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家庭农场融入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的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交易成本、流通理论和专业化分工理论是家庭农场出现的理论基础,而收益水平、土地租金、土地面积则是影响家庭农场融入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主要因素。本文选取了同为发展中国家的拉美国家洪都拉斯为例,分析了其农业生产中的农超对接、家庭农场的背景环境与具体做法,分析了农户、家庭农场融入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途径与方法,最后提出我国家庭农场融入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家庭农场 农产品流通体系 融入 对策
  理论基础
  (一)交易成本理论
  被认为是在经济分析中引入交易成本第一人的的科斯认为,经济组织需要降低信息成本、谈判决策成本和监督执行成本在内的交易成本,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交易成本理论是家庭农场的理论来源,家庭农场作为农产品市场主体,其在信息、议价、监管管理成本的控制上,必然需要找到成本最小化的交易方式,而这正是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精华,也为家庭农场融入后者奠定了基础。
  (二)流通理论
  社会消费品实现从生产领域到消费者领域的过程就是流通,社会分工出现以后,流通就出现了。在农业领域,农产品流通是农产品生产的结果,什么样的农业生产会有什么样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同时流通又可以促进生产或是阻滞生产,选择合适的流通渠道非常重要。
  (三)专业化分工理论
  亚当・斯密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实际上是社会分工的深化,一个有效率的社会往往是社会化分工程度比较高的社会。当农业散户发展到家庭农场,他们有组织地从事生产与流通,可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在生产过程中,他们通过规模化的土地、机械化的耕种和对市场信息专业的把握,可以维持农场的低成本运营,获得持续发展的盈利空间。
  家庭农场融入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影响因素
  (一)每亩收益
  家庭农场每亩土地的收益情况,决定着家庭农场的盈利能力,是其融入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物质保障。对于农产品的生产者而言,如果家庭农场方式的农业种植并不能带来更高的每亩收益,他们就没有必要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进行改变,而且即使改变了,由于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盈利能力,对其收入水平无法进行保障,家庭农场农业生产的持续投入就难以为继。令人满意的每亩收益,更好地体现了规模化、机械化与专业化的家庭农场的竞争优势,对周边农民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对于提升整个农业生产水平具有导向作用。
  (二)土地租金
  对于家庭式农场而言,土地租金需要全面地进行理解,一方面,土地租金越高,意味着经营成本就会越高,对应的每亩收益水平和总的收入水平就会越高,从而影响到整个农场的盈利水平。另一方面,在农村地区,只有那些地质条件好、适宜种植的土地,或者是与家庭式农场已有耕地连成片的土地,才会出现土地租金比较高的情况,而这些土地又可以为农场的规模化经营和耕种质量更高的农产品服务,进而使得家庭式农场更为顺利地融入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从扩大再生产的角度来说,如果家庭农场所给付的土地租金较高时,则会吸引周边更多的农民将其土除流转给农场,促使农场进一步扩大其耕种面积和运营规模(杨大蓉,2014)。
  (三)土地面积
  土地面积在家庭式农场的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的基础性作用,土地面积越大,家庭农场就越有可能进行机械化耕种,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以自己的专业化获得更为明显的市场竞争力。与传统农民耕种土地不同,家庭农场在大面积种植的基础上,可以引入机械化耕种,无论是农产品种植的效率还是品质都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障,而且在规模化的经营下,更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土地面积也意味着家庭农场的农产品产量,有助于家庭农场在与零售商、供应商等主体的合作中,获得更好的市场地位、更大的话语权。
  拉美国家家庭农场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发展经验借鉴
  (一)拉美地区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发展轨迹
  与我国国情相类似,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拉美国家在发展其农业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了将传统农业生产与现代市场相联系,使农户特别是家庭农场成功融入到现代农产品营销体系中来。就其产业链而言,从从事生产的农场,到加工厂,再到分销和零售,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一是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改革背景。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农产品流通体系一直处在剧烈的变化中,这主要是由于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的影响,加之生产技术进步、农业环保以及政府调控手段的改变,特别是消费者消费理念的变化,要求农业生产更加环保、更加绿色以及更加安全的食品,从而要求农产品流通体系更迅捷、更便利。这一系列的变化,给农产品生产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提出了挑战,必须对原有的农产品流通体系进行改革,让农民能够通过创新后的体制进入农产品供应链(刘天祥,2014)。二是农产品生产面临的现实问题。农产品生产的低盈利甚至是亏损是众多农民面临的重要问题,包括发达国家在内同样如此,更何况是拉美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农民无法在大量同质产品中脱颖而出,去影响市场价格,也无法在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时获得他们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这种情况也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瓶颈,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将农民组织起来,使他们成为流通市场上一个有地位、有能力的主体,家庭农场以及家庭农场协会应运而生。三是流通市场的要求。随着消费者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提升,以及个性化需求的凸显,农产品流通领域对农业生产端的要求也随即增加。在此情况下,更具有针对性、更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订单式农业生产成为一个首选。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拉美国家的家庭农场生产越来越成为一个潮流。而这一做法,也使农产品生产通过订单式生产顺利进入到以连锁超市为代表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中来。
  (二)拉美国家农超对接的具体做法――以洪都拉斯为例
