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物理教学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蓝洁

  一
  当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各种课堂模式花样不断翻新。各种各样的课堂上都是让学生畅所欲言,自主探究,气氛异常活跃,传统的讲授课似乎已经远去了。但是在热闹的课堂背后,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课堂教学一味地标新立异,流于形式,忽视了真正的课堂实质,教学效率依旧低下,学生的能力得不到真正有效的提升。经过对自己课堂教学认真反思总结之后,我发现了很多的无效环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学生准备不充分。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学生在课前不准备好上课所需物品,在老师讲课时,现找卷子或学习用品,乱翻一通,使上课秩序混乱,影响上课的效率。
  2.课前导入设计不够精彩。有时课前导入缺乏新意,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是导入不及时切入主题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
  3.课堂上师生互动不好。学生没有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包揽多而学生参与少。学生已习惯填鸭式教学,不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总习惯于被动地听,被动地记。从而使课堂气氛沉闷,导致部分学生精力不集中。
  4.教学基本功不强。课堂语言不精练,有很多无谓的重复。语调过于平凡,缺乏激情与感染力。对板书要求不高,特别对于习题讲评,具有随意性,使重点知识网络不清楚,对学生也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5.课堂时间设置不合理。新课改之后,上课时间变少,所以习题处理与新课讲授在时间上经常发生冲突。如果习题认真讲评,必然导致新授时间不充裕,使新知识讲解不透彻、不详细,对高一的学生来说,很容易使一些新知识形成“夹生饭”。
  6.对课堂中问题的设置,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时可能问题层次较浅,缺乏思考价值;有时提出问题梯度太大,学生难以回答,浪费了课堂时间。
  二
  教学中的无效环节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的原因。那如何真正做到有效课堂教学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思考与共同体验的融合。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是双方相互交流、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作用就是给学生提供学习的内容,安排好学习时间,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的过程就是组织学生思考、训练、体验、检查的过程。
  2.课前准备
  (1)教师的准备。一是苦练基本功。练好普通话,把握上课节奏,语调;练好板书,真正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二是课前准备好上课需要用到的教学资源、教具;了解学情,明确本节的教学目标,重、难点。
  (2)学生的准备。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所以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就应该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每节课前准备好上课所需的一切物品。开始每一节课前让课代表提前组织学生准备,一段时间过后,学生会慢慢养成自觉的习惯。
  (3)提前预习新课内容。教师提前设置导学案,学生利用导学案预习下节所讲内容。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打记号”,即哪一个知识点不懂,在这一地方打上自己的记号,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
  3.精心设计每一堂的课堂导入
  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欲望,使整节的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力的分解》这一节时,我这样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刀是非常锋利的,刀之所以锋利在于它的刃部,刀刃在物理学中称为“劈”,它的横截面是一个夹角很小的锐角三角形,一般而言,刀刃的夹角越小,越能切开物体,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还知道高大的桥梁都要建很长的引桥,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可以用这节课力的分解的知识来回答上面的问题。这样两个问题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从而提高了本节的学习效率。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去用心准备,从学生所处的学段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指向,就一定能让学生在本节的学习中充满激情。
  4.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设计
  新课程大力倡导教学互动,师生对话。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又遭遇了“满堂问”的尴尬。现在课堂上经常为提问而提问。比喻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诸如:“对不对?”“是不是?”及相对应的“对!”“是!”等低级话语充斥课堂。或是故弄玄虚,结果是启而不发,使整个提问流于形式。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精心设计问题。比喻在学习新知识前如何提出导入性问题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过程中出现困境时如何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走出困境;在讨论及交流中发现学生认识有偏差时如何提出“质疑性”问题以引导学生走出误区,等等。提出的问题要尽量清晰明了,学生一听就知道问什么,并且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引人入胜、深入浅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究热情。
  5.精心设计习题
  习题的设计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起着监控、巩固、反馈的作用,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但是,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作业多机械重复,少创造活动;多按部就班,少思维训练;学生厌烦,教师头痛。所以作为教学效果反馈的重要手段之一的练习设计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目标明确,与课内教学紧密相关。练习题目主要是诊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所以设计作业可以是巩固课内教学内容的;也可以扩展、深化课内教学内容;还可以是创造性地拓宽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或者是为学习新课做准备。
  第二,难易要适中。太易的作业,学生不需要智力付出,不需要思考,轻易完成,不仅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而且不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不能培养学生创造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难的作业,纵然学生百般努力,也不能完成任务,会使他们出现失败后的挫折感,长此以往学生会丧失信心,放弃学习的努力。难度适中的练习通过学生的努力可以完成,他们会感到有趣,能体会到完成后的成功和满足,不会因为不能完成而沮丧和失望。
  6.热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多一份亲切平和和耐心包容,以爱心去教化学生,使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朋友。“亲其师,信其道”。应经常激励学生,以形成课堂中积极向上的气氛,调动学生专心投入的激情。对学生而言,激励是一种无穷无尽的资源。教师若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就会使学生体会到挑战的兴奋、活动的刺激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41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