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理想课堂的创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顾晓红

  摘 要: 对于语文教学,目标要整合,文本要钻研,训练要扎实,拓展要有度。本文提出要追求这种理想课堂,就必须做到化简教学目标,努力走进文本,探寻语言实践,合理拓展文本。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理想课堂 创设
  
  教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的应该是什么?本人有幸读到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有一段有关“我心中的理想课堂”的阐述,他说,对于语文教学,可以概括为四句话:“目标要整合,文本要钻研,训练要扎实,拓展要有度。”这四句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明确的指向性。
  
  一、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每个做教师的也许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希望自己的课堂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拥有极为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很多的课堂就出现了面面俱到的现象,其实这是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拿阅读教学来说,它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阅读能力包括朗读、背诵、复述、理解词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及品析欣赏语言、感悟课文内涵等方面的能力。如果我们在有限的一节课时间内训练项目安排得过多、过密,甚至想达到无一遗漏的目的,那很多的训练就只能流于形式而达不到训练扎实的目的。因此,我们要化简教学目标,使一节课的目标单纯、明确。
  
  二、带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
  
  课前认真解读教材是人人皆知的,但怎样解读,解读些什么也许是最值得追寻的。记得特级教师于永正这样说过:钻研教材时一定要多读,第一遍读的时候不一定能发现什么,但是继续读下去会发现文章的妙处,再读下去,一边读一边思考,就会发现很多值得挖掘的东西。事实的确如此,在解读课文《花瓣飘香》时,开始读了两遍,我感觉除了课文题目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外,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值得咀嚼的语言不多。在我读了五六遍后,便读出了一条清晰的教学思路,即围绕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展开教学。为了找到让学生准确理解题目蕴含的深刻喻意的教学策略,我继续研读文本,通过十多次的用心朗读,我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以上教学片段是我经过多次研读文本后对文本的解读,在读文本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了语言背后的内容,领悟到了文本的精髓。我想,只有教师先走进文本,才能带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
  
  三、搭建语言实践平台
  
  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文,如果是有心人,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课文都可以找到写话的切入点,教师要做的就是把握好文章的情感基调,把握好学生的情感基调,在文本的空白处生成写的空间,在学生需要写的时候,点燃他们写的欲望与激情。在教学《花瓣飘香》一课时,正好是“三八妇女节”的后一天,我在课的最后,播放了一段抒情的钢琴曲,对同学们说:“昨天,是‘三八妇女节’,一位懂事的孩子在读了这个感人的故事后,特地画了一片月季花瓣(拿出准备好的花瓣纸),然后在上面写道……(一首赞美妈妈的小诗)”深情吟诵完这首小诗后,我接着说道:“我想,此时此刻,我们在座的每个小朋友心中一定也涌动着对妈妈的爱,有爱就要懂得去表达,让我们也在自己准备好的花瓣上写几句话送给自己亲爱的妈妈,好吗?”当时,每个孩子都被音乐、小诗和爱的语言深深感染了,他们不约而同地拿出自己心爱的花瓣,伴着柔和的音乐抒写起爱的诗篇来。有的孩子写下了对妈妈的祝福,有的孩子写下了自己的心里话,还有的孩子写下了一首情感真挚的小诗……
  写在课上,情动而辞发。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学到语文知识。
  
  四、科学合理地拓展文本
  
  文本拓展现在也成为了一种时髦的教学法,似乎不拓展,课就不丰富,就缺乏时代气息。于是有限的课堂内,信息资源林林总总,但这样学生就会无暇品读文字,揣摩语言,体会情感,想象意境,语文本体的学习活动也会得不到加强。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积极拓展文本但不过度。以《花瓣飘香》一课的教学为例,在学生认识了这位懂事的、有孝心的小女孩,并感受到这飘着淡淡清香的月季花瓣中蕴含着小女孩对妈妈的浓浓亲情后,我开始播放音乐,相机出示一首与文本十分吻合的小诗,先让学生在心中默默地读,然后由我伴着音乐范读,最后让学生齐读。柔美的音乐和纯真的小诗自然地唤醒了学生心灵深处的亲情,有了这样的情感基调后,我又补充了一篇相关的文章――《第一次抱母亲》,这样,学生的情感就再一次得到了升华。
  作为语文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捕捉课外学习资源,但与此同时,一定要懂得取舍,要做到以文本为凭借,进行适度有效的开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78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