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谈新课程下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钱解宝

  摘 要: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通过整体阅读感知文章,通晓其中的主旨与意义,进一步地获取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与鉴别欣赏美的能力。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可进一步地走进文章所反映的意境,可与文中的人物角色进行对话,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达到一种物我的境界。这种对话,让学生更能把握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 阅读教学 对话
  
  前言
  
  《新课程语文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一种对话的过程,通过这种对话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地感受文章的文化知识和价值意义所在。”由此我们认为,阅读教学正是师生之间通过言谈、倾听、感悟而进行的立体的、多维的、多向的、共同学习的过程,课堂是师生以对话为教学方式进行精神沟通、心灵交融的情感场。要让阅读教学鲜活高效,精彩的对话必不可少。
  
  1.教者与文本对话,主动换位思考,让课堂预设成为现实
  
  要让学生有感受,教师首先要有感受;要让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让学生能动情,教师首先要能动情。想拥有让人激情的阅读课堂,教师自己首先要要陶醉在文学大师们的丰富多彩的作品中,真心走入文章的意境中,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充分的面对面的交流对话。只有教师通过与文本“零距离”的接触,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感受字里行间流淌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思想与感受,读出自己的惊喜,才能在课堂对话时游刃有余,才能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文本意义的生成。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而不是单纯地自我理解和赏析。教师要从文本中挖掘出最能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的因素,让学生获得对知识、智慧的感悟,对生活、生命的感悟,对宇宙、人生的感悟,并用这些感悟来关照文本再在文本阅读中加深、升华。教师的这种角色转变也为自己能够了解学生的阅读心理作了一次彻底尝试。
  教师在与文本对话时,要换位思考,要把自己的阅读思路转化为学生的阅读过程,把自己的阅读感悟转化为学生的内化体会,将自己与大师们的交流对话毫无保留地讲给学生听,让学生能够从中找出言外之意,进一步地转化吸收并让其成为自己阅读文章后的真切感受,从而使课堂教学的预设成为现实。
  
  2.学生与文本对话,感悟文章之精彩,创造性地参与文本意义的构建
  
  师生在阅读教学中所有的生发和阐释,都应该紧扣文本,切忌架空分析。为此,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愿意读、喜欢读、相信自己能读好的积极心理,引导学生敞开心扉,用自己的热情、激情去主动地接纳每一篇课文,激活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指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时,要设法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进行“立体阅读”:用眼睛去录像,用耳朵去录音,用鼻子去闻香,用嘴巴去尝味,用心灵去感悟,用脑袋去思考。
  让学生凭借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相关积累,用自己的方式创造性地参加文本意义的建构,真正实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生动局面。实践表明,教师如果没有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意识,就难以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就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容易回到“填鸭式”教学的老路上去。
  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一定要注意“读”与“思”之间的关系,只读不思,必悟不出深层意义与美的价值;只思不读,只会使自己陷入毫无意义的空想之中。学生在阅读时,一定要有所发现与拓展延伸,可通过记一些笔记,点评,圈点等方式来表现。只有主动地融入文章意境中,才能有惊奇的发现。
  
  3.教师与学生对话,相互感受文美,激发创造火花的潜能
  
  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建立起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对话关系,才能使师生的阅读体验相互碰撞、相互回应、相互融合、相互营养,语文课堂的教学才能产生一种流动的美,阅读对话的价值才能凸现出来。因此,教师要主动弯腰,主动蹲下来,主动走入学生当中去与他们交流,营造出师生平等的氛围,让学生乐于和教师交流与分享。
  教师处在平等中的首席地位。一方面,教师要主动担负起学生与作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认知联络员的角色,要以自己的人生阅历等,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充分实现学生、教师、作者、编者之间的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充当对话教学的主持人,要让对话在引导、点评、追问、提升中不断地予以丰富,以帮助学生获得对文本意义的深层理解。
  教师要以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大胆展现他们的思想;要适时适当地示范与点拨,帮助学生解除疑惑;要以及时的评价与鼓励来鞭策、鼓舞、感化、召唤学生,使其心灵充满活力、享受创造的体验;并给学生提供一个欣赏火花和绽放火花的机会,从而超越预先设定的目标。
  
  4.培养学生与学生对话,合作探究,享受阅读学习的快乐
  
  对话如果没有反思,就必定流于空泛和肤浅。假如我仅仅接受你不同于我这一事实,而不问你是怎样不同于我、你的不同怎样反映出我与你的不同之处,各说各的,那就不能构成对话。因此,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是在差异基础上的求同。
  在了解差异的同时,还要了解差异产生的深层原因,从而寻找策略,消除差异,达成共识。在这一过程中,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并非虚妄。当然,共识之中个体仍然具有自己的内在判断。学生在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同时,听取他人意见,往往能享受探究的愉悦和被尊重的幸福。这种成功的喜悦感往往也会进一步地推动对话与交流。
  
  5.鼓励自我对话,学有所得,增加知识才干,以期求真、求善、求美
  
  一日三省,不仅对修养品行有必要,对阅读乃至整个学习过程来说都是非常有必要的。自我的精彩对话,就是对自己之所以不同于他人的原因的探究和追问。
  自我对话是完全开放的,是在与文本、与他人对话的基础上的自我反思性理解。这是一种从过去到现在的历史性延伸,同时这种延伸也指向未来,使自我更清醒更理性地规划未来。正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自我对话中,产生了一个“新我”:学生不仅知道我成为了我自己,而且知道我为什么成为我自己。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不断提升人文精神,不断完善人格操守,逐渐趋于真善美的境界。
  
  6.结语
  
  阅读中的对话还需要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促成与转换,对话的过程也是感受文章美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才更有价值与意义,对话精彩了,阅读教学必然鲜活。
  
  参考文献:
  [1]刘吉英.给诗歌一个心灵对话的舞台.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
  [2]程亮等.对话教学.构建教育出版社,2005.
  [3]黄志成,王俊.弗莱雷的“对话式教学评述”.全球教育展望,20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91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