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糖尿病及其运动疗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建宇

  摘要: 糖尿病已成为世界的第5位死亡主因。糖尿病已成为非常热门的研究领域,本文针对运动疗法对糖尿病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糖尿病 运动疗法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高能量食品摄入过多及体力活动减少等,现在糖尿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2006年WHO报道,2004年全世界约有糖尿病患者1.52亿,预测到2025年将猛增至2.99亿,糖尿病已成为世界的第5位死亡主因。糖尿病已成为非常热门的研究领域,运动与其的关系也得到广泛的研究。
  
  1.糖尿病及其分类
  
  1.1定义及症状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1]。糖尿病在临床上表现为持续性高血糖状态和糖尿,长期发展可以影响到机体各脏器,使眼、心脏、肾脏、下肢、足血管及神经系统等发生病变;还可能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而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此外,糖尿病所引起的失明、肾功能衰竭、心脑血管疾病、下肢坏疽,分别是正常人的25倍、17倍、2―3倍、20―30倍[2]。
  1.2分类
  目前糖尿病的分类多数仍一直沿用1979年的方法,即把糖尿病分为Ⅰ型(胰岛素依赖型IDDM:胰岛素分泌不足)与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胰岛素抵抗)两类。最近一些糖尿病专家和委员会建议停上使用这种分类方法[3],认为按糖尿病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和病情来分类已不大确切。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的第二次报告发表丁关于糖尿病分类和诊断标准的建议,1985年又作了某些修改,其分类见下表:
  
  但为了引述的需要,本研究暂按传统分类法。
  关于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一般有饮食疗法、药物疗法和运动疗法三种。目前采用单一疗法的效果已不大理想,往往同时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方可取得良好效果。体育运动作为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已日益受到国内外医患者的重视。和药物胰岛素治疗的机制不同,运动治疗可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运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是糖尿病运动疗法的关键机理。
  
  2.糖尿病的运动疗法
  
  无论I型糖尿病还是II型糖尿病,运动常常被推荐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式。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减少体脂,进而提高身体对葡萄糖的吸收。不管是否合并药物或营养治疗,单独采用合理的运动疗法都是有效的。运动还有助于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所以一直被认为是减少世界糖尿病人口的有效之道。
  2.1I型糖尿病的运动疗法
  有大量的研究已经揭示了日常合理的运动能够给糖尿病人带来身体上和心理上的良好效果。其中针对提高I型糖尿病的研究十分少,控制血糖的运动方法还没有建立。相关研究结果不统一。一些研究认为促进了血糖控制,另一些认为胰岛素分泌量下降和出现低血糖症[4]。研究还发,无沦采用何种运动形式,血糖的良好控制出现在多次(至少11次)运动之后[5]。最近一项研究采用了多名I型糖尿病人,结果显示,中等程度地调整运动和饮食已足以达到控制血糖和减少脂蛋白紊乱介导的冠心病发生[6]。此外,一些证据表明,参加运动的时间是一个关键因素。发现坚持餐后有规律的运动能够提高长时间控制血糖的能力。
  运动治疗的要点:在英国的糖尿病研究机构结论性地认为,合理的运动方法可以阻止和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特别是心血管病症的发生和发展。运动治疗的目的是把血糖控制在4~7.2mmol/L,并且防止血糖低于3.0 mmol/L,导致低血糖症,或高于8~10mmol/L,带来糖尿病并发症。为此,糖尿病人应该在运动前选择个体化的胰岛素摄入和营养策略。
  2.2II型糖尿病的运动疗法
  II型糖尿病约占整个糖尿病发病率的95%以上[7],其发病与不良环境因素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病情轻,发病慢,多见于成年人,特别是40岁以后发病者,且多有肥胖。由于该型糖尿病是以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及胰岛素分泌不全为主要特征,而适当的运动可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纠正糖代谢紊乱。因此,II型糖尿病是糖尿病运动疗法的主要适应证,肥胖型II型糖尿病则为最佳适应证[8]。
  运动方式与实施: 运动锻炼是糖尿病康复治疗的基石,肌肉运动10分钟可以使肌肉组织从血液中吸取的葡萄糖增加15倍。糖尿病运动疗法可采用急性运动和长期运动两类方式,急性运动是有一定强度的单次负荷运动,长期运动可视为急性运动的叠加。研究表明,适当的急性运动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生理指标有一定即时效果;长期运动可逐步提高患者的生理状态,纠正异常生化过程,达到药、膳、运动三种方式综合治疗的目的。糖尿病是慢性终身疾病,长期运动对糖尿病的治疗、控制尤为重要。至于具体采取何种锻炼形式,可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等适当开展力所能及的运动项目,例如散步、快走、慢跑、骑自行车、做健身操、太极拳、球类运动、游泳、爬山等运动项目。参加运动治疗的患者应避免进行高对抗性和计较胜负的竞技性体育项目,避免过度疲劳和兴奋,防止交感神经及胰岛a细胞(A细胞)过度活跃,引起糖原分解和血糖升高。
  为达到理想治疗,又不致产生血糖急剧波动等副作用,肌肉应获得足够刺激强度,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应控制在适宜范围。长期坚持每日或一周数日定时进行体育锻炼是糖尿病运动疗法的重要部分。中国医科大学邸国勋、富朴云[9]等发现NIDDM患者病情较轻时,进行30分钟强度为最大吸氧量60%(60%V02max)的有氧运动负荷后,病人于运动结束时均出现血糖水平明显降低,同时血浆胰岛素水平下降;在慢性运动研究中,作者先后对37名NIDDM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60%VO2max强度的踏车运动研究,发现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下降,糖耐量曲线与胰岛素释放曲线下面积均明显减少。对无严重并发症的中、轻度糖尿病患者推荐中等强度运动量,国内学者蔡普旺[10]等人研究亦指出,单次以本人最大吸氧量的60%(60%VO2max) 运动30分钟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国外学者有主张用20%-70%V02max 强度运动20-90分钟。
  循环抗阻运动于1986年开始应用于冠心病康复,近年来开始应用于糖尿病康复。Eriksson等研究了21例对象,14例参加有氧训练试验,其中7例训练,7例对照,共6个月;另7例参加循环抗阻训练3个月。有氧训练组V02max 、HDL显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分泌均无改变。循环抗阻训练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23%,无氧葡萄糖代谢增加27%,提示循环抗阻训练可延缓高危人群NIDDM的表现。Honkola等证实抗阻训练改善NIDDM患者的代谢:38例NIDDM患者,18例参加5个月个体化渐进性抗阻训练方案(中等强度,大运动量,2次/周),20例为对照。运动组总胆固醇、LDL和甘油三酯降低,糖耐量显著改善。Ishii等报道非肥胖不运动的NIDDM患者9例,参加抗阻训练,不运动对照8例。运动包括2套9种10―20次重复的抗阻运动,5次/周,4―6周。训练后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股四头肌肌力显著提高,但V02max无改变。

