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外语教学图式听力理解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 臣

  摘要:外语教学中,听力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听力却始终是外 语学习者的难点和弱点。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把图式理论应用于听力理解过程的研究和教 学,能够帮助外语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听力理解的本质;在加强语言知识积累和技能训练的同 时,不要忽略积累背景知识,而应主动构建认知图式。
  关键词:外语教学;图式听力理解;过程;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4-0042-02
  
  一、引言
  
  Rost1994年指出:“在外语课堂上,如果不能够理解适当程度的语言输入,语言学习是无法 进行的。听力是为语言学习者提供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因此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听力 却是很多外语学习者都感到头痛的问题,始终是他们的弱项,制约着他们外语水平的整体提 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听力较差呢?笔者认为,其中一个主要的深层的原因就 在于:很多人把听力只是片面地看做一个被动的、简单的信息解码过程,而未能积极主动地 去对所听的材料进行分析、推断、联想和预测,并把语言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有机结合 起来。由于语言水平和心理原因,习惯性地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语言形式上而不是说话者 所要表达的意思上。我们把一个人头脑中储存的各类知识统称为图式(Sthema)。图式论目前 已被广泛应用于阅读的教学和研究方面,而且已取得了很大成就。众所周知,听力理解和阅 读都是人们获取信息的过程,只是途径不同而已。两者之间有很多共同之处。然而到目前为 止,图式论在听力教学中还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少。有鉴于此,本文提 出了图式听力理论,并试图从图式论(Schema Theory),图式听力理解的过程、类型及内容 几方面对图式听力这一理论进行阐述。
  
  二、图式论
  
   图式论是认知心理学家们用来理解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1781年德国心理学家Kant首先提出 了“图式”的想法。但是人们通常把这一理论的发展主要归功于最早应用了“图式”概念的 英国认知心理学家Bartlett(1932)。他认为,我们大脑中的知识是以相互关联的模式存储的 , 在生活当中我们建立了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图式,这些图式帮助我们理解周围的事物。为完善 这一理论,美国人工智能专家Rumelhart(1980)提出了相互作用的理论。他把图式称为以等 级层次形式储存于长时记忆中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构成认知能力的建筑砌块 ”。Carrel(1983)推出了现代图式理论,认为图式是一种听者或读者用来理解篇章的抽象的 知识结 构,这种知识结构即“图式”。语言能力实际上是一个人总的背景知识(图式)的一部分。Br own和Yule(1983)将图式定义为可以激活的理解篇章的知识结构。Widdowson(198 4)从语篇理解的角度给予图式理论一个新的解释。他认为,任何已知的语篇都有两个层面: 语 篇本身层面和图式层面。语篇本身层面包含读者或听者的语言知识,而图式层面则包含语篇 及其背景 知识。要想弄懂说话者的意思,我们就要把自己的图式知识和作者或说话者的图式知识相匹 配。而Cook(1992)则将“图式”定义为语篇理解过程所必需的思想表达。熊学亮则认 为图式是客观事件结构在大脑中形成的“大脑模型”。一个图式由属性或空位(slot)和值(v alue)组成。从结构上讲,图式结构是有层次性的,可嵌入到上位图式中,也可再分为下层 结构。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就是通过图式和图式之间的抽象关系得以实现的。
   Gulich & Quasthoff(1985)提出,一个话语过程包括理解、储存、提取、(再)生成、概括等 五个环节。图式概念的理论价值就在于它对该话语过程的理解效力上。
   图式论可视为把当前信息进行修正,与当前知识图式相融合,建构新的知识图式的思维过程 ,实质上是系统深入探讨长时记忆在理解过程中的作用的一种理论模式,也可以说是记忆研 究的一个分支(王初明,1990)。
  
  三、图式听力理解的过程
  
   Anderson曾指出,图式在理解过程中起如下作用:1)图式为我们吸取篇章信息提供了心理框 架(ideational scaffolding);2)图式有助于注意力的分配;3)图式有助于推导性发挥(inf erential elaboration);4)图式使我们能有条不紊地在记忆中搜寻信息;5)图式有助于编 辑和总结;6)图式有助于推导性重构(inferential reconstructions)(李红,2003)。
   受Rumelhart的互动模式(interactive-model)的影响,Anderson和Lynch(1988)认为,图式 听 力理解遵循着这样一个原则,即所有输入的信息都要与某个图式相匹配,否则就会发生理解 偏差或错误,甚至根本无法理解。这就导致了“自下而上加工”(bottom-upprocessing)和 “自上而下解释”(top-down interpretation)两种信息处理方式。自下而上加工方式指的 是听力理解过程中,一个人对所听到的声音按次序进行解码的过程,从最小的有意义单位( 或因素)到整个篇章。也就是说,因素解码后连接成单词,单词连接成短语,短语连接成话 语 ,话语连接成具有完整意义的篇章。“自下而上”方式强调的是语言形式本身,使听话者容 易注意到新信息,即那些与他们所设想的话语内容和结构不相符的信息。“自下而上加工” 的方式亦称“受数据所支配”(data-driven)的方式,缺陷是过于狭隘,容易造成理解偏差 或歧义。
   “自上而下解释”方式认为,听力理解的起点是听话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包括语言知识、 语用知识和背景知识或世界知识,而不是所听到的语言材料本身。听力材料只是作为线索, 激活听话者头脑中已有图式,用来重构说话者的原意。“自上而下解释”方式强调听话者的 主动作用,加速信息的吸收和同化,有助于听话者消除歧义,当输入的信息有不同的解释的 时候,帮助我们做出选择。这一方法也有它的片面性,即它更适合高级水平的学习者。由于 低水平的外语学习者语言加工能力有限,不能获取一定的信息量以激活头脑中的相应图式, 因此根本无法应用“自上而下解释”方式来获取信息。“自上而下解释”方式亦称“由概念 所支配”(conceptually-driven)的方式。
   在听力理解过程中,输入的信息激活了低级水平(听觉特征)上的图式,而低级图式又激活了 高级水平上的图式(词,句子),高级水平的图式通过自上而下解释(如推理)来填补下级水平 图式加工的不足。现代研究表明:成功的理解离不开以上两种信息处理方式,它们是同时发 生在各个层次的理解上的。这两种信息处理过程包括语音感知(phonological percepion)、 词汇识别(word recognition)、语法分析(grammatical analysis)和语境推导(contextualinferencing)等主要环节(Rost,1995)。
  