  洪都拉斯是典型的农业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一半的贡献,全国农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70%左右。2014年,除了传统的香蕉、咖啡、可可和谷物外,洪都拉斯还盛产蔬菜和水果,是拉美地区重要的蔬果出口国。而且由于其农超对接比较到位,农产品品种主要是根据美国消费者需求种植的,在市场上竞争力比较强(杜志雄等,2014)。长期以来,像其它农业国家一样,洪都拉斯的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自然经济特点,农民坚持着种什么就卖什么的理念,农产品种植具有盲目性。20世纪90年代,洪都拉斯兴起了不少超市,这些超市同时又兼营着当地的农产品加工与出口业务。他们根据市场表现,通过与农民签订合同,推行订单式种植。由于农民没有能力独自接下订单,当地开始出现几户至几十户家庭共同生产的小农场,这一过程催生了大约1100个农场。这些新型的农民和家庭农场,具有网络化优势,且拥有较强的市场信息收集能力,懂得把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偏好,并应用在农产品生产中。他们通过与超市的对接合作,共同组成了比较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农产品供应链。一是家庭农场以及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协会,具有组织农民、形成市场重要力量的作用。在这些家庭农场的组织体系中,农民对农超对接最倚重是其可以提供组织化销售,享受到相关的营销服务,免费共用家庭农场的集散中心。二是家庭农场或是协会有一定的运作流程。在洪都拉斯,有的是由超市组织,将为其供应新鲜蔬果的家庭农场或是农户组织起来,以实现在农业种植生产中相互扶持。有些地区的家庭农场通过共同出资、共有股份的方式组成协会式合作组织,在采购农业生产资料和销售农产品时,共同与供应商和销售商进行价格谈判。由于有了协会的帮助,家庭农场的农民只需要将农产品运送到指定的配送中心即可,剩下来的就是按照合同价收取货款。三是加入组织有一定的条件。与传统现货交易的农民不同,这些农民和家庭农场所享受的服务是需要付费的,以保证组织正常运行。在当地农民看来,这种方式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在种植、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都会得到协会的帮助(赵佳等,2015)。   (三)建立专业家庭农场协会,大幅提高组织化程度
  提高家庭农场组织化是确保其融入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重要保证,可以实现在市场供给与需求两端的衔接。相对而言,我国家庭农场的组织化程度比较低,对市场信息的获取来源渠道比较单一,且与市场采购一方处于不平等地位,缺乏足够的市场谈判能力,话语权得不到保障,更不用说单个农户。要推进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家庭农场协会,通过提升家庭农场的组织化程度提升其市场地位,进而保证其在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中获得主动。一方面,要发挥好家庭农场协会的作用,降低家庭农场的运营成本,扩大家庭农场市场营销渠道,提高经济效益。在协会的背景下,可以使多个家庭农场从单个走向规模化,从而在生产资料采购和农产品销售中获得更好的价格。比如,调查资料显示,家庭农场协会采购的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价格要比单个家庭农场的价格低17%左右,成本降低效益明显(彭磊等,2010)。另外,家庭农场协会可以在与大型超市、采购企业接触时,用更加专业、更加强势的地位进行谈判,帮助农产品顺利进入到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中来。另一方面,要通过家庭农场协会提高家庭农场生产的科学性。通常情况下,同一个地域由于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相近,其农产品具有相当近似的特点,容易在农产品销售中造成相互竞争的不利局面。通过家庭农场协会,对内部各个家庭农场的生产进行科学安排,丰富农产品种类、品质层次等,避免类似问题产生。同时,家庭农场协会应加强信息、技术的共享,整个协会还应共同应对市场风险,从而提升家庭农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四)重视家庭农场的品牌建设,走产业化、品牌化生产道路
  家庭农场的经营应是企业化的,最终应通过品牌化、专业化道路,提升竞争力,进而融入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中。首先要重视品牌建设。要有建设百年老店的理念,对家庭农场的各个方面用心经营,使各个家庭农场都能有招牌农产品。不仅要让超市通过产品就可以了解生产者,更要努力让消费者通过产品认识生产的农场,最终反过来认准农场再认产品。其次,要重视农产品质量管理。营销只是打造品牌家庭农场的手段,家庭农场品牌真正的基础是农产品的品质。要不断培育、选用优质品种,在种植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要求进行管理、种植,通过为消费者提供放心的生态的农产品,赢得市场信任。同时,严格按照食品安全生产标准,科学进行农产品加工,通过有品质保证的农产品为融入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提供基础。应积极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对农场的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精细管理,避免出现传统农业生产中的随意性。通过严格管理,努力保证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形成稳定的口碑。最后,政府要加强对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从政策、资金、物力、人力等各方面为其提供保障。要加快建设区域性农产品流通信息平台建设,解决好家庭农场信息收集能力不强的问题。引导超市与家庭农场进行对接,为家庭农场提供销路保障。通过财政资金的倾斜,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家庭农场,加速家庭农场生产、加工、流通等基础条件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对家庭农场经营者的培养和职业农民的培训,提高家庭农场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奠定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大蓉.基于国外经验的江苏省家庭农场发展策略研究[J].世界农业,2014,1
  2.刘天祥.从实际出发建设多层次农产品流通体系来解决买难卖难[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4,2
  3.杜志雄,肖卫东.家庭农场发展的实际状态与政策支持:观照国际经验[J].改革,2014,6
  4.赵佳,姜长云.兼业小农抑或家庭农场――中国农业家庭经营组织变迁的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2015,3
  5.张滢.“家庭农场+合作社”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制度特性、生发机制和效益分析[J].农村经济,2015,6
  6.易兰华.家庭农场对农产品渠道权力结构的影响及发展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5,22
  7.刘天军,胡华平,朱玉春,霍学喜.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机制创新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3,8
  8.彭磊,孙开钊. 基于“农餐对接”的农产品流通创新模式研究[J].财贸经济,201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1178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