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民族礼仪文化传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如何在中职教育中渗透民族礼仪文化传承成了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中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数民族地区德宏为例,从民族礼仪文化的教学必要性分析出发,尝试探索一些教育理念和方法,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求为更好的在少数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中开展民族礼仪文化传承教学。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民族礼仪;文化传承;德宏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云南西部,州内有傣、景颇、阿昌、德昂和傈僳五个世居少数民族,是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四个少数民族全国聚居最多的地区。研究德宏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民族礼仪文化传承,对全国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这项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一、中等职业教育中民族礼仪文化传承的必要性
  1、有利于推动民族之间礼仪文化相互尊重
  在德宏州一些职业教育學院中,少数民族比例较少的班级为学生占比为30%-40%,比例较多的班级可达到60%-70%,并且民族构成复杂,有些班级少数民族种类达到5种。如果不进行民族礼仪文化教育,那么势必会出现因为不了解民族礼仪文化而犯了“禁忌”,甚至会导致的一些伤害民族感情的事件发生。以德宏州的阿昌族为例,阿昌族有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礼仪文化禁忌。比如,祭祀礼仪方面,外人一律不能随意触摸移动家堂神龛;居住礼仪文化方面,兄与弟各自成婚后,互不进对方卧室;饮食礼仪文化方面,新媳妇在未生孩子前不能与丈夫的哥哥同桌吃饭等等。在中职教育中进行民族礼仪文化学习,让各个民族之间对相互礼仪文化有所了解,能够有效推进汉族与各个民族之间学生形成相互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良好品德,增进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友谊与好感。
  2、推动民族之间礼仪文化的传承
  民族礼仪文化是一个地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经过少数民族约定俗成的,并经过多年传承一直遵守着的行为文化。据统计,在德宏一些职业学校中,90%以上的少数民族学生仍然保持着在衣着、饮食方面的礼仪文化传承,但其中已经有40%以上的学生已经不知道这些礼仪文化的由来及象征意义。在少数民族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宣传推广优秀的民族礼仪文化,让少数民族学生在民族礼仪文化观念逐渐弱化的今天,也能不忘初心,坚守民族礼仪文化的传承,从而淳化少数民族道德生活风貌,扭转民族礼仪文化消退化和同质化局面。
  3、促进中华各个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交流
  民族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值得弘扬发展以及向其他民族推介。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民族礼仪文化已经成为民族文化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比如德宏地区的傣族节日礼仪文化“泼水节”,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标志及民族名片。德宏州每年也会举办泼水节,已经超越了民族界限,成为了一个全民狂欢的节日,也成为了德宏民族文化、滇西美食、时尚时装的展示舞台。其他民族同胞来专门选择泼水节期间来德宏地区旅游,就是为了来感受一下泼水节的节日气氛。
  二、中等职业教育中民族礼仪文化传承的方法探究
  1、用民族歌舞文化艺术引导教学
  利用少数民族服饰艺术、歌舞艺术、音乐艺术等的交流,培养中职学生对民族礼仪文化的美感程度,从而引导教学。比如,德宏州的景颇族人喜欢跳舞,每逢喜庆便跳集体舞“整戈”,当壮年人去世时,也会跳集体丧葬舞,特别是祭祀、欢庆性大型活动时,还会跳著名的集体舞“目瑙纵歌”。在中职教育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德宏的景颇族舞蹈和音乐对学生实施美感教育,让他们了解景颇族舞蹈的艺术风格、特点,从中感受民族艺术的美,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2、用民族传统工艺技术讲解辅助教学
  德宏傈僳族青年男女以物传信的小包“来苏”来传递爱意。“来苏”是用布将花草或某种特定的实物包成四方形的小包,男的一定要用细藤条捆扎小包,女的要用彩线捆扎小包,藤条和线要捆扎成十字,不能打死结,线头要藏得巧妙不露痕迹。像这样的作为男女相互表达爱意的媒介,在德宏地区数不胜数,比如,德昂族男子送给女子系在腰间的“藤篾腰箍”,浇花节男子送给女子的“竹篮”,还有景颇族的“树叶信”,傣族春节、泼水期间男女之间相互丢的“花包”等等。在课堂上通过学习“来苏”等这写手工艺品的制作方法,也能让学生零距离了解到少数民族表达和传递爱意的民族礼仪文化,感受滇西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的精美和实用,激发学生对民族礼仪文化美感培养。
  3、以民族传说故事推进教学
  传统民族礼仪文化故事和对于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礼仪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比如,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景颇族创世英雄宁贯娃和龙女结婚的传说,让学生了解景颇族“过草桥”的婚姻礼仪文化;讲解德昂族“狗为人类带来了种子”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德昂族在祭祀时先将新米饭喂狗的祭祀礼仪文化由来等等。在教学中适当的增加一些民族故事,依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较强的代入感可以迅速调动学生对于民族地区礼仪文化了解的欲望,让学生充分了解各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礼仪文化由来,从而帮助学生提高礼仪文化传承兴趣。
  三、关于中等职业教育中民族礼仪文化传承的一些建议
  1、实践代入法
  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到德宏世居民族家庭做客、参加各种民族等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欣赏、感受和直接对话中了解少数民族礼仪文化。还可以为学生创设各民族不同文化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中不知不觉学习到经验,让优秀的民族礼仪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和熏陶。
  2、协同交流法
  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发动人们搜集有关各民族的图片资料、声像资料、手工艺品等。请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者讲述本民族风土人情、礼仪节日、弹奏民族乐器、唱民族歌曲、跳民族舞蹈,使学生从不同方面了解各民族礼仪文化。
  3、动态教学法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要按照新的民族礼仪文化传承要求,丰富自身教学体系,建立动态教案,即随着教学的深入不断在教案中融入民族礼仪文化的新思想、新理念,实现实时更新和完善。
  结语
  当前,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必须与当地民族礼仪文化相结合,让民族礼仪文化融入中职校园,走进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了解和掌握民族礼仪文化。
  参考文献:
  [1]陈凤阳.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研究--以贵州省台江县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个案[D].中南民族大学,2015.
  [2]夏光祥.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理念、机制与路径--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个案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
  [3]李礼.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的政策保障问题研究--以贵州苗族蜡染工艺为例[D].西南大学,2017.
  [4]李蕊.学校教育中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路径选择--以凯里市舟溪逸夫中学为个案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70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