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主题绘画活动有助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角色转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绍薇

  摘 要: 结束了有规律的幼儿园生活,新学期的“小学生”们开始步入真正的学生生活。尽管入学前家长们都或多或少地为孩子灌输了有关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信息,但是孩子们仅有心理上对小学产生的认同感和上小学的期望还不够。针对小学新生入学时可能产生的不适应,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主题绘画活动帮助小学生尽快转变角色。
  关键词: 主题绘画活动 小学一年级学生 角色转换
  一、从“小朋友”到“小学生”,对于作息时间、身处环境、学习方式的转变一时难以适应
  1.在幼儿园,小朋友们上午上上课,做做游戏。下午睡上一觉,在户外活动一会儿就有爸妈来接了。到了小学,规律的上课难免坐不住总想动,甚至上课还拿着零食吃;忍不住离开座位走动;一到下午就想睡……
  2.进入小学,身份由幼儿园的“哥哥”“姐姐”变为小学里的“小米渣”。身处的校园环境不再是以游戏设施为主的乐园,而是由专业的教学楼、运动场、阅览室等陌生建筑组成。这些环境的变化需要小学生们逐步从认知到适应。
  3.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上课主要是以做游戏为学习载体。在孩子刚上一年级时,不少家长会发现,孩子的学习兴趣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大多数刚当上“小学生”的孩子会感到上课的压力。随着小学学习量的加大和学习时间的相对紧凑,小学生们一时难以适应。
  二、应对策略(通过主题绘画活动协助小学生角色转变)
  活动设计理念:通过绘画的表达,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主题一:认识自己――“我背上了新书包”。
  活动准备:一面镜子、学生的新书包、玩具一个、儿童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
  1.讲讲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比一比和现在有什么不同?
  2.拿出书包里的用品,比一比和幼儿园的用品有什么不同?
  3.照镜子,观察对比自己抱着玩具与背上书包的样子。
  4.画下在镜子里看到的自己。
  主题二:认识环境――我的新学校。
  活动准备:学校大门、教学楼、课外活动场所、阅览室等照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讲讲到了新学校,最先看到的是什么?
  2.比一比幼儿园与新学校的场所有哪些不同(引导学生说说“上课、下课”的活动场所、男女厕所的注意事项等)?
  3.请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把新学校画下来。
  主题三:认识环境――新老师新伙伴。
  活动准备:《找朋友》歌曲播放设备。
  活动过程:
  1.自我介绍。
  2.讲讲自己在幼儿园的好朋友和新学校刚认识的老师和同学。
  3.把自己认识的新老师新伙伴画下来。
  主题四:我长大了――我的快乐生活。
  活动准备:学生在幼儿园的毕业照片、自己的全家福照片、自己最喜欢的一张生活照片。
  活动过程:
  1.说说最喜欢和谁在一起,为什么?
  2.说说怎样才能让人喜欢(引导说出比如不欺负同学、不自私、要有礼貌、要尊重别人、要团结互助、要热爱劳动等)?
  3.讲讲自己最喜欢的一件事。
  4.把自己的愿望画下来。
  三、策略活动分析
  从“小朋友”变“小学生”,角色转换从“心”开始。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是孩子身心发展和心理适应的转折期。
  儿童都愿意画画,甚至是无意识地用“涂鸦”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这几乎是每个儿童的天性,更是儿童内心世界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表现了儿童对外部世界的感知、理解和建构,以及他们内、外情绪的波动。也许这种表现在成人眼里是那么不合逻辑,但它却是儿童作为一个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展示,代表了儿童对周遭世界的初步认识和把握。
  1.在应对策略中主题一即认识自己――“我背上了新书包”这个绘画活动中,儿童通过对比自己在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在互相分享感受的同时促使自己接受现实,积极面对成长,从而实现心理第二次“断奶”,勇敢对幼儿园生活说再见。
  2.在应对策略中主题二即认识环境――“我的新学校”这个绘画活动中,儿童对于整个环境照片的准备过程重点参与:学校大门、教学楼、课外活动场所、阅览室等照片的拍摄都要儿童以自己的视觉去捕捉,这样在活动过程中引导“上课”、“下课”和使用男女厕所的对比时,儿童才能真正从心里参与进来,形成自己对于新学校的理解。
  3.在应对策略中主题三即认识环境――“我的新老师新伙伴”这个绘画活动中,大家在互相自我介绍这个环节肯定自己的成长现实,对新环境新老师新伙伴敞开心扉,主动接纳。歌曲《找朋友》的适时播放在这个时候让儿童们产生共鸣,为今后的人际关系打下友爱的基础。
  4.在应对策略中主题四即我长大了――“我的快乐生活”这个绘画活动中,儿童手持照片,与大家分享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和与家人在一起的生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幸福,并与新伙伴们一起分享快乐。
  四个主题绘画活动的设计,是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展开的。从主题一到主题四,儿童可达到这样的目标:熟悉了老师和同学;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表达对老师和新同学的热爱;熟悉自己的校园,加深对学校的了解与亲近感;了解学校中与自己学习生活关系密切的设施设备;体会成为小学生角色的变化,感受成长与变化带来的愉悦;表现对小学生生活的美好憧憬;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喜欢和老师、同学交往;初步认识并遵守学校生活的规则与纪律。
  
  参考文献:
  [1]刘占兰.儿童画――通向心灵的一扇窗.学前教育,2007,(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44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