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家校合作对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271-01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个人的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但习惯是其重要的基础。好习惯将影响人的一生,它是促进人走向成功的阶梯.家校合作可以共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在困难中磨练坚强的意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重点分析家校对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从而提出相应对策。
  一、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行成的因素
  1.不良的生活习惯。
  学生自我生活能力差,家长的包办养成了孩子的生活散漫、依赖性强和懒惰的习惯。孩子对时间观念淡薄,生活中无条理,不认真和没耐心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障碍。这种认真与无耐心也应该与生活习惯紧密相关。
  2.不良的学习习惯。
  (1)学生无规律的生活习惯是造成不良学习习惯的重要根源。据调查,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存在诸多严重的问题,其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比其他学生低18%。有的对学习持消极、被动、厌恶情绪,缺乏学习热情,形成了惧学心理,对学习敷衍了事,有的甚至逃学。有的学生积极要求进步,但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上的事倍功半。
  (2)学习没有目标和良好的习惯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指导,缺少计划,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的计划性指导教育存在缺失。
  (3)作业习惯与作业订正是学习困难学生要突破的难点,存在为作业而作业的问题,订正作业没有做到独立思考与独立完成,家长和教师都存在责任。
  (4)家长的奖励方式存在偏差,经常发现孩子希望的是精神奖励,而家长给予的却恰恰是物质奖励。普遍存在打骂、伤害孩子自尊等错误的教育方式,也有少量存在的家庭冷暴力,严重地损害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3.心理问题的存在。
  (1)少言寡语、不善沟通。这些孩子常年和自己的父母分离,却缺失了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以及家庭环境的不稳定,在他们的心理造成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再加上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少言寡语,造成这些孩子的自信心比别的孩子要弱。
  (2)感情脆弱、容易冲动。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年龄在12岁以下。正是身心发展的關键时期,是青春发育期,情绪不稳定,容易波动,由于长时间缺失父母的关爱和呵护,情绪容易冲动,在他们的心理上产生了逆反心理。
  (3)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上发生偏离。农村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父母出去打工,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心理上产生了一种看不起父母的想法,他们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未来感到失望,整天无所事事,抽烟喝酒、上网聊天。严重的影响到留守儿童的行为方式,在学校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常常出现一些违规违纪的行为。
  二、家校合作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
  1.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1)我们拟定并进行了“父母对孩子道德行为的言传身教”、“我和孩子一起谈文明”、“我和孩子 聊上网”、“我和孩子讲诚信”、“我和孩子说勤劳”等专题讲座,受到了家长们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召开家庭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经验交流会。我们的 做法有: 一是请优秀家长代表介绍其成功的家教经验, 进行现身说法, 发挥同伴引领作用;二是通过网络播放各种影音教材让家长观 看, 以及充分运用 《德育园地》 网络平台, 指导家长的家庭德育活动; 三是设立“课堂聊吧”。请家长到学校聚集一堂,以座谈的方式,面对 面地交流对留守儿童实施家庭教育的有关问题,坦诚地交换看法,交流心得。
  (3)搭建家校联络平台。在开展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过程中, 通过电话联系、 建立校园网开辟 《留守儿童园地》 、 开通“家校通”三种形式,搭建家校联络平台,及时沟通家校信息。
  (4)发挥校内各种宣传阵地作用。充分利用广播台、 黑板报、学习园地的宣传功能。及时向学生宣传优 秀事迹、好典型,定期出留守儿童活动专题板报,在橱窗与学习园地 及时广播记录好人好事。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认真听讲行为习惯的培养。
  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学习的习惯,告诉孩子上课跟着教师走,眼睛看,耳朵听,需要练习时马上动手。对于根本听不懂的孩子,教师应给他们补课并加强预习;对于自制力差,易受内部、外部干扰而走神的孩子,教师应在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提高自控能力上下功能;对于缺乏学习兴趣的孩子,教师应在课堂上给孩子表现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
  (2)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认真按时完成作业,是进一步理解巩固消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首先对改善孩子不良行为的标准不要定得很高、很严格、很硬性。教师布置作业时,应注意“两性”:一是目的性,即作业应突出知识点,提倡少而精;二是阶梯性。总结经验,探索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结合的途径。
  (3)定期召开家长会,定期开放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和家长一起分析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现状,征求家长的意见,获得家长的支持。和家长一起研究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研究激励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
  (1)自信心的养成。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自闭心理进行干预和辅导,这就要成立心理辅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学校成立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经常和农村留守儿童谈心交流,虽然他们的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他们也能体会到家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
  (2)培养坚强的意志,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由于祖辈没有文化知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不够重视和关心,学好、学差一个样,只要身体好,将来能打工就行了,这种思想的灌输,导致留守儿童厌学、产生知识无用论的思想,最终辍学。这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帮扶教育他们,社会爱心人士、团体出一份力量,让他们也感受到爱的温暖,感受爱的教育。
  (3)合作交流能力养成。构建和谐的新农村建设,这样使农村留守儿童居住的环境有所改善,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邻里和谐、和睦相处。有福同享的社会大家庭,使身边的每一个留守儿童得到爱,不缺爱。学校的老师要对留守儿童更加呵护,关注他们的成长,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更应该鼓励他们与人交往,合作交流,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之,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的共同关注,一起参与,教师要对留守儿童倾注更多的关爱,更重要的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要尽到监护职责,家校配合,共同参与,把孩子培养成一个阳光向上、积极进取的社会人。
  本文系2018年度扶沟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农村小学留守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fgjy18064)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2426.htm