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中如何培育“工匠精神”的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工匠精神”即为工匠对质量精益求精、对设计匠心独运以及对技艺创新的精神与价值取向。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的始终,落实到教学实施的每一环节之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术技能人才。文章就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如何培育“工匠精神”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并重点阐述如何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引言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显然,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目标任务是培养国家建设各行各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理应是国家未来工匠的摇篮。当前,面对制造强国建设和技能强国建设对高级技能人才的旺盛需求,高职院校必须大力加强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既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又是促进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在高职院校中培育当代工匠精神,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战略选择,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工匠”精神塑造的新途径。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工匠精神”的培育并未在高职教育中真正实施。
  1基于“工匠精神”培育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性
  德国、法国和荷兰等国家享誉世界的百年企业比比皆是,追其原因,就是它们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能够做到精益求精,它们重视手工业,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高职学校的目标是培养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些人才正是未来进入生产制造行业的主体,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必须崛起,也正在崛起的一代工匠主力。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及技术革新步伐的加快,对能工巧匠的需求将空前增长,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宗旨、人才培养模式及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把“工匠精神”融入到人才培养模式中,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使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更加突出,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以“工匠精神”为指导培养学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精益求精的态度,做就要做最好,追求极致,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力求让手中所出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精品乃至极品。“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有利于培养大量社会需求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有利于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敬业守信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的养成,从而促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变化。
  2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高职人才培养措施
  2.1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培育“工匠精神”
  岗位实践是传承“工匠精神”的基础,是渗透“工匠精神”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径。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体现“工匠精神”,教师就应该在教学设计的环节中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优势和专业方向等因素,切实围绕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对人才需求进行培养,强化学生在学校中实训、在企业中顶岗实践,学生在进行实操和应用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形成爱岗敬业的精神,关注学生实操细节,发掘他们的潜能,不断培养他们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建立系统的评价模式,使得“工匠精神”能够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当中有所体现,对学生而言,“工匠精神”不是教师仅用语言的表述就能让学生掌握的,教师或导师的一言一行,对知识和技能的执着追求,都会使学生切身体会“工匠精神”的内涵,从而内化为学生的职业素养,激发他们不断钻研和探索知识的兴趣,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实现守正创新。
  2.2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既包括专业理论知识素养,还应具备高水平的专业实践技能,这样的师资对职业院校而言是短缺的。为此,给出三个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招聘在企业工作过的,有企业经历的人才为专业教师。企业人才有一定理论基础及实践生产经验,能够将企业生产管理、实践操作等多方面的内容引入课堂,改善教学适量;其次,引进企业专家为外聘教师。聘任企业专家为正式教师相对困难,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聘请他們为外聘教师,兼职给学生上课,这同样可以让学生同企业专业近距离接触,感受“工匠精神”;最后,专业教师练内功即在编专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练习实践技能,有两个途径:校内实训基地练习和校外企业实践。
  2.3为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创设环境
  校园文化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高职校园作为塑造和影响未来职业人成长的重要场所,其校园文化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有效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体现出大国“工匠精神”的实质和行为要求,为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营造一种育人的环境,加大弘扬“工匠精神”的宣传和践行活动,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方面中。通过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组织师生观看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中国大能手》等特别节目,弘扬和传承地域产业文化精神,凝练彰显时代特征的育人文化品牌,以社团为载体开展校园艺术节、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等品牌文化活动,邀请大国工匠和行业企业精英开展“工匠精神”专题讲座,在学校宣传栏张贴大国工匠的故事,利用微信平台、平面广告、自媒体等宣传国内外工匠的事迹,引起学生的关注和重视,体会工匠的执着精神。
  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既取决于社会与学校的培养,又依赖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社会为高等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了滋养的土壤,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环境;学生作为培养对象,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及积极主动的行为态度等均是影响“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因素;在当前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则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的关键主体,学校要采取多种方法与手段尽力做好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夏雪婷.高职生“工匠精神”培养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7.
  [2]胡小成.“工匠精神”内涵探析[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4):113-1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39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