  四、图式听力理解的类型及内容
  
   成功的听者加工话语提供的信息时,通常会采取一些策略以弥补信息处理能力的不足,如尽 力捕捉关键词和关键片语,调动自己掌握的各类知识进行假设、推理、分析,这样相应的图 式就被激活了。如听到“teacher”、“students”、“blackboard”只言片语时,会激活 已有的教室图式。图式一旦被激活,空位(slot)和值(value)立刻被填充,建立起图式框架 。如果推理需要,图式主干的有关枝叶细节还可以充实。新的信息若要和长时记忆中的各类 知识联系起来,大脑中的已有知识图式必须加以调整,须添加或删除某一属性。具有代表性 的是原型图式。

   听者的听力理解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内容图式(contentschema)和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
   语言图式是指听者对听力材料的语言所掌握的程度。在整个听力过程中,语言阶段是第一步 ,听者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词义、音素、发音和句法上。Carrel和Eistechold(1983)指出:如 果读者或听者没有足够的语言知识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或听力技巧的话,他的相关图式是无法 被激活的。
   内容图式是听者对听力材料的熟悉程度,是知识的回顾,建立在以语言知识、背景知识、推 论和相互影响的刺激物上的各种内容。内容图式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对外语学习者来说,最 为 重要的、也是最需要具备的就是文化内容图式。大家或许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听到一些 有关 自己所熟悉的事件的材料时,不管是新闻、故事、报告、讲演还是有关科技、艺术等方面的 ,一般都能够很容易地听懂并能较好地理解,即使材料中有些生词,也能够根据上下文猜测 出它们的意思。但是遇到一些不熟悉的材料或与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关系密切的材料时,听起 来就感到困难得多;尽管有些材料比较简单,也听懂了字面意思,但由于缺乏文化背景知识 ,因而不能理解其真正的含意。
   形式图式是一种指示性(indexical)的推断方法,其主要作用在于将具有某种类似特征而又 各 不相同的现态进行分类,从而在这些现态之间建立起各种归纳性的联系。就听力理解而言是 指听者对材料体裁的了解程度。
   在这三种图式中,语言图式是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的基础。没有掌握相应的语言图式,听者 就没有识别听力材料中音素、词、短语和句子的能力,也不能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来调用相 应的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当然也就谈不上对材料的理解了。虽然熟悉材料的内容和形式图 式能帮助听者预测、猜测材料的内容,弥补语言知识的不足,但调用任何内容和形式图式都 必须以一定的语言知识为基础。因此,在具体的听力教学中,不能只强调内容图式和形式图 式,而忽略了作为基础的语言图式。
  
  五、结语
  
   图式听力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信息处理方式同时发生 在各个层次的理解中,是听者的已有的图式与当前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在现代认知心理学 家看来,学习并不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外部信息的过程,而是学到越来越多有关认识事物的 程序,即建构了新的认知图式。图式在语言学习中不仅起着信息的仓库作用,而且在理解新 知识和解决问题时也发挥其特殊的功能。人们就是根据这种图式赋予事件的意义,来理解语 言和解决问题 的。教师在教学时,要帮助学生主动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积极建构新的认知图式。这样 才能使他们的听力理解水平有一个质的提高,积极主动地对说话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意图进 行预测、分析、推断,而不只是被动地、机械地、逐词逐句地对所听到的话语材料进行简单 的解码。
  
  参考文献:
  [1]Anderson, A.& Lynch, T.Listen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 ress,1988:228-232.
  [2]Bartlett, F.C.Remembering: 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 cholog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71-80.
  [3]Carrel, P.L.Schema Theory and ESL Reading Pedagogy[J].TESOL Qua rterly.1983,(12):55-59.
  [4]Rost,M..listenlng in Ac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 ress,1987:18-24.
  [5]Widdowson, H.G.Teacchl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M].Oxford:O 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331-335.
  [6]戴炜栋.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模式的嬗变[J]. 外国语,2004(4) .
  [7]乐国安.当代美国认知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29- 34.
  [8]刘明东.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J].国外外语教学,1998(4).
  [9]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89-94.
  [10]张权.论图式理论的转喻理据[J].外国语,2004(1).
  〔责任编辑:徐光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76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