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素质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在教授中存在一些方法上的问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目的效果不一致性。为提升教学效果,音乐教师应秉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承认高职院校学生的音乐素质能力难以得到提升这一客观事实,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舞台实践能力,调整教学模式。本文以付胜利、李勇蕾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音乐鉴赏》第十章—流行音乐之爵士乐为理论基础,提出新教学名词“JAZZ VOCAL爵士人声”,从四个方面来阐述舞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期改进传统传授式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音乐认知能力;舞台实践能力;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3-0029-02
  遵照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性质,该课程是面向各高职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是高职院校人文艺术素质教育课程之一。其总体教学模式应突出艺术教育特色,让学生以最简易的模式识记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音乐素质能力的培养。
  一、高职音乐鉴赏音乐课程的教学创新
  音乐鉴赏课程区别于其他理论课程的关键在于音乐鉴赏课程的“舞台性”,课堂即是“小型舞台”。具体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教学模式的创新,将舞台实践教学引入课堂:
  1.课前导入教师应注重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引导学生以第一人称视觉感受课程魅力。以《音乐鉴赏》第十章—流行音乐之爵士乐为例,课前导入用多媒体呈现该歌曲的不同音乐风格后,教师可呈現该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如女生独唱、男女对唱、小组唱、表演唱、重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在各种演唱形式中直观感受人声的音色特征。
  2.教学重难点不在于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而是在理解多种人声类型及演唱形式之后的学以致用,学会区别不同人声音色特征的不同演唱形式。
  该课程的难点设计特色在于打破传统一节课一个章节的授课计划,流行音乐之爵士乐的知识点融合穿插授课,旨在打破学生学习时的固定思维模式,以期达到“爵士乐的不同人生类型,爵士乐的不同演唱形式”即—“JAZZ VOCAL爵士人声”的目标教学。
  3.该课程要体现立体的三维目标观。
  (1)掌握人声类型与爵士乐的基本常识,能够区分不同的人声演唱类型,能够辨别出爵士音乐,理解爵士乐的基本特征。
  (2)通过课堂展示引入环节,直观地让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JAZZ VOCAL爵士人声”。除固定思维模式下的讲授式授课法,更多的引导学生参与演唱“爵士人声”。
  (3)体会“JAZZ VOCAL爵士人声”的音乐魅力,感受“JAZZ VOCAL爵士人声”的即兴演唱魅力,学会用自由的态度去创编“JAZZ VOCAL爵士人声”。
  4.教学方法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参与性。
  音乐鉴赏课程的授课方法不同于其他理论课程,应更多的强调学生的参与性。
  “授课教室即是舞台”,教师应具体分析所面向的学生群体,是以高职类的非艺术专业类学生为主,大班课教学不容易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面对客观现实应调整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将理论知识贯彻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具体来说,对于《音乐鉴赏》第十章所提及的爵士乐的理论特点,学生不能深刻理解何为爵士乐的前身“布鲁斯”和“拉格泰姆”、节奏类型中的“切分节奏”以及爵士乐最重要的特征“即兴演奏”。这些都可以用笔者之前提到的“JAZZ VOCAL爵士人声”之观点予以解析,爵士乐的前身可以用最直观的人声演唱出,学生在聆听了“布鲁斯”和“拉格泰姆”的同时也会感受到人声类型之音色特征。同理,“切分节奏”也可以用演唱的形式表达。爵士乐的主要特征“即兴演奏”,即—FREE STYLE,是一个流传于各大音乐类节目的新名词。“即兴演奏”以嘻哈音乐风格为例,表演者不以固定的曲谱来演唱,融入自己的音乐创编。
  二、培养高职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
  通过培养高职学生的三维目标课程观,学生于课堂中应对中外音乐的各种形态以充分的了解,熟识中外音乐的发展历史及区别中外音乐的演绎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对音乐的表现手段及分类有着明确的认知。
