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课程整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亚进

  摘要: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本身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最终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本文主要探讨计算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关问题,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存在问题、解决方法及进行的探索。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教育中,计算机正逐渐进入核心教学领域,不断与各课程进行整合。所谓课程整合,就是要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的效果实现教学目的。教师掌握了技术后,能力就会被大大扩展,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而不必担心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可以从光盘数据库中快速地查找所需的内容,而不必去图书馆;可以方便地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演示;通过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自主地操作,可以组织学生的探索和学习活动;通过学生成绩跟踪系统,可以持续地跟踪学生的学习状况等;通过模拟软件,可以使机械工作状况、情景再现,可以使仪器、设备等展示清晰透彻的切面图等。然而,要使计算机成为教师的真正工具,不能要求各学科教师自己从头设计,自己制作课件。“要花费数十小时编制一节课的课件,那么我们的工作究竟是编制课件还是进行教学?”有相当多的教师则更加直截了当:“光是编课件所需的那么多时间,也使得我们根本搞不起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个问题不解决,计算机就不可能成为教师的真正工具,课程整合就无从落实,计算机辅助教学就会是“装点门面”。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存在问题
  
  (一)硬件设备和软件问题
  学校应该加强硬件设备的建设,提供必要的教学开发用的计算机、媒体采集设备、多媒体展示设备,以及网络信息通讯、教学资源数据库服务器,等等。而这些并不是每个学校都具备的,这给计算机的应用和开发带来很大的难度。
  有的学校具备了这些条件,为了上“计算机辅助教学课”,教师要自己开发软件,而作为教师个人甚至个别学校是很难开发出能充分发挥计算机作用和体现学科教学思想的教育软件的。因此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不在于开发软件,而是如何应用软件。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一批教育教学应用软件。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软件,在课程中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而要熟练地使用这些软件,就必需对教师就如何使用这些软件,进而与课程的整合进行培训。
  (二)教师培训问题
  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主要解决计算机的现代教育手段实现教学目的,这就对教师的综合教育水平和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素质后才能很好地进行课程整合。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
  
  (一)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重点是建设畅通的信息渠道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大规模地培训教师,以及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会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应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环境。
  培训工作应该包括三方面:计算机意识、知识、技能与态度;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第一方面主要解决教师操作计算机的问题,使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备课、授课、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第二方面主要是加强教师的学科修养,并且帮助教师更进一步地把握学科教育的目的和本质;第三方面主要解决如何用计算机的现代教育手段实现教学目的。这三个方面不解决,计算机辅助教学就不可能真正搞好。
  (二)第二阶段是从技术应用的初始阶段转向整合阶段,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
  利用多媒体软件和编写程序代码,可组织和建构复杂的任务;利用一些工具软件,可模拟复杂的科学、经济和历史事件及现象,从而探讨构成这些现象的变量与关系。再例如:Powerpoint软件可用来制作教学像册和卡片,AutoCAD软件可用来进行机械制图的课程设计,Excel软件可用于班级成绩的分析,Flash软件可用于制作语文课的一段情景动画,用媒体播放软件可用来播放一段教学实况、专家讲评,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数据、实验、提问、分析、探索、讨论等,利用计算机进行很好的组织,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法。这种综合课程的教学,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
  
  实例1:数学行程问题。
  首先,教师事先设计好几个行程路线,让学生在互连网上查找如汽车、火车等各种交通工具的时刻表,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到达目的地所用的时间、到达目的地所走的路程等资料,让学生如临其境,亲身感受;其次,观察分析网上查到的速度、时间、路程及费用等多个数量关系,设计出行程问题;然后,将搜集到的数据及计算的结果记录在表格内,小组通过讨论并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计算,从而决定乘坐何种交通工具最省时、何种交通工具最省钱、何种交通工具行程最短,在完成之后让学生思考计算时运用了哪些数量关系,并且说明理由;最后由教师运用事先已做好的如“图表”等,更直观地对各种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并穿插事先做好的动画显示每一种结果运算中所用到的数学知识。
  实例2:信息技术与汽车发动机理论课程整合。
  在传统的汽车发动机理论课堂中,主要通过挂图、书本和实物等形式对学生传递信息。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后,通过计算机的图、文、声、像等多方位信息制作的课件,可使教学内容更丰富生动;通过三维动画虚拟现实等方法,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发动机工作的原理。整合,涉及面更广,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师生还可以实现教学互动。
  
  实例3:语文课“桂林山水”。
  1. 通过投影,播放《桂林山水》风光片,让学生认识一下桂林山水的特点,初读课文。
  2. 登陆“桂林旅游网”,进一步介绍桂林山水。
  3. 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说说对漓江水的印象。
  4. 谁能把一个字和一个句子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新的句子。出示例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总结句式特点:赞叹――描述。
  5. 通过“你对漓江的静有什么体会?”配乐进行朗读。同法学习漓江的“清”、“绿”。
  6. 浏览网站上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见识桂林的山。
  7. 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说说对桂林山的印象。
  8. 拿出预习时完成的桂林山小贴画,把它们拼到黑板上,全班完成“连绵山景图”,让学生讲讲体会。
  9. 朗读指导“桂林山”一段。
  10. 总结学习最后一段。
  11. 浏览网站,了解更多桂林山水的信息。
  12. 读写结合:写写自己对桂林山水的感受。通过校园网班级论坛交流体会“桂林山水甲天下”。
  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高强度的训练,在平等、安全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个性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它已超越了过去单纯传授知识的层面,而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把教材作为凭借,使学习者最大限度地升华出激发创造性的动机。
  
  四、总结
  
  本人认为,教师的主要工作不应该是花大力气去设计编制课件,需要花大力气的应是研究如何应用现有的软件才能发挥计算机的优势,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软件”,不是指一个个具体的课件,而应是面向学科的工具型软件,包括带有学科特色的平台和多媒体资料库。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使得教案多媒化、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使学生在学习某一内容时,可跳转到和该内容相关的任何知识点和资源。目前,很多教师和教育研究人员已经开始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探索过程,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但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漫长的、历尽艰辛的过程,需要所有教育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和追求。
  
  参考文献:
  [1]张赫.计算机辅助教学新思路――课程整合.吉林省农安实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47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