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解放学生,张扬个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幼华

  巴班斯基说:“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和相互联系是教育过程的规律”。教育必须关注人的发展,实际上是关注人性的发展,关注人的个性的发展。随着教育时空的拓展,学校与学生都无可回避地面临着语文教育个性化的问题。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解放思想,张扬个性呢?
  
  一、充分解放学生,奏响个性化教育主旋律
  
  放开学生的口。《课程标准》中有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但是传统教学认为:课堂安静,学生认真听讲,不小声说话、不做小动作,这就是好课堂。其实不然,它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会抑制学生想象力的自由发挥和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应解放学生的口,加强说的训练,多问为什么,给学生说的机会;教师精讲,把说的机会和时间让给学生,并且要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放开学生的手。《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在小学阶段会写其中的3000个字。语文教学中的动手,要求学生不仅会写字,还要把字写对、写美观。在其它方面,动手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之一。学生只有在动手的基础上动脑,才能培养自己的独特思维,才会有更多的创新成果。学生实验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可将演示实验化为学生探索实验。在实验中应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安排步骤,再引导其分析出可行性和优劣。要鼓励学生自己找原因,自己排除故障。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造力。
  解放学生的脑。心理研究表明,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会尝到克服困难的满足与愉悦,感受成功的快乐,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强求学生必须按自己的思维去想,这样会束缚学生的大脑,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突出个性阅读
  
  《课程标准》中有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一千个观众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如我在前不久的听课中,一位教师教学清代诗人李峤《风》这首诗,诗中有“解落三秋叶”一句,应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有的同学说:“树叶离开大树妈妈的怀抱,轻飘飘地,要有种很轻的感觉”;有的说“树叶飘落了,很感伤,要读得很感伤”;有的说“树叶吹落了,我拾了一片当书签,很开心,可以读得很高兴的语气”。每个人的看法都是深邃的,有鲜活的生命力,因为这不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而是植根于自己内心深处的。
  要让学生动情还要抓住易触动学生情感处,让学生先入情入境。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再现文中的相关情境,利用“角色”这一触动学生的情感点,让学生亲身经历角色的动作、语言,体验角色的心理活动,强化感受,使学生对文本由“近”而“真”、由“真”而亲,从而引发共鸣。学生在共鸣中动情,情动而辞发,升华体验从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体验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解读。如在教学《向命运挑战》时,我创设了一个采访“霍金”的情景,先以谈话引入话题:“2003年8月9日,62岁的科学巨星霍金应浙江大学的邀请来到杭州进行学术报告。今天,霍金已经来到了咱们的课堂,我们请他到前台就坐好吗?(一位学生走上讲台,坐在‘轮椅’上扮演霍金,其他学生扮演记者采访霍金。)你们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接着是学生采访,采访活动完毕,我又引导:“现在霍金正在校长室休息,我们想在他走出校门之时,看到我们送给他一幅标语或对联,让他感受到全世界人们对他的尊重和爱戴,享受到人生最高境界的幸福。”同时给出示范:如“科学巨匠克难关人赞叹,物理之子挑战命运史留名”;“悲惨命运何所惧,坎坷人生不低头”;“霍金,霍金,感谢您给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黑洞不黑”;“挑战命运”等。这是给学生提供一次语言发展、创造的机会,学生将课前积累的资料加上自己的感悟凝练成一句话,既是对霍金的评价,也是自己对人生意义的诠释。充分发挥教师“导”的功能,教师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教师恰到好处地示范,给学生以榜样和力量。
  
  三、丰富实践活动,绽放个性光芒
  
  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减少了各方面的束缚,学生得到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真切的体验,进而心情得以放松,思维得以活跃,能力得以培养,个性得以发展,实现个性的完善、健康全面的发展。
  1.重应用。如在国庆前夕,让学生自己动手,编一份迎国庆的小报,内容主要是反映祖国的建设成就、家乡的发展变化,也可以反映学校的变化和同学们的进步。稿件要短小活泼、形式多样,尽量自己写。发挥创造性,给小报起一个有特色的名字,并注意书写工整,版面设计美观大方。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得到了充分应用各种能力、大胆想象创造的机会,设计出一幅幅富有个性的小报,再现美、创造美,享受成功的喜悦。
  2.重过程。如在学习《荔枝》一文后,学生皆能为作者的母亲对子孙那份深深的爱所感动,同时也为作者的孝心所敬佩。为此,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回家帮妈妈做一件事,或用自己节省的零花钱买一样妈妈喜欢的东西,亲手送给她。注意观察妈妈的动作、神态,听妈妈说些什么,然后写在日记里。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文章内容的感染下,用自己饱满的感情、真挚的心,回报妈妈,感受这样一个感人的过程,并创造出一份份美好的东西。
  3.重体验。学完《开国大典》一文后,学生都为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盛大典礼所感动,都为祖国如今的繁荣昌盛所自豪。课后,我要求学生当一名摄影记者,在国庆七天长假时,深入社区,去捕捉一些难忘的镜头,并为每张照片配上说明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如今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祖国正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学生在这一实践活动中,能用自己独特的视觉,用心去发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唤起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积极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学生的个性发展越来越鲜明,学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更希望得到尊重和理解,特别是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让我们用新的理念,以人为本,解放学生,张扬个性,为学生提供一片蔚蓝而自由的天空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07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