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姚 岚

  新课程理念就像一阵新鲜的海风,不断冲击着课堂教学;也像一名年轻的开拓者,不时地带给我们神采和活力。学生是有生命的人,他们有人格、有尊严、有理想、有追求,他们渴望获得自由、获得发展,那课堂也应该具有思想、活力和发展。从每一节课做起,我们要敢于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设计的研究、教学策略的运用、师生关系的改善等方面“另辟蹊径”,“别出心裁”,让课堂教学活起来。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具体来讲,我认为要做到“四活”。
  一、教材活起来
  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教师不仅要研究、分析、理解和掌握教材编写的意图,而且要根据需要挖掘教材的相关因素,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教材中一些静态的、背景平淡,缺乏浓厚生活气息的例习题,如果教师能在深刻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的前提出下,充分开发教材的潜在功能,结合实际大胆用活例、习题,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数学第二册《十几减几》中,课本上的主题图是小猫观金鱼图。我在讲授这课时,并未直接使用这副静态的主题图,而是创设了小猴爬树摘桃的情境。多媒体呈现13只猴子在桃树下玩耍,然后动画一变,呈现一些猴子爬上桃树(画面上可以看见的是5只),地面上留下6只猴子。生动有趣的动画情境使问题呈现更具有现实意义,能很快吸引学生,使他们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同时,这样的设计也避免了算法上的暗示。再如:数学第一册的实践活动练习“小小商店”,我把教室模拟成小小商店,学生的桌子整理排放后变成一个个柜台,让学生自由选择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通过实践,学生不仅巩固了购物时的计算方法,而且兴趣高涨,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二、课堂活起来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以数学问题为媒介的相互作用过程,数学课堂活动不是简单地将知识通过教师的传授“复制”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的观察、猜测、比较、尝试、推理、抽象、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动过程。如:听一位老师教学二年级数学《统计》时,她和学生一起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先是老师和学生玩,后来学生自己玩了一会,老师开始提问:“你们谁赢了?怎么知道自己赢了呢?”学生纷纷说没有算。“你们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记呢?”学生相互讨论了一会,有的说用脑子记着、有的说赢一次画一个圈。老师说:“我们可以用画‘正’字来记,赢一次画一笔,那么如果出现了平局记不记?”“平局,不用记。”学生喊道。接着老师让学生再一次玩“石头、剪子、布”。学生一边玩,一边在纸上画“正”字。当老师再问:“这次你们知道谁赢了吗?”“我赢了,我赢了……”学生纷纷举手。
  这样宽松的课堂氛围,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了统计的过程,掌握了统计的方法,也拉近了师生距离,促进了师生交流,使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三、思维活起来
  虽然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不同,存在着差异,但数学课程是为每一个学生所设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激活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给每位学生一块自己的天地,增进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度阶段,动手操作为抽象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时,我让学生把积木带到课堂中来,在讲授新知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1)搭一搭,同桌一起搭积木,说出搭出了什么,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2)摸一摸,感受一下这些物体的面;(3)描一描,将这些物体放在纸上,沿着边描下来;(4)猜一猜,这些图形是从哪个物体上画下来的;(5)找一找,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寻找这些平面图形,并小组内交流;(6)围一围,先让学生在准备好的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感知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区别,再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圆形。通过操作,学生初步体验到曲线图形在钉子板上是围不出来的。在此教学活动中,我关注的是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激活思维。
  再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教学时,我又组织了这样的活动:(1)组织一次对称面具制作比赛,要学生制作对称图案的面具,并进行比赛,参加的学生在笑声中感到创造的乐趣;(2)收集有对称图案的昆虫、动物的照片,进行展览;(3)借助一幅学生非常熟悉而又滑稽的大头娃娃的头像,通过“眼睛的不对称,让学生想办法使其变成对称”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在游戏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这样的过程做到了“寓知识于游戏,化抽象为形象,变空洞为具体”,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形象性、趣味性。我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使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这样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让学生对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四、师生关系活起来
  “亲其师,信其道”。实践证明,学生往往喜欢哪一位老师,也就特别喜欢他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因此教师要从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全身心地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了解和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所有的学生不歧视,一视同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对学生抱有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被老师所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俞老师在接一个新的班级后,他发现有几个学生的成绩总是不好,他们也很专心地学习。他对这些成绩上不去,而又拉班级后腿的学生没有责骂,没有批评,而是给他们以家长般的温暖,朋友般的鼓励。从心灵上给了他们莫大的鼓励,经常跟他们聊天,交流。一个学期后,他们的成绩提高了不少。这跟俞老师的辛勤教学离不开,但我觉得俞老师用了心理鼓励的方法,与学生的和谐愉快相处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在原来的教学中,老师一直都看不起他们,觉得他们没有希望,而放弃了对他们的教育。
  随着教材的不断变更,书本上的知识也越来越活,学生学得也要越来越灵活。因此,只有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让学生学的知识活起来,我们才跟得上教学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徐丽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郜舒竹.小学教师教育教程――数学教学案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教学杂志.小学数学教师,2008,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56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