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林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文章从农林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出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林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关键词:农林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1-0043-02
  创新人才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在世界舞台上各国综合国力角逐的关键筹码。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最高层次的教育,担负着为国家输送高级人才的使命,因此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研究生的整体培养质量,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1-2]。随着大学学科的综合化发展,农林院校非农林类工科学科发展迅猛。然而,长期以来,农林院校工科研究生教育由于教学条件和科研条件等限制,使研究生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偏重理论,轻视工程意识培养和工程实践训练,导致研究生在创新、实践、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相对薄弱,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不足[3-4]。因此探索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教育水平,同时也能够促进我国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并提升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在世界教育舞台上的位置。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在科技进步速度日渐加快的时代背景下,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型人才的规模和数量。而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做支撑,这其中,研究生作为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培养对象,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是创新型人才的主力军[5]。研究生阶段是扩展创新思维和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良好契机。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任务,在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实际是通过对相关课题的研究参与到国家重大创新计划,为国家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做出贡献的过程。因此,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大对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是提高创新型研究生人才比例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需要
  研究生教育的侧重点是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研究生的主要任务就是针对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进行研究。知识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技术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体现[6]。研究生教育为知识创新提供了直接动力,知识创新带动产生了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又推动知识创新向前发展。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可以加快知识创新的发展和技术创新的进步。在高等农林院校中,理工科研究生的培养,大多依托由国家级、省部级和国家林业局的“948”引进项目和林业行业公益专项等项目来完成。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之间联合进行开发、研究、改造,这样研究生教育就直接参与到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中。因此,研究生教育在不同领域进行知识创新的同时也为相关行业提供了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成果。
  (三)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研究生教育在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体系初步建立。在这个体系中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高素质人才质量的高低已逐步取代传统劳动力数量的多少在经济增长和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成为最重要的决定因素[7]。许多国家已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推动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战略,因此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综合竞争力的基本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研究生教育就是要培养针对高新技术,在创新能力上能够持续、系统和全面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随着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能为国家输送大量高质量、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
  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一)以创新思维为牵引和动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导师的指导息息相关,加强创新型导师队伍建设是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导师创新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8]。第一,加强导师考核。通过建立导师责任制,对研究生导师进行创新研究、科研产出等方面的考核,创建导师淘汰制度。提高导师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营造科研创新氛围,激励研究生导师在科学性和创新性上不断提高。第二,加大导师指导力度。作为导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将创新思维融入课程内容,在课下还要多多与研究生沟通、交流、讨论,并使之常态化,通过对课题的探讨了解研究生的科研进展,帮助研究生解决疑惑,启发思维。在与研究生的交流过程中,提高研究生自主学习、独立分析、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也可以督促导师本人对所在领域深入了解、学习,针对学科前沿发展方向进行不断创新。第三,构建导师团队。将研究方向相近或相同的导师及研究生组建成科研团队,发挥集体优势,促进导师间相互沟通与交流,实行团队指导形式。导师团队通过集体讨论,针对每一名研究生的特点制订独立的培养方案,可以有效地节约教学资源,提升培养质量,在导师们的共同监督下杜绝研究生学术不规范的问题,增强指导力度。
  (二)构建开放、交流的科研培养环境
  建立开放、交流的科研培养环境有助于研究生在浓厚的学术气氛和严谨的学术环境中提高自身的沟通、表达、思考、探索能力,从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质量[9]。第一,通过参加学术交流、学术报告、行业交流会等学术活动,增强研究生查阅文献、撰写论文的能力,使研究生高效、快速地了解当前学科的研究进展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有利于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第二,在导师团队的培养模式中,这一方式的优势尤为突出。由不同资历和年龄段组成的导师队伍既有思想成熟、学术扎实的老教授,又有思维敏捷、勇于创新的年轻导师,研究生在不同导师的指导和带领下通过经常参加各项学术交流活动来拓宽自己的视野,在不同学科的相互交流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激发对自身学科的思考和探索。第三,在导师和研究生团队中,传统的单一导师培养方式得以打破。研究生之间可以相互分工、相互帮助,既可以在自己擅长的方向上深入研究,又能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团队的研究成果。以课题所研究的内容为基础,使每个研究生主动参与到研究中,通过研究讨论、开会分析等形式,激发研究生创新思维和求知欲望,拓宽研究思路,充分调动研究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达到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   (三)基于项目学习的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对于工科类研究生来说,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一样至关重要,通过参与工程实践将科学理论应用到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中,不仅能检验研究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快速提升研究生的创新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10]。学校和导师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界限,实现资源共享。发挥高等院校在科研创新上的优势,帮助企业解决相关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可靠的项目支撑和广泛的课题来源,创造了良好的实践环境和条件。在研究生参与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可以了解整个项目的程序步骤,通过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来发现、分析和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灵感。基于参与项目的学习过程使研究生对所在领域有进一步的认识,提高对领域内知识的理解程度。在针对工程实践问题进行研究时,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提出质疑,不拘泥于传统理论与现有观点,使学生畅所欲言,积极思考,敢于挑战传统、挑战权威,激发出学生源源不断的创新思路。以实践带动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使学生真正实现自我思考、自我研究、自我创新,全方位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完整的教育工作和培养环节组成的整体过程,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当前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亟须转变,本文结合农林院校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创新思维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构建开放交流的科研培养环境、基于项目学习的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农林院校工科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陈红,杨凌霄.高等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与实
  践[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8).
  [2]马晓霞,王鹏.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29).
  [3]邱荣祖,胡喜生,周新年等.高等农林院校工科研究生培
  养创新模式的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1,(8).
  [4]吴陈,陈建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
  电力教育,2011,(25).
  [5]刘晔.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改革研究[J].东北
  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6]童洪志,邓文卓.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科
  技与管理,2009,(6).
  [7]付世新.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J].高等农业
  教育,2010,(4).
  [8]唐昆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9]袁博,邱玉兴.黑龙江省高等学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研究[J].理论观察,2014,(7).
  [10]徐玮,刘煜,张茂军等.工科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
  养模式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5323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