与,关注阅读的心境,即阅读能否带来快乐和满足。而阅读的快乐指的是“内心的一种愉悦的感觉,一种平和,一种对生活的满足。这些感觉都只有当人觉得是自由的时候才能体会到”[4]。因此,学生只有在身心自由的情况下进行参与式的阅读,真正的阅读才能发生。
   其次,从阅读的目的看,阅读作为纯粹的精神活动,表现为阅读行为本身的自成目的性。阅读是有意义的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又是自成目的性的存在,这种目的性是指生活本身具有的意义。因而作为生活的一部分,阅读也是自成目的性的,其目的在于学生通过阅读,塑造理想人格,过幸福的生活。这种幸福不是被其他事物所选择、决定的,只要进入这样的行动便能获得幸福,所以它不可能追求外在的功利性的目标,学生阅读仅仅是为了获得阅读所带来的愉悦和美好。
   最后,从阅读的方式看,阅读的纯粹性表现为方式方法的非功利性。以阅读考级为主的刷题模式,与阅读的初衷完全相悖。从人的一生来看,生活本身就充满着“未知数”和“不确定”,多给学生选择的机会,摒弃功利性的想法,才能让儿童在阅读中获得书籍的精髓,才有机会将自己发展成有德性的人。所以,只有阅读真正做到不功利,才能真正“为阅读而阅读”,实现通过阅读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闫琳.关于我校小学语文阅读考级的实验与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2]吴永军.通过阅读的教育[J].江苏教育,2018(41):1.
   [3]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
   [4]马克·沃恩.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献给当代的教师、校长和家长[M].沈兰,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172.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09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