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建军

  摘 要:计算机专业要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求生存、求发展,应以加强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作为切入点,以加大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考试模式改革力度作为落脚点。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发展 教材建设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相对缓慢、规模总量偏小、发展不均衡、办学条件差、专业设置及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就计算机专业而言,要想在职业教育中求生存、求发展,笔者认为只有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不断调整教学方案,有效地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提高就业率,扩大就业层面。笔者就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谈谈自己的几点策略,以求商榷。
  
  一、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教材建设和教学内容的深度
  
  长期以来教材的编写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这样很方便教师组织教学,但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课程应有的知识和技能。对中职计算机教材来讲,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勿庸质疑,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不代表追求最新的机型、最新的软件。计算机的硬件、软件更新的速度是无法永远紧跟的。是让学生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还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就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其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从人才的培养角度来讲,中职教育应以市场为导向,培养能力是中职教育的目标。
  目前市场上的中职教材品种繁多,鱼龙混杂,真正适合中职教育的精品教材并不多,能够适应社会对中职学生需求的更少。而且软件的版本更新迅速,教材的更新速度相对滞后,很难适应中职教学的需求,适应社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因此必须全面改革中职教育教材,适当考虑编写适合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教学内容应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进行专业设置,与计算机行业发展相适应,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接轨。同时加大教学实训的比例,确保理论和实训比为1∶1。
  
  二、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切入点,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不仅要强调教和学活动的辩证统一,而且要从学生是学习主体出发,既要考虑教法得当,更要注意学法,因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能力。教学方法的改革应要从以上特点入手。
  1.任务驱动教学法。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融入完成任务的过程之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担当起指导者、帮助者的角色,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利用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过程,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任务式教学法适合的课程主要是一些需要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课程,如办公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等课程。
  2.操作演示教学法。操作演示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师机上操作(边操作边讲解),并通过计算机投影仪把自己操作的过程展示给学生看,学生跟着教师的操作和讲解一步一步地操作。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操作演示,让学生在演示过程培养观察力,这种方法对于刚接触计算机的零起点学生非常有效。
  3.自主探究教学法。自主探究式教学法是以学生的体验、参与和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学校的教学是导致学生学习交流的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性研究和科学评价的教学。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由此可见,中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重心应转向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不宜以“讲”为主,而应致力于“导”,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掌握学习方法,也就是把教育的目的由学生“学会”变为“会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探究者,因此必须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
  
  三、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为优化教学创设良好的心理情境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良好的情境能产生良好的情感,良好的情感是培养健康人格的重要手段。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不仅促进了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转变,而且促进了职业教育教学方式、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提高了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创设良好心理情境的方法很多,其中运用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语言是创设良好心理情境的重要工具。巧问善诱,启发思维是创设良好心理情境的关键,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创设良好心理情境的重要手段。多媒体课件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集于一身,生动、形象、感染力强,能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注意,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下去接受知识。
  
  四、以突出技能培养,加快考试模式改革的广度
  
  在现行的中职教育的考核中,普遍采用的是标准化、规范化的试卷考试的方式,以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和对教学内容掌握程度的高低。它在现行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应该肯定的方面,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考试利益过于广泛、考试内容过分依附于教材、考试命题简单标准化、考试方式单一、考核结果力求精量等。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在考试模式改革上下功夫。
  1.引入“双证书”制度
  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探索国家提出的在全社会实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的成功范例,也是真正体现“能力本位”教育思想的新举措。它具有以下优势:考核的公正性、全面性和权威性。应大力推广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把课程设置与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有效结合,如计算机系统操作员、文字录入处理员职业资格证书等。
  2.注重过程性评价
  为保证考核的准确性,教师应注重学生平时课业任务的过程性评价。要求教师对每次教学任务都给出适当的课业和明确的课业等级评价标准,课业过程可让学生分组探究,并通过课业让学生发挥专业技能方面的潜力,以促进自我提高的需要。如:《网页制作》、《AutoCAD制图》、《Office办公应用》、《Flash动画》、《平面设计》等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可以不安排理论考试,只进行上机操作考试。而《网络基础》、《操作系统》、《程序设计》等课程,可实行理论和操作各占50%。
  3.实行免考制度
  每学期进行相应学科知识和技能竞赛活动,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可直接实行相应课程的免考制度,这样可以激发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陈嵩,李炳伟,曹歆佳.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J].职教论坛,2004年10期.
  [2]甘玉明.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D].天津大学,2005年.
  [3]杨如军.中职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职教论坛,2004年17期:20.
  [4]黄红艳,李霞,才秀凤,刘雪静.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7年21期:148-149.
  [5]蒋红星.计算机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82-8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84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