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对“后进生”实施素质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仕仁

  要达到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教师不但要在备讲批辅上下功夫,而且要从培养后进生方面下功夫。
  教育体制改革决定: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学校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不但要教学生会学习,会做人,会生活,而且要鼓励迎接挑战。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家蒋南翔说:“一个猎人走进一座大森林,假如他只带有干粮,带得再多也会吃光,假如他同时带了一支猎枪的话,那无论如何也不会挨饿了。”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要对后进生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教师要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一)家庭原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一个人的童年是怎样过度的,童年时代有谁带路,周围世界中有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这些都决定他将来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这番话十分深刻地揭示了家庭早期教育在一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对110名小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91%的学生的后进是由家庭影响造成的。因家庭影响造成后进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溺爱型: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里几个人围着孩子转,把孩子当成“小皇帝”,什么都依着顺着,使孩子生活能力差、任性、自私自利。2.粗暴型:有的家长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孩子一有错,要么呵斥,要么拳脚相加。棍棒给孩子带来的是肉体的痛苦,思想的混乱,情感的对立,行为的反抗。3.放任型:有的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对学生除了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外,对学习、品性不管不问。有的家长连孩子在哪个班、老师是谁都不清楚,有的家长极端自私,光顾个人的悠闲、安逸、吃喝玩乐根本不管孩子。4.紧张型:家庭成员复杂,或有继母,或有继父;夫妻成天吵吵闹闹: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一致。孩子在家老老实实,乖乖巧巧,而一出门,打架、逃学、偷摸等,坏事几乎无所不干,借以发泄心中的不满。5.误导型:有的家长素质差,教育观念不正确。他们常常对孩子说:“在外面可别吃亏,叫人打了,回家我打你;你把别人打了没事,咱给他看。读不好书也没事,跟爸一样,照样挣大钱。”有的家长品行不端。我校有两个孩子的父亲因偷盗、打架被叛刑,受此影响,这两个孩子一个爱打架,一个参与了社会坏青年的偷盗集团。
  (二)学校教育原因。学校教育的失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公正。有的教师从心里讨厌后进生,认为他们是给自己找麻烦,给集体抹黑,因此许多活动都不让他们参加。在排座位时,要么把后进生放在讲桌旁边监视起来;要么放到墙角里,不管不问,任其发展,但在出了问题后,却不问青红皂白地责怪批评后进生,这无异于在学生的伤口上撒盐,使后进生越来越后进。2.缺乏师德。有的老师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后进生,认为他们一无是处,不可救药,将“朽木不可雕也”,“他要是能变好,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这类话常挂在嘴边。3.缺乏方法。有的老师虽然对后进生的落后很是着急、痛心,恨铁不成钢,但方法却不恰当,或急于求成,或滥用体罚,或一味迁就。
  (三)社会原因。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有以下几种情况:1.不健康的音像制品、书籍、报刊、赌博游戏等。对于自制力不强的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一旦陷进去便很难自拔;2.不良的伙伴。有的孩子在家里得不到温暖,遇到不良伙伴,便臭味相投,一拍即合。
  以上三点是造成学生后进的外部原因。需要指出的是,这三个因素在学生成长的各个年龄阶段和各个学习阶段并非都是一样的。从纵向发展看,学龄初期的后进,多由家庭原因引起,随着年龄的增长,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逐渐成为学生后进的重要原因,而且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在这三个外部原因中,关键的还是学校教育。
  (四)个人原因。造成学生后进的内因是尤为重要的,因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变成后进生的内因有:学习不好,自暴自弃;辨别是非能力差;自控能力差等。虽然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于某一后进生来讲,总有一个最关键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分析、调查,找到最关键的因素,以便“对症下药”。其次,教师不要认为后进生什么都差,不可救药。一个后进生,可能语文不好,但数学好,可能语数不好,但体美劳好,善于助人为乐。只要教师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循循善诱,当好伯乐,后进生就会扬长避短,扬善补失,成为一名好学生。因为人的素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组成因素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一个因素的发展,会带动其它方面乃至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
  二、如何对后进生实施素质教育
  (一)要对后进生适度适时表扬,少批评。表扬可以激励和鞭策后进生上进,使后进生学有盼头,有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不但要表扬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而且要表扬有进步的后进生,设立“鼓励奖”。即使要批评,也要先表扬,后批评,正面教育,正确引导,千万不能大声且无休止地批评。
  (二)对后进生要逐步提高要求,因材施教。我们要变优秀生服务的选拔式、淘汰式教育为教无类别、人人平等、人人成才的全面教育。有些老师整节课讲得滔滔不绝、口舌干燥,可能优秀生完全掌握,中等生基本掌握,后进生却像听天书。这就要求老师讲课时要关注后进生的情绪,注意提问后进生。如板演数学题尽量让后进生做,角色朗读课文尽量让后进生读,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三)要转变后进生,就要千方百计地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要遵循低年级渗透,中年级抓入门,高年级抓深入的原则,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电化教学等一切行之有效的先进教学设备和先进教学方法,从而优化教学结构。
  (四)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高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使家长能够与学校老师密切配合,教育方法、培养目标一致,有针对性地去教育孩子,千万不能使孩子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自暴自弃。
  在对后进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必须有耐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后进生的转化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弱苗还须精心护,花季四溢果满园。无论优秀生,还是后进生,家庭、社会、学校都要改革对学生的教育方法,以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使民族振兴,祖国强盛,迎接下一世纪的挑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57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