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心理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2月我院ICU收治的110例机械通气清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患者护理后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状况,如恐怖、焦虑、偏执、抑郁、强迫症以及总积分因子均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敌对、躯体化、神经病性以及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6.19±2.18)d,平均气管插管次数为(2.01±0.67)次,死亡人数10例,死亡率为9.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地缓解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不良心理状况,降低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次数以及死亡率。
  【关键词】心理护理;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139-01
  一般来说ICU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因其采取的是气管插管或者切开的方式,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语言沟通障碍,患者表达自己需求的方式只能采用面部、表情以及手势等[1]。患者的病情危重,并且面对陌生环境、仪器设施时会产生害怕、恐惧以及焦虑等不良的心理状况,加上护理人员对患者所表达的需求不准确,从而更加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烦躁、不安以及焦虑等状况。如此可能会导致护患矛盾,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本文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2月我院ICU收治的110例机械通气清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2月我院ICU收治的110例机械通气清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男67例,女33例;年龄20-88岁,平均年龄(54.48±12.46)岁;其中包括56例患者进行气管插管,44例患者进行气管切开。
  1.2 一般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状况进行评价,护理人员询问患者后为其代写。对所有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术前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在术前需要详细地为患者讲解气管插管的目的、方法、必要性以及其中的注意事项,并对ICU的环境进行监护。在为患者进行翻身、吸痰以及采血的护理操作前应当获得患者的配合及信任,如此便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紧张、害怕等不良情绪,除此之外,为了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可以采取镇痛以及促进睡眠措施来使其保持足够睡眠时间。
  1.2.2 心理安抚
  由于ICU患者的病情危重,且无法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需求和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语言、手势以及眼神来传达出自己的关心,消除患者的孤单、恐惧之情,并且能够获得患者的信任[2]。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要时刻守护在患者身边,用屏风遮挡同室病友抢救和死亡状况,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刺激。积极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诉求,尽可能地满足患者要求。当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时要及时告知患者,在患者停止使用药物和仪器期间,应该让患者感觉病情得到好转,使其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1.2.3 改善环境及合理探视
  医护人员要确保ICU的干净和整洁,注意病房内光线、气味、温度以及湿度的舒适度,为患者营造出一个温馨的住院环境。当患者睡觉时应该将灯光调至柔和,必要时可以为患者采用镇静剂,以此来缓解患者的紧张、害怕等不良情绪。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 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方差( )表示;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状况
  患者护理后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状况,如恐怖、焦虑、偏执、抑郁、强迫症以及总积分因子均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敌对、躯体化、神经病性以及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析
  经过跟踪随访,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9.29%(50/56),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8.21%(55/5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3 ICU患者住院时间、死亡率以及气管插管次数
  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6.19±2.18)d,平均气管插管次数为(2.01±0.67)次,死亡人数10例,死亡率为9.1%。
  3 讨论
  ICU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危重,在临床上容易产生恐惧、焦虑、孤独、抑郁以及依赖等不良心理状况,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从面部、表情以及手势等方式来表现出患者的关心,缓解患者在面对陌生环境、仪器设施时产生的害怕、恐惧以及焦虑等不良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本次研究中,患者护理后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状况,如恐怖、焦虑、偏执、抑郁、强迫症以及总积分因子均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6.19±2.18)d,平均气管插管次数为(2.01±0.67)次,死亡人数10例,死亡率为9.1%。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地缓解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不良心理状况,降低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次数以及死亡率。值得大量地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梁金仙,黄顺,李洪云等.ICU气管插管清醒患者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2):10-11.
  [2]唐慧娟.心理护理干预对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的作用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4,09(17):300-3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3705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