  有关NIDDM患者运动时间的研究较少,空腹运动因血胰岛素水平低,肝糖原分解增多,肌肉摄取葡萄糖较少,可致血糖升高,故空腹运动对患者不利。国内马学毅等人的研究亦显示空腹运动可致代谢紊乱加重。Lakovlev等报道糖尿病患者以下午运动降糖效果最佳,并认为这与下午垂体―肾上腺活动较低有关。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餐后1-2小时运动可获得很好的降糖效果,且以餐后90分钟开始运动最佳,餐后60分钟运动次之。
  我国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体质、遗传、环境等方面与国外有较大区别,在参考国外有关糖尿病运动疗法的大量研究结果时应结合国人身体特点。参加运动治疗的患者应首先在医生帮助下对自身身体状况及主要生理、生化指标作为评价,判定是否适合于进行运动治疗,特别是IDDM患者。对血糖控制很差、较重大血管并发症、较重眼底病变、较重肾病或有应激情况者(包括各种感染,心或脑血管病变尚未稳定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的恢复期),应尽量避免运动或减少运动量。运动治疗应遵循医生指导、科学计划、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及注意监测的原则,同时应将运动治疗与药、膳疗法有机结合,达到综合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网―健康频道―健康专题―糖尿病.htm.
  [2]蔡秋.运动对糖尿病人康复的影响.山东体育科学,2001,17(49):35-37.
  [3]项坤三.糖尿病类型及其临床特点[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J):38-40.
  [4]XingP,Kong MF,Parkin H.Well―being,cercbral function,and physical.fatigue after nocturnal hypoglycemia in NIDDM[J].Diabetes CarE,1998,21:341-345.
  [5]Dunstan Dw.Effect of a short―term circuit weight training―program on glycaernic control in NIDDMIJ.Diabetes Res Clin hocr,1998,16:150―157.
  [6]Huttunen NP.Effect of Once―a―week training program On physical fitness and metablic control in children IDDM[J].Diabetes.Care,1989:12.737.
  [7]曲绵域.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011-1013.
  [8]吴明方.II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处方.现代康复,2001,5(8):29-33.
  [9]邸国勋,吴国梁.糖尿病的运动疗法[J].中华医学杂志,1984,(3):155.
  [10]蔡普旺.不同运动强度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血糖等指标的即刻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6,15(3):2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39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