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寻找“新农人”创业基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2016年6月1日清晨,曙光微露。
  江津区朱杨镇板桥社区家道成养殖场里,镇长施昌林正带队参观苏家成新建的生态观光庄园。
  在庄园中徜徉,干部们赞不绝口。
  “你真算得上我们镇的一张创业名片,不愧为‘新农人’的典型代表。”施昌林对苏家成竖起大拇指。
  锲而不舍
  2012年冬天,深圳某光盘设备制造企业的职工宿舍。
  这天中午,一通电话催醒了正在午休的苏家成。
  苏家成揉了揉睡眼,接通电话。
  “家成,你不是一直想回来创业嘛,我们家附近的那块田地正在‘招租’。”电话那头,苏家成的大姐语气急促。
  当时,苏家成已成为年薪30多万元的企业总工程师。
  虽然在事业上小有成就,苏家成却一直梦想回乡创业,助力家乡发展。
  “大城市对原生态农产品需求旺盛,从事这个行业潜力巨大。”对行业市场的准确研判,让苏家成有意进入生态农业行业。
  放下手机后,苏家成心里一阵潮涌。他抚了抚胸口,告诉自己:“千万不能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
  很快,苏家成返回家乡,租下了那块面积约20亩的田地,正式转行养起了泥鳅。
  却不想,由于养殖技术不到位,苏家成花10多万元买回的泥鳅苗全部死亡。
  初战告负,苏家成并没有放弃。
  为解决养殖技术难题,苏家成一边向行业高手请教经验,一边通过专业书籍和网络勤勉自学。
  经过三个月的摸索,苏家成终于掌握了泥鳅养殖技术,还创新出了一些新的养殖方法――一般的养殖池塘底部都是平的,苏家成却把自家的池塘底部改造成了阶梯状。
  “这样可以增加泥鳅的活动量,泥鳅通过运动‘瘦身减肥’后可以改善肉质和口感。”苏家成说。
  由于勤勉创新,苏家成收获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坚持“初心”
  2013年的一天,苏家成的三姐行色匆匆,往弟弟家一路疾奔。
  这天,她要帮弟弟完成一件大事――去山上收集鸡蛋。
  饲养泥鳅成功后,苏家成信心大增,在自己家后山上养起了土鸡。
  由于土鸡全部放养在山间林下,回收鸡蛋成了一个难题,因此苏家成常常找亲戚帮忙。
  “漫山遍野都是鸡,捡蛋太麻烦,何不圈起来养,省事多了?”有人问苏家成。
  苏家成却不以为然:“你不懂,我这叫生态养殖。”
  从事生态养殖,源自苏家成心里的一个长久未散的“疙瘩”。
  “以前在外地谋生,跑很多地方也买不到上乘的土鸡。”苏家成说。
  而在苏家成眼里,这样的郁闷也正是一个机遇。
  “自然放养的土鸡不食用任何工业饲料,且因为自由采食昆虫、野菜,活动量大,鸡肉的品质上佳――对追求绿色消费的城市中高端市场而言,这样的生态产品大有潜力。”苏家成说。
  在放任土鸡自由采食之外,苏家成还会将一些桔皮、菊花等中草药掺杂到粮食和青菜中,补充到土鸡的“食谱”中去,进一步提升鸡的肉质和蛋质――同样的方法也被用于饲养泥鳅。
  “这样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生态健康,绝对能卖个好价钱。”苏家成说。
  通过生态养殖,苏家成的鸡蛋和泥鳅得到了富硒认证。他还为农产品申请了“家道成”商标。
  “现在,我正考虑发展生态体验农业,让城里人上山捡捡鸡蛋,喂喂鸡仔,说不定还有别样的乐趣呢。”苏家成笑道。
  善拓渠道
  2016年5月的一天,蒙蒙小雨润湿了江津。
  晚上8点,忙完养殖场的工作后,苏家成回到家里,准时打开了电脑。
  刚进入自己的网上店铺,新的订单消息提醒就弹了出来。
  “有顾客在网上订购了6盒绿壳鸡蛋和4盒白壳鸡蛋。”苏家成面露喜色,一瞧微信,顾客预订鸡蛋的700元已经转到了账上。
  微信图标还在闪烁――3位新顾客向苏家成发送了添加好友的申请……
  “现在有了互联网,顾客增多了,鸡蛋不愁卖不出去。”苏家成由衷地感到高兴。
  以前,销售渠道一直是苏家成心里的一个“结”。
  直到2013年除夕,苏家成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席间,小外甥女刷起了朋友圈。朋友圈里大量卖衣服和鞋子的推送吸引了苏家成的注意。一打听,他才知道这是代购广告。
  苏家成转念一想:何不利用朋友圈给自己的土特产也“推送”一下?
  2014年5月,苏家成在微信朋友圈上发布了第一条泥鳅广告。
  随后,“家道成”的微信账号在朋友圈活跃了起来。
  苏家成把养殖细节和过程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晒”到朋友圈,经过“口口相传”,“家道成”的品牌知晓度激增,鸡蛋和泥鳅的销路也越来越好。
  2015年,江津区委、区政府开始大力拓展农村电子商务网络平台。
  苏家成瞅准机会,成为当地电商平台的供货商。
  “现在,我每月可以卖出接近两万枚鸡蛋。”苏家成信心满满。
  抱团致富
  2015年的一天,一位来自江津石门镇的男子找到苏家成。
  “苏老师,我是来向您请教泥鳅人工育种技术的。”男子满面诚意。
  闻言,苏家成也不推脱,将男子引到养殖场,很耿直地介绍起自己的经验来:“泥鳅人工育种必须选择干净的育种器具和温度适宜的孵化场地,用来育种的雌雄亲鳅(专用于产卵的泥鳅)的体型在30厘米左右……”
  近两年,苏家成的名气越发响亮,找他“取经”的人也排起了长队。
  “苏老师,泥鳅池塘该怎么建设才科学呢?”
  “我养殖的泥鳅怎么老是发病呢?”
  …………
  随着请教的人越来越多,苏家成也开始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
  “我返乡创业,不就是想帮助乡亲们一起致富?”苏家成问自己。
  抱着这样的想法,苏家成主动迈出家门,动员附近乡亲搞特色养殖,又向养殖户们“输出”自己的经验和技术。
  在苏家成动员下,村里不少乡亲都养起了泥鳅,喂上了山地鸡。
  苏家成并没有就此满足。
  2016年,苏家成又琢磨出领着乡亲们致富的另一方法: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吸收更多农户参与,再通过统一生产标准、技术和销售价格,提高市场议价能力,打造品牌化经营体系,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按照苏家成的计划,专业合作社一旦成立,能够迅速扩大生态养殖规模,形成示范效应,吸引周边农户自愿加入。
  “为吸引贫困农户参加,这个合作社将不设门槛。”苏家成说着,黑黝黝的面庞上浮现出无限憧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1468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