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标下语文朗读教学艺术管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笔者针对语文朗读教学现状与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朗读现状 对策探讨
  中圖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笔者长期一线语文教学,针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感受很深,以下就对感受到的现状与对策进行探讨。
  1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朗读现状
  (1)缺乏朗读兴趣。在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的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再浓厚,学习的热情不再高涨,朗读的热情也没了。他们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更多的,他们只是完成学习任务。
  (2)句子的声、韵和调发音不准。教师没能很好做到按标准音将每个字的声、韵、调念准,在朗读课文时有的把字读错,有的带方言,有的没有注意语流音变的问题。如,上声“一”“不”的变调以及语气词“啊”的变音等。此外,教师在朗读时还漏读、添读、倒读和读破词、读破句等现象的发生。
  (3)朗读教学的目的性不明确。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设计的朗读教学总是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4)朗读的方式不正确,朗读指导机械化。在朗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是单纯地将字念准,照字读音,这使得学生只能听到声调平直或随意高低,听不到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还有部分教师不能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还常带学生唱读,甚至干脆用方言上课。
  (5)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学生朗读的面窄。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四十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五分钟,朗读成了教学中的过渡环节。同时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成绩好的,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当听众。
  (6)朗读评价单一。教师的评价语往往就是“读得真流利”“读得真好”“读得真有感情”,可就是没说明怎么就读得好,怎么就读得有感情。课标中强调“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2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针对以上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朗读问题,我觉得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去做好朗读教学。
  (1)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因而导致朗读能力不高。我所教的三年级学生,学生自己对朗读没有兴趣,早读课不能很好地利用,总是在消磨时间,有部分学生朗读水平比较差。因此,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入手。
  (2)重视教师范读,激发学生共鸣。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让师生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老师的感情引起学生共鸣时,就会激发他们朗读的激情,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让学生进入意境,从而为了解课文奠定基础。
  (3)保证朗读时间,扩大朗读训练面。教师必须依据不同年级、教材特点设计每节课的朗读时间,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朗读。在初步理解课文之后,要留足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准、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
  (4)教给朗读方法。课堂上不能一味地“讲—问—答”,必须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朗读,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读读—想想—比比—练练—评评,这样,通过足量的时间,多样的方式,加强了朗读的训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5)朗读形式多样化。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师要能把握纷繁多样的朗读形式,明确其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文本体裁、内容的不同,根据课堂上学生思维状态和训练要求的不同,精心安排朗读训练,科学合理地选择每一教学环节上朗读的不同形式,做到形式多样、灵活、合理运用。
  (6)注重朗读的有效评价。评价是促进学习的有效手段,也是朗读训练的重要环节。在朗读训练中,教师生动简明、赏识激励的有效评价是教师教学机智、口语技巧、教学智慧的全面展示,更是教师文化底蕴、人格魅力、爱生情怀的真实体现。这种评价可以不断调节朗读训练的动态过程,使其向预备的教学目标靠近,而且能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总之,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语调朴实、自然,语速适当、流畅,并恰当地处理好全文的节律,尤其是认真处理好停顿和重音,真正做到声情并茂。让学生从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让朗读课真正成为展现学生自我,抒发感情的舞台,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还语文阅读课以美丽、动人的容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戴雪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03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