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标下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彭雨宏

  近年来,物理教学改革已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但就总体而言,物理教学中重教轻学,学生被动学习,效率低,能力差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脱节的现象还比较严重,致使教学质量的提高难以有显著的新突破,难以较快地迈上新台阶。针对以上问题,我协同本备课组成员多年在所任班级进行了一些教改探索与实践,效果颇为明显。其具体操作过程可归结为三个环节,七个步骤。
  第一环节:搞好课前研究
  这一环节显然是针对教师本人来讲的,其至关重要。试想,一个教师如果在课前连教材内容、目的、任务,以及学生的原有状况都不了解,怎能教好书呢?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课前研究。课前研究的任务是,充分挖掘教材,分析教学目的和任务,研究学生,把教学目的具体化,预测教学效果,编写有科学依据的切合实际的教案。课前研究的目的是进行好教学设计。
  第二环节:组织好课堂教学
  这一环节是三个环节的中心部分,它是将上面课前研究得出的教学方案付诸实施的过程,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紧扣认识活动的一般程序,充分体现现代教学原则和自然科学方法论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的接受和被动的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可见,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将是教学的必然趋势。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七个步骤来实现上述目标:预习教材→自主探索→课堂讨论→重读教材→系统小结→强化训练→习题评讲。
  (一)预习教材
  初读教材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1.预习准备。要保证预习教材的顺利进行,使学生初读时建立新旧知识间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在课前研究中如发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还缺乏适当的知识或旧知识有遗忘或未过关时,可先向学生介绍一些引导性材料或对旧知识进行适当的复习,再引入新的课题。
  2.独立预习。为减少在无指导的前提下有可能出现过多尝试错误而产生挫折的情况,我们一般在阅读之前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列出阅读提纲,用投影展示,让学生根据提纲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去阅读教材。
  (二)自主探索
  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活动由浅入深,由初步认识到理解教材的关键一环,让学生自主探索,主要是让他完成知识与技能的初步转化,教师要利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这段时间,充分注意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答疑,重点辅导后进生,使他们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进展状况,使他们有可能在以后的学习中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同时将学习中进行基本训练时暴露出来的具有普遍性的反馈信息充实到下一步教学过程中去。
  (三)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有多种功能,它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自我反馈,解开学习中的疑难,进一步把握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利于归纳出教学单元或单位课时的重点,以进一步演化所学的知识,为学生提供发表看法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显而易见,学生都能发现和解决的问题,应鼓励和提问基础差的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扩大发言面,对于难理解或易混淆的内容,提醒学生要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比较,最后形成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结论;对于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学生的看法又有分歧的,要让学生充分辩论,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在辩论中,老师不要轻易表态,要及时引导,使辩论始终围绕中心,最后师生共同得出正确结论。
  (四)重读教材
  在学生掌握了所学内容的重点,解开了学习中的疑难,初步把握了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之后,还要让学生重温教材,复习巩固。重读教材时,要求学生一定要反复、仔细地“啃”课本,做到“三熟”:概念熟、定义熟、要点熟。要使大部分学生能将教学重点与教材一一对应起来,最后要能用自己的语言将课本中的重点内容或原理准确无误地复述出来。
  (五)系统小结
  系统小结重在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在读、练、议、做的过程中建立的知识点连接成知识链,或将知识点按所属、并列关系与原有知识进行连接,使原有的知识链向前延续或形成知识网。通过系统小结,可培养学生的概括综合能力。
  (六)强化训练
  这一步骤的核心要求是精心设计题目,为了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应选编档次不同的“三梯度”习题――基础题、灵活题、综合题,让学生练习。“三梯度”习题,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各有所侧重。程度较差的学生,只要求他们掌握基础题,适当完成灵活题;中等生,则鼓励他们在完成基础题和灵活题的基础上,讨论完成综合题;而程度较好的学生,也不会感到“吃不饱”,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开阔了视野,思路向纵深发展。
  (七)习题评讲
  习题评讲是物理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习题评讲的效果关系到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将直接影响物理教学的质量,在习题评讲中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讲清思路。由于学生在初二才开始接触物理,对解题的思路还比较陌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评时不能简单地对答案或列出式子,而应讲清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例如,在《物体的浮与沉》一节教学中,教师就应重点加强方法指导,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只要是浸没的物体首先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比较竖直方向受力大小关系进而归纳形成物体浮沉这类题的一般解题方法。
  2.寻求捷径。一道题假如有多种解法,讲解时可以来一个一题多解,但最后必须从中挑选一种省时、简便的做法重点讲授,予以推广。
  3.发散思维。相当于书读厚的过程,即一道习题按原题讲完后,再来借题发挥。可将原习题(1)改头换面,(2)改头存尾,(3)留头换尾,(4)留题换答案,(5)改变要求,等等。这样做可使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对知识理解步步加深,视野更加开阔,且不感到枯燥无味,又达到了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练习效果。
  4.总结规律。相当于把书读薄的过程,习题做得多了,就要教会学生“吃压缩饼干,喝浓缩液”。将类似的习题或有关的习题总结出规律,通过总结规律可使学生触类旁通,真正举一反三,走出题海。
  第三环节:做好课后分析
  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在单位课时或单元教学计划完成后,还要对照课前预测检测自己的教学情况。同学科备课组成员共同分析教学中的得失,以便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为后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上便是我们近年来初中物理教学的初步尝试与实践,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利弊。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探讨更好的教学模式,寻找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22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