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肝源性溃疡61例临床特点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4-0163-01【摘要】目的:了解61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源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在我院就诊发现肝源性溃疡的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肝源性溃疡的症状不典型,常被肝硬化的症状掩盖,反酸、暖气多不明显,具有典型溃疡的节律性疼痛仅11例。内镜下肝源性溃疡以胃部溃疡、多发性溃疡及复合性溃疡多见;形态有:圆形、椭圆形、线形、不规则形;除溃疡外,胃黏膜常充血、水肿,局部呈蛇皮样或花斑样改变,伴有广泛的散在糜烂或出血点;分期以A期多见;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为63.93%。 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应常规行内镜检查,及时发现上消化道病变,及早治疗。
  【关键词】溃疡;肝源性; 临床特点肝硬化患者常合并有肝源性溃疡的发生,由于多数临床医生对此了解较少,未及时发现,及早治疗,影响了患者的恢复。现将我院61例肝源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61例发现肝源性溃疡的患者均为我院2009年3月至2009年08月住院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均符合2000年9月西安召开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与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1]。 其中乙肝后肝硬化49例,丙肝后肝硬化12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5例,B级17例,C级29例。男42例,女19例;年龄39~71岁,平均48.3岁。患者入院3天内由同一医生进行内镜检查,同时钳取胃窦小弯距幽门口3~5cm处胃黏膜做HP尿素酶定性检测。
  2结果
  2.1患者自觉症状:本组患者多无特征性症状和体征,反酸、暖气多不明显,具有典型溃疡的节律性疼痛仅11例。其余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上腹部不适、腹胀、腹痛没有明显规律、腹泻、呕血、黑便等症状。
  2.2溃疡的特点:食管下段溃疡1例,胃溃疡30例,其中胃窦23例、胃体5例、胃底贲门2例,多发性溃疡13例;球部溃疡18例,其中多发性溃疡7例,复合性溃疡12例。溃疡灶小于0.5 cm 15例,0.5~1.0 cm 16例,1.0~1.5 cm 23例,大于1.5cm 7例。形态有:圆形、椭圆形、线形、不规则形;表面附有白苔或黄苔,有的可见暗黑色血苔。除溃疡外,胃黏膜常充血、水肿,局部呈蛇皮样或花斑样改变,伴有广泛的散在糜烂或出血点;分期为: A期45例,H期16例;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胃炎。
  2.3幽门螺杆菌(HP)测定采用快速尿素酶测定法:HP阳性,38例(63.93%)。
  3讨论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溃疡被称之为肝源性溃疡(hepatogenic ulcer,HU)。其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2~3倍[2-3],然而临床上往往由于肝硬化症状掩盖了溃疡病的表现,以至漏诊率较高而延误治疗。本组病例发现肝源性溃疡具有下列特点:① 男性多于女性,中年人多发,较单纯消化性溃疡发生晚。②溃疡发生的部位胃溃疡多于十二指肠溃疡,胃窦部多发。③肝源性溃疡缺乏消化性溃疡的典型症状,无规律性上腹疼痛,易被肝硬化症状掩盖而误诊。④出血表现为黑便多见,偶尔表现为大量呕血合并休克,易误诊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门静脉高压性胃黏膜病变出血。⑤肝源性溃疡的发生与肝功能损害及门静脉高压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肝功能损害越严重,门静脉高压越明显,其发病率越高。因此对肝硬化患者在条件允许时,应及时行内镜检查,有利于鉴别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单纯性消化性溃疡出血与肝源性溃疡,并可在内镜下明确病因,针对病因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治疗肝源性溃疡患者,在积极治疗肝病的同时,应用抑制胃酸和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对门静脉高压者应长期服用降低门静脉压药物,调节胃肠道功能,有利于疾病的恢复[4]。另外,因肝源性溃疡患者溃疡愈合率比非肝源性溃疡明显延长.临床症状缓解率低,故应首选质子泵抑制剂且疗程应延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传染病信息,2000,13(4):141~148
  [2]漆德芳.肝硬化[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37~539
  [3]刘建生,费正权,傅极,等.肝源性溃疡临床特点与治疗探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0,17(1):28~30
  [4]刘建勇.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源性溃疡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9,19(28):112
  
  作者单位:110000辽宁省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321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