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唐伶俐

  摘 要: 探索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探讨寻求切实可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是目前各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本文针对各高职院校的实际,从多个层面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的办学主体是教师,高等职业教育对师资的要求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外,更必须具有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因此,建设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专业配套、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双师型高职教育师资队伍,是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前提条件,是高职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的关键。
  一、“双师型”教师的界定
  2008年4月教育部下发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以下简称《评估方案》),在修订和完善了2004年评估试行方案的基础上,给出了“双师型”教师最新和权威的界定。
  所谓双师素质教师是指既具有教师资格,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人员。
  1.具有本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含持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具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并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显然,教育部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并不是简单的“讲师+工程师”的概念,更不是“教师+技工”或“教师证+技师证”的概念。从三个界定的条件和“近五年”的时间要求来分析,双师素质教师应该理解为: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同时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了解实际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教师。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高职院校要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院改革和建设的一件大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来。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采取必要的激励手段,建立起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运行机制,逐步建立起一支具有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特色的师资队伍。
  1.加强在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高职学院应通过不断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拓展培训网络(如校内培训、校企合作培训、高校深造、师资培训基地培训、出国研修等),加强教师的岗前培训、教科研究、继续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并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和执教能力。
  2.交流访问,汲取新元素。
  学校可选派教师作为“访问工程师”,深入大中型企业或科研院所实践锻炼,跟踪了解企业一线的最新技术、新工艺,参与技术攻关和合作研发。同时,可有计划组织教师到先进发达的省市院校、行业企业或国外去参观考察、学习经验。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专家论坛、专业协会或行业协会,进行学术研讨和交流,从而在与业内专家、企业经营者的经常性交流中,增强“双师”素质。
  3.培养技能,下企业实践。
  根据2008年《评估方案》规定:“双师教师近5年中有2年以上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教师,尤其是基本上从学校到学校的年轻新教师,有计划地下到企业和行业一线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设备安装与调试、项目论证、技术改造、产品营销和职工培训中去,掌握企业生产、服务、管理的理念、技术和技能,了解生产一线对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采集专业教学、学生实训和毕业设计所需的各种专业实践技术资料,把行业和技术领域中的最新成果引入课堂,让他们更真切地感受实践与教学的差距,为专业调整、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供可靠的信息,使教学有的放矢,培养出的毕业生与职业岗位达到零距离。
  4.引进和聘用,吸纳社会精英。
  高职教育需要复合型人才,我们要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将这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行业专家、社会名家、高级技术人员、技师或能工巧匠“引进来”,以弥补教师队伍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这也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双师化”的一种有效措施。一是招聘和引进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扩大“双师型”教师比例,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吸纳社会上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担任客座教授,这样既可以增强学校的学术氛围,开阔教师的视野,掌握行业和专业前沿的科学技术知识,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又可以使学生接受到“双师化”的教育。
  5.产学研结合,培养双师素质。
  产学研结合是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要加强与行业、企业及科研院(所)的联系,建立产学研基地。定期组织教师到基地学习、实践,接受新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掌握专业技术发展动态,了解企业和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收集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要通过校、企(所)合作,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或产品研发,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利用本专业的技术力量,开展科技服务活动,促进教师知识向能力转化,推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
  6.确立激励机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呼唤政策的保证和支持。目前高职院校师资数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师生比例超出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导致教师工作量过大,超负荷运转,无暇顾及实践锻炼。而教师的补充,又受到行政编制的限制。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定中,忽视高职师资的特点,偏重于教师的科研能力,缺乏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导致教师重科研轻实践的倾向。一些地方对职业学校教师申报与本专业对应的专业技术职称设置了种种限制条件。所有这些都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长此下去,必将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建议有关部门调整对高职院校人员编制、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等有关政策,根据学院发展规模,核定教师编制。在教师职称评定中,单独建立评审标准,把是否具备“双师”素质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条件之一,以促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内部也应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在教师进修培养、职务晋升、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
  
  参考文献:
  [1]贺文瑾.略论职技高师“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2,(23):50.
  [2]唐林伟等.“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的解构与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2005,(10):45.
  [3]陈晓冬.职教师资必须回到行业进行再培训[J].职教论坛,2003,(5):56.
  [4]张炳耀,费重阳.浅议高职高专师资培养培训的途径[J].职教论坛,2003,(11):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47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