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纪 澍

  摘 要: 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思路是近20年来交际思想的一种新的发展形态。针对高职学生英语阅读的现状和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要求,本文认为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能够体现外语教学目标和功能的转变,使课堂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语言教学从训练语言知识向运用语言能力转变。
  关键词: 高职高专 英语阅读教学 任务型教学 综合英语能力
  
  在当前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工作中,阅读教学一直存在许多问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侧重于对语言的学习,重点分析课文里的语法、生词,通过对语法、生词的讲解,使学生形成对课文的翻译式阅读。这样就不能促使学生从整体上形成对语篇的阅读,从而不能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和综合的能力。任务型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即通过一个任务的设定使教学双方都明确自己要解决的目标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查,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一、任务型阅读教学法的定义、目标和理论基础
  1.任务型阅读教学法的定义
  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娱乐活动中所从事的各种各样有目的的活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与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结合起来。任务型教学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事情细分为若干非常具体的“任务”,并把培养学生具备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
  2.任务型教学法的目标
  任务型教学提倡和推崇“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应用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法。强调有目的的交际和意义表达,鼓励学生多开口说英语,强调语言学习活动及其任务具有生活现实性。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在生活中运用语言,教学活动和任务都要遵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强调语言学习是获得技能的过程,选择的任务形式应与课文的要求、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的一致。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旨在理解和体现学生在知识、智力、个性等方面的要求,并且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符合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标准。
  3.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来自许多方面,有心理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习得研究等。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来自对语言习得的研究,根据语言习得的规律,语法知识的记忆不能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必须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使得学生掌握所学习的语言,即语言的真实使用。任务型教学法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在语言的使用方面,采用各种各样的任务,也可以使学生有机会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在交流中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上,以运用语言和完成任务为最终目标,从而降低他们的心理压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学习目标,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逐渐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创造性地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知识,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的运用方法及产生的效果
  任务型英语教学是“培养语用能力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话题为主线,以任务为中心”,试行“课堂教学任务化,课外作业项目化,评价方式过程化”的教学基本模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从训练学生的阅读感知力、理解力和鉴赏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迁移能力和阅读再造力出发,教师要教会学生各种阅读技巧如略读(skimming)、扫读(scanning)等;还应关注并介入学生的阅读过程,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等加以分析、指导和调控,把阅读的人文精神渗透到阅读能力训练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课堂阅读的最大效果。
  主要教学环节解释与分析:
  Step I.Leading-in(第一步: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视频、图片或类似的“情景导入法”,让学生说出一些相关的词汇。这样进入话题,可以使学生对下面的内容更有兴趣。
  Step II.Pre-reading(第二步:阅读前活动)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借助文章的标题、插图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预测课文的梗概,通过每段的开头或结束句预测每段的主要意思。教师也可以把全班分组,就课前针对文章主题设计好的小quiz,采用自由抢答的方式来回答。这个阶段能够激活学生与课文有关的原有知识,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兴趣,开动脑筋,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猜测,这也是一种阅读技能的训练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目的,使阅读不再枯燥。
  Step III.While-reading(第三步:阅读中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文章难易,设计出若干个从简单到复杂的活动。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带着问题略读(skimming),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若干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查读(scanning),查读是利用材料的信息结构迅速查找某一具体事实或特定信息的技能,或者让学生根据不同写作体裁,使用不同的阅读技巧和策略。在此活动中,学生可分组进行讨论交流,通过合作来学习语言,完成阅读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充当了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中只是知识的灌输者的角色。各小组展开任务、结果,进行自评、互评,而教师进行总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把自己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交流,质疑解惑,各自发展。而教师进行扩展讲解,完成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实际任务获取知识和积累学习经验,能够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通过小组讨论活动能够使学生之间进行知识交流,进而丰富其知识,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Step Ⅳ.Post-reading(第四步:阅读后活动)
  在后任务阶段,教师可对前面的回答作一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是语言理解上的,要针对难理解的句子结构及单词进行分析和训练;如果是文化差异上的,要引导学生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消除片面理解,全面看待问题。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和阅读文章的主题,补充一些相关课外阅读文章,让学生自读,最后总结出中心大意,或者复述阅读内容,以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结语
  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思想是近20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参与者之间的交际过程,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任务型教学反映了外语教学的目标与功能的转变,符合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在任务型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系列。要使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各种“任务”中,能够不断地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从而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不仅是现成的语言知识点。这样,随着“任务”的不断深化,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会越来越自动化和自主化。
  
  参考文献:
  [1]陈远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否适合外语教学.外语界,2001,(3).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李琼清.任务学习法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之实证研究.疯狂英语教师版,2006,(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30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