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探索中前行,在前行中完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丁仕武

  摘 要: 我国当前的中学教育过于重视纯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不够,而开展研究性学习则有助于纠正这一偏差。目前中学阶段研究性学习虽然遍地开花,但大多流于形式,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就目前中学教育的研究性学习状况进行探讨,在分析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议。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意义 现状 对策
  
  一、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一国的未来在于人才,人才的培养依托于教育,而教育有没有未来则取决于有没有科学的教育理念。一国的现代化离不开人才的现代化,人才的现代化离不开教育的现代化,而教育的现代化主要不是指教育设施的现代化,更注重教育理念的现代化。
  我国的大学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之所以落后于国际水平,其源头在于中学教育存在一些弊端。这些弊端不能克服,大学阶段的通病就难以根除,因为中学教育是人生中的奠基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不但要进行大量的知识储备,而且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与思维习惯。若指望大学以后再培养这种能力,就迟了。
  那么如何解决我国中学教育中的这些弊端呢?我以为研究性学习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我国的中学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这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长处,应该保持并加以发扬光大,但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增强他们的自主思考及动手操作能力。在目前高考成绩作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标准情形下,中学教学自然以前者为主,但切不可让研究性学习成为一种纯粹的形式。
  二、研究性学习的现状
  研究性学习已经在中学教育阶段得到了实施,一些有条件的重点中学在这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就总体而言,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并不乐观,大多数学校只是为了应付教育主观部门的检查,实际并不重视,基本流于形式。具体而言,主要的问题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性学习在课程设置中地位过低,基本处于似有实无的境地,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很多学校只是把研究性学习当作一种形式来对待,在制定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时,首先限定研究性学习的时间,规定研究性学习不能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进程,在两者发生冲突的情况下,研究性学习要无条件地让步,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成果也不列入专任教师的考核条例之中。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研究性学习会取得什么样的效果不难想象。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老师也不可能真正把精力投入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中去。于是,在很多学校研究性学习成了形式。
  (二)研究性学习主要开设在初一、高一年级,到了初二、高二便基本被取消,导致研究性学习在总学时上得不到保证,学习的持续性与层次性也因此而大打折扣。
  中学教育对学生实际上处于一种全方位的监控状态,学生几乎没有什么自学能力,而到了大学,则要对学生全方位地放开,由全面监控到全面放开,学生自然难以适应。中学阶段的研究性学习可以较好地弥补现行教育机制的不足,在应试教育的大前提下逐渐放开对学习的全面监控,让学生逐步学会自学。只在低年级开设,到高年级取消,使研究性学习效果功亏一篑。
  (三)现行的研究性学习模式过于单一,内容缺乏新意,不易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
  大多数学校(包括一些名校)为了操作简便,将研究性学习模式固化为单一的教师讲座,至于内容选择则多为教材知识的简单扩充,缺乏基本的探究思维,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
  (四)研究性学习过程与成果缺乏科学规划,教师在操作时过于随意,缺乏规范性与统一性。
  研究性学习没有固定的课本,也没有具体的教案,研究性学习的效果与质量受教师个人因素的影响过大。如果教师的能力很强并且很负责,研究性学习就会收到异乎寻常的效果,不但不会妨碍高考,反而会对参与的学生产生良性影响,使学生终身受益;反之,如果教师的能力较弱又或者不够敬业,则研究性学习不过是徒费光阴而已。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学校对研究性学习要给予足够重视。
  实事求是地说,由于我国现在的中学教育基本上还是围绕着高考这个指挥棒进行的,仍以应试教育为核心,而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素质,并不以高考为直接目的,因此研究性学习与正常教学必然产生冲突。学校从生存的角度出发轻视乃至忽视研究性学习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但从学校长远的利益来看,这样做很不明智。一个学校要维持生存并不是太难的事,但一个学校要办得有特色,那就非常不容易了。重点中学尤其是一些名校要在未来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没有自己的特色是绝对不行的。有的学校以奥赛见长,有的学校以宽和显世,有的学校以人文气息浓厚扬名,特色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有特色。
  学校的重视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有具体的措施。中学的研究性学习总的来说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这是比较符合中学教育的实际情形的。研究性学习不同于正常的教学,它没有固定的课本,也没有可供参考的教案,完全是创造性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担任指导的教师要付出的劳动比正常教学更多,更耗心神,故而学校应适当地予以补贴,同时,也应把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进行量化,列入专任教师的考核条例之中,借以提高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另外,还应该对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励。
  (二)研究性学习在中学教育阶段应全程开设。
  研究性学习在高二、高三尤为重要,即使在高一时不开,也要在高二、高三开。不过考虑到高考的缘故,中学高年级阶段研究性学习可以在内容方面有所选择,使其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换言之,就是在研究性学习安排中找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最佳结合点。这样做看似很难,但并不是做不到,我们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对教材的内容作深层次的拓展,使学生对教材知识有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使学生在纯理论的学习过程中,思维有一定程度的放开,这样他既能在高考中游刃有余,进了高校后又能有一个相对较高的起点,不至于无法适应。
  (三)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应该多样化。
  根据目前的中学教学实际情况,研究性学习可以采取如下几种形式。
  1.在学校中成立各种兴趣小组,比如外语、历史、科技制作等兴趣小组。
  2.开办专题讲座。至于专题的确定,大体上又有两种运作模式,一是由相应的教科研部门开列出一系列专题,让学生选择,然后按专题开班;二是由教师就自己的所长准备专题,然后公开,让学生自由选择。
  3.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比如辩论演讲、参观名胜古迹之类的活动,让学生从该过程中汲取相应的人文信息,培养学生把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社会中的实际知识加以融会贯通的能力。
  (四)学校对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要有通盘把握,强化它的可行性与常规性。
  学校可根据本校具体情形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学习内容教材化。学校可以组织各学科的优秀教师编写适用于本校的教材。有了统一的教材,教师在讲授中就可以避免海阔天空地胡侃,学生也可以做到在学习过程中有本可循。
  2.教学进程固定化。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最好能够做到固定地点、固定时间、固定进度。简而言之就是如同正常教学一样正规。
  3.教学成果量化。再好的设想,再好的运作,没有一定的成效都是空的。所以我们在评价研究性学习的作用时,最重要的还是看它实际的效果。这个效果主要的不是指书面的结果,比如说学习结束时的那一篇篇八股文式的结题报告。它应该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写出的一篇篇有质量的文章,一例例操作娴熟的实验,一本本凝聚了学生心血与智慧的资料簿。它又是教师编写出的一本本具有相当深度的校本教材,一篇篇高质量的研究论文。量不等于质,这是一个常识,但没有量就不会有质,这更是一个真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51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