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免疫调节教学疑难解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免疫调节是新课标高中生物的重要内容,教材章节的编排突出了免疫系统对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在生命活动调节中认识免疫,并且要关注免疫调节和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关系,从整体上认识生命活动的调节。免疫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但是学生缺乏相关知识,而且由于篇幅限制,教材内容较为简单,跳跃性强,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设计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有效突破重难点。
  一、免疫调节和免疫系统组成的介绍
  教师在讲解免疫调节时可以以教材中炎症反应入手,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炎症反应,并总结“红、肿、痛、热”几大炎症症状,通过介绍脓液的成分引入白细胞等吞噬细胞,介绍免疫细胞起源,并讲解血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关系。教师结合课本相关知识,逐步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
  二、特异性免疫难点突破
  本节的重难点是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因此该过程设计是否合理是本节疑难点突破的核心。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资料分析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来初步认知特异性免疫的重要作用。课本上关于艾滋病的死因仅局限于知识层面,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及艾滋病破坏T细胞的机理很感兴趣,可对相关知识进行简单补充,既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的相关要求,又加深学生对特异性免疫重要性的理解。
  1.体液免疫难点突破
  病原体突破人体前两道防线后先进入机体内环境,因此特异性免疫的介绍先从体液免疫开始。教材中引入抗原和抗体的简单概念,但笔者认为抗原的相关知识可以略微深入,例如抗原的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抗原决定簇等。绝大多数抗原是胸腺依赖性抗原,如细胞、病毒等,需要抗原递呈细胞的处理及淋巴因子与抗原的双重刺激才可引发体液免疫,少数抗原是非胸腺依赖性抗原,如细菌脂多糖和荚膜多糖等,不需要依赖抗原递呈细胞和T细胞的参与,抗原直接刺激即可使B细胞增殖分化。教材中提到“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这里的少数抗原指什么?根据教材描述“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笔者认为这里的“少数抗原”可以理解为需要进行双重刺激的抗原。如果学生在自学中产生“所有的体液免疫都需要淋巴因子和抗原的同时刺激吗”的疑问的话,教师需要给学生引入相关知识。
  2.细胞免疫问题解析
  在体液免疫的基础上学习细胞免疫较容易,因此教材内容也简单,存在知识断层,学生会产生诸多疑问。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通常会提出以下疑问:所有抗原入侵后都可以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吗?产生淋巴因子和分化为效应T细胞的T细胞是同种细胞吗?细胞免疫中是否会用到淋巴因子等。这些问题仅靠课本知识不够,需要教师讲解。胸腺依赖性抗原可以同时引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非胸腺依赖性抗原仅能引发体液免疫。成熟T细胞分为细胞毒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辅助性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和T细胞分化。在体液免疫中发挥功能的是辅助性T细胞,当抗原侵入机体细胞后,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为效应T细胞,该过程同样也受到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调控作用。效应T细胞和靶细胞接触,启动细胞免疫,裂解靶细胞后,其中的抗原与已产生的抗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团,被吞噬细胞吞噬。
  三、免疫调节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联系
  学生在学完免疫调节后通常会形成一个错误认知,病原体入侵后仅需要免疫调节即可,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无关。实际上,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双向调节作用。神经内分泌系统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或激素作用于免疫系统,而免疫系统通过释放多种细胞因子作用于神经内分泌系统,使机体的稳态得以保持。课本将免疫系统列为稳态调节系统之一,意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因此,教师在讲解完免疫系统的调节后可对三者之间的关系稍作总结,让学生对这三大系统有个清晰的定位。
  新課标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引导。免疫调节难度较大,学生自学有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引导,但是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要突兀地插入新知识,做好问题串的设计,引导学生找出疑难问题所在,使新知识在合适的位置呈现。在教学中还要注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比如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疫苗接种的原理,器官移植的最新进展等,充分向学生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思想,使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包春莹.高中《生物》教材免疫调节内容设计的理论基础[J].生物学教学,2005(9).
  [2]杨鑫鑫.关于高中生物“免疫调节”教学设计的反思与优化[J].林区教学,2016(10).
  [3]任守运.用图示法突破“免疫调节”教学设计的疑难[J]. 中学生物教学,2013(3).
  [4]金久.免疫调节的教学设计[J].生物学通报,2011,46(3).
  [5]徐科.神经生物学纲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梁筱燕(1988—),女,汉族,山西吕梁人,当前职务:教师,硕士,就职于吕梁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编辑 鲁翠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02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