  了解中外音乐的演变文化是培养学生音乐认知能力的前提条件,认知能力不仅体现在对于“理解力”中,更偏向于“区分”。例如,对于西方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可侧重将西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西方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及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征进行横向比较研究,让学生“聆听”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特征,从感性认识的角度去理解课本中文字的寓意。
  “聆听”是提升学生音乐认知能力的关键,提升感性认识则是音乐鉴赏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之处。锻炼学生的“听觉”认识,要强于“视觉”理解。
  三、培养高职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提及美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面对高职院校的大班教学模式这一客观现状,课堂的创新模式是微不足道的。教师应落实音乐鉴赏的美育作用,提升拓展学生的舞台艺术表现能力,丰富舞台实践艺术课程的形式多元化。
  1.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渗透舞台实践教育,开设选修课程。
  其一,所开课程面向全校的校级选修课,教师应具体分析选课学生的音乐感悟力、舞台展现力及音乐层次;其二,所开课程面向系部的选修课,教师应具体分析全系学生的音乐喜好,有针对性的开设具有一定主题思想的舞台表演选修课。具体来说,舞台表演选修课程需面向不同学生层次,有针对性的开设。如爵士乐—小众音乐的选修课程,可面向熟识一定爵士乐理论的学生,并了解爵士乐的种类与形式,在演唱风格上能够区分爵士乐与其他大众流行乐的不同之处。其三,舞台表演艺术选修课重在“表演”,特色选修课应将艺术音乐理论联系舞台实践,重视培养学生“表演”能力。于教师而言,不断丰富自身的舞台表演能力是前提条件,用耐心的态度来指导学生在舞台上的表演能力是选修课程顺利进行的保障,承认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是开展舞台表演课程的客观要求。   2.“理论联系实践”—开展舞台艺术实践活动。
  (1)开展社团艺术展演活动。
  履行艺术社团指导工作是每个藝术欣赏课程教师应尽的义务,开展艺术理论课程相对应的舞台实践社团是完善艺术欣赏课程的重要途径。“寓教于乐”,“寓音乐理论于社团展演活动之中。
  (2)开展各级各类舞台实践艺术比赛。
  指导高职院校每年一度的校园歌手大赛及省级大学生艺术展比赛等是每一位艺术欣赏课程教师应尽的义务。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艺术欣赏理论与舞台艺术的联系,用发展的眼光来发掘舞台上具有表演天赋的学生。
  “竹不如丝,丝不如肉”—人的声音是最美妙的天籁,针对“JAZZ VOCAL爵士人声”的歌唱教学研究,积极开展以“JAZZ VOCAL爵士人声”为主题的歌唱类节目,将小众的爵士乐引入校园歌手大赛中,拓宽学生的爵士曲目量,调动学生演唱爵士乐的积极性。通过校级与省级类的不同层次的舞台实践,学生能够在比赛中借鉴更多的舞台表演技巧,深层次的理解艺术欣赏理论课程。
  四、舞台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之融合
  “艺术源于生活”,舞台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于校园文化生活而言是必不可少的。高职院校的学生重在丰富校园生活,体验校园文化。音乐鉴赏课程赋予学生的不仅是情操陶冶,更是个人魅力的展现。
  1.高雅艺术进校园,校园间的舞台艺术实践活动。
  高雅艺术进校园,省内各学院间舞台实践活动的开展是长期的、发展的,更是开放的、交流的。省内各学院间的艺术交流活动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升华。学生在舞台实践交流活动中的学习成长也是校园文化内容的升华。
  2.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为拓展校园文化生活,高职音乐教师应鼓励学生空闲时间去各类文化场所学习,并合理利用各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如开展各地歌舞剧院的文化组织交流活动。
  参考文献
  [1]张道一.《艺术学研究》[M].江苏美术出版社,1995.
  [2]梁玖.《欣赏艺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付胜利,李勇蕾.《音乐鉴赏》[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於筱,女,汉族,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硕士,助教。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素质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项目号:A-0282-18-013)结题论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22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